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声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虎威,《巴蜀之画》,和声
和声技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靖雯[1](2019)在《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和声技法分析——以《空谷回声》和《抒情小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涌现出来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巴蜀之画》作为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它独有的魅力,深受大众的喜欢,本文通过对黄虎威先生的《巴蜀之画》中的第二首《空谷回声》和第叁首《抒情小曲》为切入点,结合旋律、分析和声和曲式结构等,使我们更了解黄虎威先生创作特点及其和声应用。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简介;第二部分《空谷回声》和《抒情小调》的创作技法简析;第叁部分《空谷回声》和《抒情小调》的和声分析;第四部分结束语。(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祁敏[2](2019)在《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美籍俄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给现代派音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和突破。本文通过对《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和声技法的分析,从和弦的结构,调性思维的转变、多种调式的运用、和声的进行以及曲式等技法的运用,对作品进行解剖式分析。笔者通过《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音乐作品研究,深层次地了解此作品的理论研究价值,为研究20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和声语音提供有效依据,也为后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0期)
张敏[3](2019)在《论歌剧《檀香刑》的和声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是第一部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具有丰富的戏剧性与浓郁的地域性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这与和声的运用息息相关。作曲家基于广阔的和声思维,采用结构多样的和弦与具有独创性的和声进行,将和声与戏剧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将源于茂腔的特性和音融入其中,从而产生了感人的戏剧推动力。(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5期)
田新奇[4](2019)在《德彪西《长笛、中提琴与竖琴奏鸣曲》中的和声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笛、中提琴与竖琴奏鸣曲》是德彪西创作晚期阶段的精品之作,本文从调式综合手法与调性布局思维、五声性动机的呈示与发展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和声技法进行提炼总结,并将德彪西的美学思维与其和声技法相结合,进而审视德彪西和声技法对现代和声技法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5期)
刘苹[5](2019)在《西方和声技法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和声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我国学者对欧洲和声发展的不断努力探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我国和声理论专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式锴先生撰写的《和声艺术发展史》是我国当代和声理论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音乐理论文献。此书的出版显示出我国对欧洲和声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在对整个欧洲和声进行研究时各个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技法的发展有较多的研究。以下就对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综合评述。(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2期)
徐平力[6](2019)在《黎英海早期作品和声技法研究——以七首《前奏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黎英海——中国当代着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他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其个人经历与时代同步,折射出我国当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进程。他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力,创建了"汉族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解决了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和声问题,为20世纪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从黎英海早期创作的七首《前奏曲》入手,对其作品中和声技法的运用做一定程度的梳理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刘畅[7](2019)在《周龙室内乐《溯》的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溯》是作曲家周龙以古琴曲《幽兰》为题材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使用古曲定弦的清乐雅乐综合音阶作为基本音高素材,并从中提炼出五声性结构成分和现代结构成分。作者以周龙作品的和声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种不同材料的运用情况,分析创作者的处理手法和创作理念。(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金云涛[8](2019)在《韩兰魁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及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兰魁是当代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作为一名当代中国作曲家,他一直在探索将我国民间音乐材料与传统的、现代的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创作思路,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韩兰魁音乐思维的研究,再深入研究其和声技法,从而总结《绿色的呼唤》这部合唱交响曲作品的和声特征,以达到对我个人的创作及在此领域创作的作曲家们有一定的启发。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作曲家的简介和音乐创作。第叁部分为音乐思维研究,通过对该作品曲式结构、旋法特征、复调技法、配器特点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该作品的在音乐思维方面总体的特点。第四部分为重点章节,是对这部作品和声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调式调性、和弦结构、和弦连接、声部进行以及终止式五个方面去研究该作品当中和声特点和手法。(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3)
祁敏[9](2019)在《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美籍俄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给现代派音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和突破。本文通过对《彼得鲁什卡》的分析,从和弦的结构,调性思维的转变、多种调式的运用、和声的进行以及曲式和配器等技法的运用,对作品进行解剖式分析。研究斯特拉文斯基在传统和声技法的基础上突破以及创新形成个人独特的和声语汇,进一步理解斯特拉文斯基谨严的创作技法与理念;不仅如此,对此曲精细分析后,深层次地了解民族音乐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笔者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笔者通过《彼得鲁什卡》音乐作品的研究,深层次地了解《彼得鲁什卡》的理论研究价值,为研究20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和声语音提供有效依据,也为后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3)
朱枨一[10](2019)在《约克·鲍恩几首代表性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英国的音乐界出现了一位令人瞩目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使人耳目一新,以至对当时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震动不小,这就是约克·鲍恩。约克·鲍恩一生创作了数量巨大的音乐作品,广泛涉足几乎音乐的所有体材门类:键盘乐、管弦乐、室内乐以及声乐作品。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既继承了英国的传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极富拓展创新的大胆尝试以及鲜明的创作个性。他的作品虽然明显受到德彪西、梅特纳(Medtner)和拉赫玛尼诺夫的诸多影响,但又将音乐的织体层次,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语言拓展到了极致。使自己的和声语言摆脱了传统戒律的束缚,使旋律形态与和声效果高度半音化;调性综合重迭,模糊游弋,对传统和声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突破,将自己的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因素与作品的和声、结构及织体诸外在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约克·鲍恩的音乐凸显出他非凡创造力,令人着迷。作为英国作曲家,他还采用了大量的英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曲调、节奏等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2)
和声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美籍俄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着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给现代派音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和突破。本文通过对《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和声技法的分析,从和弦的结构,调性思维的转变、多种调式的运用、和声的进行以及曲式等技法的运用,对作品进行解剖式分析。笔者通过《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音乐作品研究,深层次地了解此作品的理论研究价值,为研究20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和声语音提供有效依据,也为后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研究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声技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靖雯.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和声技法分析——以《空谷回声》和《抒情小调》为例[J].艺术品鉴.2019
[2].祁敏.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第一幕的和声技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9
[3].张敏.论歌剧《檀香刑》的和声技法[J].齐鲁艺苑.2019
[4].田新奇.德彪西《长笛、中提琴与竖琴奏鸣曲》中的和声技法[J].黄河之声.2019
[5].刘苹.西方和声技法研究综述[J].黄河之声.2019
[6].徐平力.黎英海早期作品和声技法研究——以七首《前奏曲》为例[J].中国音乐.2019
[7].刘畅.周龙室内乐《溯》的和声技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9
[8].金云涛.韩兰魁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及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9].祁敏.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10].朱枨一.约克·鲍恩几首代表性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