一、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耿证琴[1](2021)在《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1.分析十二指肠癌患者发生、发展、转移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2.分析十二指肠癌患者病理组织中HER2、Ki-67、MSI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血液学指标、病理学指标及生存指标。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Medcalc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绘制多条ROC曲线,探究各指标对十二指肠癌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 果]1.本研究对88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转移发生率为64.8%。将有无转移作为反应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KPS评分、原发灶直径、原发灶部位、ALT、AST/ALT、CEA、CA125、NLR、NK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为了排外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LT、NKC、原发灶直径是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对十二指肠癌患者的肝功、凝血相关指标、肿瘤标记物、免疫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得出CA125、ALT、AST/ALT、NLR对诊断转移有低度精确度,原发灶直径、CEA、NKC对诊断转移的诊断价值中等。CEA≥3.56ug/L、CA125≥ 13.51kU/L、ALT≥ 19U/L、AST/ALT≥ 1.15、NLR≥1.64、原发灶直径≥3cm、NKC≤19.6%是十二指肠癌患者发生转移的诊断临界值。其中AUC最大的三个指标依次为NKC、原发灶直径、CEA,是预测十二指肠癌转移发生最好的3个指标。随后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两两比较,得出3个指标预测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将这三个指标进行组合,得出三指标联合诊断价值优于NKC+原发灶直径(p<0.001)和NKC+CEA(p<0.001),NKC+原发灶直径和NKC+CEA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5768)。三指标联合的AUC为:0.856,灵敏度为:65.71%,特异度为:92.11%。3.对5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分析提示,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5.7%(8/51),HER2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原发灶直径有关(p<0.05),HER2表达阳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38.1%、0.0、0.0,中位生存期为8±1.047;HER2表达阴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74.3%、26.1%、0.0,中位生存期为17±1.939;HER2表达情况对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44,χ2=4.066)。4.在51例十二指肠癌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2.4%(42/51)。Ki-67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转移与否、分化程度、Hp感染有关(p<0.05)。Ki-67表达阳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73.8%、26.3%、0.0,中位生存期为13±4.054;Ki-67表达阴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25.9%、0.0、0.0,中位生存期为60±22.146。Ki-67表达情况与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χ2=6.639)。5.在5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中,Ki67与HER2同时阳性8例,两者同时阴性9例,Ki67阳性同时HER2阴性34例,HER2阳性同时Ki67阴性0例,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癌中Ki-67与HER2表达暂未发现相关性(p=2,p=0.160)。6.在51例病例中,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仅有1例为dMMR(即MSI-H),其余均为pMMR(即MSS或MSI-L)。7.对88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73.7%、59.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有无、原发灶大小、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种类、手术方式、Hp 感染、CEA、CA199、AST/ALT、NKC、PLT、LMR与十二指肠癌预后相关(p<0.05),其余指标不相关。将这些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转移、手术方式、Hp感染、CA199是影响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LT、NKC、原发灶直径是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NKC、CEA、原发灶直径三指标联合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癌转移的诊断效能。3.HER2表达对十二指肠癌预后有影响;检测Ki-67的表达,有利于判断十二指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且Hp感染可能与Ki-67表达相关;十二指肠癌中Ki-67与HER2表达暂未发现相关性,且MSI-H发生率可能不高。4.有无转移、手术方式、Hp感染、CA199是影响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靳冰雪,王晓楠,许翠萍[2](2020)在《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0.3%~0.5%,占小肠恶性肿瘤的25%~35%,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又易造成延误诊断,临床疗效差。本文报道1例诊断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
冯奇[3](2020)在《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肝硬化、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是腹水形成的常见病因,此外,其他原因如心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一些少见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也可导致腹水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53例腹水病因的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腹水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以“腹水原因待查”的入院病例,共560例患者。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收集到符合本研究项目的其他病因腹水患者共53例,按照不同病因将这53例患者分成非癌性腹水组和癌性腹水组2组。非癌性腹水组(31例)病因包括:布加综合征(1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POEMS综合征(1例);癌性腹水组(22例)病因包括: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5例)、病因不明(2例)、壶腹癌(1例)。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腹水常规及生化,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消化内镜、腹腔镜探查及组织病理等各项检查结果。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因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的疾病种类呈多样化趋势,以布加综合征(41.9%)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5.8%)常见,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2%)、肝窦阻塞综合征(3.2%)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少见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腹膜癌(36.4%)、腹膜恶性间皮瘤(27.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2.7%)为主,其中2例病因不明病例,腹水呈乳白色。2.腹水LDH、CEA、CA199在癌性腹水组与非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显着(P<0.05)。癌性腹水组中腹水LDH是非癌性腹水组的5倍,腹水CEA是非癌性腹水组的89倍,腹水CA199是非癌性腹水组的2倍。本研究中16例癌性腹水病例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10例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3.53例患者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了腹水的存在。经B超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各1例;经CT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1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经MRI检查发现限制性心肌病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经PET/CT检查发现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各1例。4.本研究中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行胃镜检查,有4例镜下直接诊断为十二指肠癌。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经组织病理确诊,1例为原发性腹膜癌,1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结论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其他病因腹水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中以布加综合征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此外,尚应警惕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肝窦阻塞综合征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以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等少见部位的肿瘤为主;乳糜性腹水临床罕见,且病因诊断困难。2.腹水多指标联合检测、脱落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消化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PET/CT等有助于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3.对经多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疑难腹水,应尽早行腹腔镜探查及镜下活检。
陈莹莹,谭煌英[4](2019)在《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认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发病率低,起病很隐匿,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预后不佳,临床上采用内镜加活检、CT等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尤其重要,晚期患者多采用全身化疗,XELOX、FOLFOX及FOLFIRI等方案可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检出率逐渐提高,本文就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治现状作简要总结。
蒋苏静[5](2019)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胃肠道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有关诊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尚未阐明。本文通过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附属邵逸夫医院——双中心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美国权威的癌症统计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就如何完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治,改善其预后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2006至2016年收治的137例及SEER数据库2004至2014年收录的698例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连续性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以比较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生存期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因素。据此,利用SEER数据库数据建立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并采用该双中心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该双中心13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中,65.7%的患者就诊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阳性率较低,如CA19-9(36.4%)、CEA(16.4%)。生存分析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相关。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确诊年龄≥75岁(HR,3.101;95%CI,2.275-4.227;P<0.001)、肿瘤低分化(HR,2.488;95%CI,1.125-5.500;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4.803;95%CI,1.876-12.297;P<0.001)、淋巴结转移(HR,1.834;95%CI,1.340-2.510;P<0.001)、远处转移(HR,2.191;95%CI,1.490-3.220;P<0.001)是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利用SEER数据库建立可视化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其一致性可达0.693,优于仅基于TNM分期的列线图模型(0.625;95%CI,0.606 to 0.644;P<0.001);利用该双中心临床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其一致性可达0.677,同样优于TNM分期的列线图模型(0.659;95%CI,0.618 to 0.701;P<0.001)。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中,年龄、肿瘤分化、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其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斌,戴正宽,王春华,王小农,何晓[6](2017)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8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肿瘤位于球部5例,降部69例,水平部9例,升部5例,其中降部乳头区为62例,占降部89.86%;腺癌56例(63.64%),恶性间质瘤20例(22.73%),类癌6例(6.82%),其他肿瘤6例(6.82%);高分化34例(38.63%),中分化28例(31.82%),低分化19例(21.59%),未分化7例(7.95%)。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腹痛、腹胀、黄疸、呕吐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3.54%(66/79),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0.00%(20/25),腹部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7.72%(42/88),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30.56%(11/3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0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并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术5例,姑息性短路手术15例。全组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94%、55.43%、29.3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68.12%、42.04%和100%、61.96%、0;短路手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均为612个月;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腺癌患者(χ2=7.237,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降部乳头周围区,以腺癌为主。纤维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王利东,田忠,刘金钢[7](2015)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 1月30日。分别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黄疸57例,腹痛及腹上区不适37例,消化道梗阻症状14例,厌食及体质量下降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泻3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例。CT检查阳性率为69.67%(85/122),内镜检查阳性率为85.56%(77/90),MRCP检查阳性率为79.76%(67/84),B超检查阳性率为12.73%(7/55),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阳性率为75.00%(36/48)。122例患者中,4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94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1例CA19-9升高,22例CEA升高,9例AFP升高。122例患者中,86.07%(105/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37%(9/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6.56%(8/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平均直径为2.3 cm(1.015.0 cm)。1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7例术中联合行空肠营养造瘘术,7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胃空肠吻合术,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1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22例患者中,腺癌116例,类癌2例,淋巴瘤、小细胞癌、内瘤样癌伴横纹肌分化、未分化癌各1例。122例患者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4例,Ⅲ期74例,Ⅳ期34例。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00例,0<淋巴结转移率(MLR)≤0.2有13例,0.2<MLR≤0.4有4例,MLR>0.4有5例。122例患者中1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生存时间17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术后3、5生存率分别为36.6%和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MLR和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8.465,57.355,16.232,20.11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330,3.718,2.623,95%可信区间:1.8615.956,1.29210.696,1.6244.236,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项辅助检查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凤山,高正杰,刘永锋[8](2014)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rimary tumors of the duodenum,PTD)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以恶性肿瘤为多,十二指肠各段均可发生,但相对于胃肠道其他部位的肿瘤,PTD的发病率较低,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且多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PTD的早期发现和检出率增高,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微创治疗和局部切除等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着重就PTD的临床分类、病理分型及外科诊治进展进行介绍,以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肿瘤.
冯早明,汤敏,黄茂涛[9](2013)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黄疸、上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多由胃十二指肠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手术治疗13例,7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6例,5年生存2例;8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生存4例,余4例均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区为主要发病区,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对可疑患者尽可能完善内镜检查及结合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王晓红,王晓红[10](2012)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腹痛、黄疸、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T和B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治疗6例,术后1a生存4例,3a生存2例;未行手术治疗4例,1a内均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症状无特异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二、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 论 |
(3)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癌性腹水诊断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腹水的病因及性别、年龄 |
2.临床表现 |
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
4.腹水的实验室指标检测 |
4.1 腹水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
4.2 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
4.3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
5.影像学和消化内镜检查 |
6.腹腔镜探查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水病因分析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4)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检查方法 |
3 治疗 |
3.1 手术 |
3.2 化疗 |
3.3 其他治疗 |
4 预后因素 |
(5)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病例特征及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 |
1.3 手术方式 |
1.4 术后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手术并发症 |
2.3 随访 |
2.4 各临床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PT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 |
1.1 临床表现 |
1.2 病理类型 |
2 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 |
2.1 内镜检查 |
2.2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
2.3 M S C T |
2.4 M 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
2.5 腹部超声 |
2.6 十二指肠腔内超声 |
2.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检查 |
2.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
2.9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
3 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 |
3.1 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
3.2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3.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3.4 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 |
3.5 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 (segmental resection, S R) |
3.6 肿瘤局部切除术 |
3.7 内镜下切除术 |
3.8 姑息旁路手术 |
3.9 其他 |
4 十二指肠肿瘤的预后 |
5 结论 |
(9)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年龄、性别和病程 |
2.2 临床表现 |
2.3 发病部位、组织病理 |
2.4 诊断 |
2.5 治疗 |
2.6 预后 |
3 讨论 |
四、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D]. 耿证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J]. 靳冰雪,王晓楠,许翠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03)
- [3]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D]. 冯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和治疗[J]. 陈莹莹,谭煌英. 现代肿瘤医学, 2019(16)
- [5]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D]. 蒋苏静. 浙江大学, 2019(03)
- [6]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后因素分析[J]. 陈斌,戴正宽,王春华,王小农,何晓.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10)
- [7]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王利东,田忠,刘金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12)
- [8]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进展[J]. 王凤山,高正杰,刘永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34)
- [9]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J]. 冯早明,汤敏,黄茂涛. 西南国防医药, 2013(02)
- [10]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分析[J]. 王晓红,王晓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7)
标签:十二指肠论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论文; 十二指肠腺癌论文; 腹水原因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