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散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是风靡元代的主要诗歌样式。元散曲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从其产生时起就具有不同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样式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它“以俗为美”的鲜明美感特征上,同时这也使元散曲成为一种为民众普遍接受的大众文学,成为相对于诗词等雅文学的俗文学。元散曲作为一种俗文学,所抒写的内容除了叹世归隐和恋情闺怨外,还包含一种更接近元散曲特质的内容——民风民俗。在这些以民俗为题材的散曲中包含着大量的民俗现象,这些民俗现象几乎触及到元代世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元散曲中所涉及到的大量民俗现象,为我们研究散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观照元散曲中的民俗现象,不仅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内容、精神世界,而且还可以透过元散曲中的民俗现象来研究民俗现象本身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以隋树森先生主编的《全元散曲》为底本,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把有关民俗的散曲进行整理分类,并结合民俗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民俗曲所具备的社会文化功能。简而言之,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民俗与民俗文化学。先对“民俗”一词进行词汇及学科两方面的定义,揭示民俗的本质及其具体所指;接着介绍民俗文化学的产生和概况,解释民俗文化学的分类及其所对应的各项功能。第二部分利用民俗散曲和民俗资料,对民俗曲中包含的各种民俗现象进行研究:分别分析时令、节序、宴饮、其他杂项四个大方面的民俗散曲。其中时令分为月令、春、夏、秋、冬五个小类;节序分为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七个小类,宴饮分为酒、茶两个小类;其他杂项分为寿辰、咏物、游艺、写景、赠妓五个小类。第三部分通过对以上各类民俗散曲的深入分析,结合民俗文化的有关理论,揭示民俗曲所具有的各种社会文化功能:1.将世俗生活审美化的表情功能,2.游戏狂欢的娱乐功能,3.作为信息传媒的宣传功能,4.酬谢应和的社交功能。在阐述四种功能的同时会辅以相对应的散曲作为例子进行论证。不同于以往以叹世归隐和恋情闺怨为题材的散曲,本文对民俗曲的分析研究主要以其承担的社会文化功能为主。民俗曲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较低于其它两类,本文的关注重点也不在于此,而在于散曲与民俗文化的结合研究。第三部分总结出来的四点社会文化功能,本身就是民俗文化学中民俗社会功能的几点延伸,是把民俗曲与民俗文化理论结合研究得到的结果。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民俗曲的民俗文化价值在于它与社会的联系。民俗本身就是属于民间大众的,因此与民俗有关的文学也是离不开民间文化这片沃土的。民俗曲由于更加接近下层市井文化,使其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生活内容。这些民俗曲所传递出的社会生活信息,不仅对我们进行其它各方面的学术研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现在的普通生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对于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元散曲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容,同时对元散曲本身而言,也可以使其在文化学和民俗学上的新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内容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章:民俗与民俗文化学
  • 1.1 民俗概说
  • 1.1.1 "民俗"——词汇
  • 1.1.2 "民俗"——学科术语
  • 1.2 民俗文化学概述
  • 1.2.1 民俗文化的学科定义
  • 1.2.2 民俗文化学的学科定义
  • 1.2.3 民俗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划分类型、基本功能
  • 第2章 元散曲中的民俗分类
  • 2.1 民俗曲概说
  • 2.2 时令曲
  • 2.2.1 月令曲
  • 2.2.2 四季曲
  • 2.2.3 时令曲中反映的民俗
  • 2.3 节序曲
  • 2.3.1 元日曲
  • 2.3.2 元宵曲
  • 2.3.3 清明寒食曲
  • 2.3.4 端午曲
  • 2.3.5 七夕曲
  • 2.3.6 中秋曲
  • 2.3.7 重阳曲
  • 2.4 宴饮曲
  • 2.4.1 酒曲
  • 2.4.2 茶曲
  • 2.5 其他杂曲
  • 2.5.1 赠妓曲
  • 2.5.2 游艺曲
  • 2.5.3 记游曲
  • 2.5.4 咏物曲
  • 2.5.5 寿辰曲
  • 第3章:民俗曲的社会文化功能
  • 3.1 将世俗生活审美化的表情功能
  • 3.2 游戏狂欢的娱乐功能
  • 3.3 作为信息传媒的宣传功能
  • 3.4 应酬唱和的社交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表1 民俗曲分布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