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温州是一个民间资本活跃的地方,温州农村居民之间的资金互助行为大量存在。本研究涉及到了互助性私人借贷和金融互助会两种资金互助方式。对资金互助行为的研究主要有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视角。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资金互助是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结果,资金互助行为是一种非人格化的经济交换行为;在社会学的视野下,资金互助行为是一种涉及人际关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舆论等社会性因素的人格化交易。本研究主要是站在社会学的理论立场上,对温州地区农村居民的资金互助行为展开研究。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温州地区农村居民资金互助的行为选择和运作状况,就温州地区农村居民对资金互助的态度、两种不同形式的资金互助行为的特征与类型、资金互助行为发生的基础、资金互助行为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正规金融融资渠道与资金互助、两种资金互助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温州地区农村居民的资金互助行为做进一步的总结,以期得出更具概括性的结论。本研究表明,资金互助行为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温州地区农村居民的资金互助行为是基于人际信任而发生,更多的是一种人格化交易,人们主要不是为了物质报酬而参与其中,而是为了个人在群体中的名声。这种行为是对社会资本的使用,它受制于更大的社会网络的舆论,表现出高度的可预测性和对称性。当然,资金互助行为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难以满足较大金额的资金需求,需要其他资金供给方式加以弥补。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文献上回顾了关于资金互助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对研究方法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对温州地区农村居民资金互助行为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互助性私人借贷和金融互助会进行描述,并对两种方式及正规金融与资金互助行为做了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对资金互助行为的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金互助行为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对不同形式的资金互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解其异同点与各自的优劣之处。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的总结和讨论,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提出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