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检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动车组检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目前,我国动车技术日益成熟,覆盖面积逐渐增加。动车在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车组检修系统是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保障动车组检修质量和在线运行安全、充分发挥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势的重要生产系统。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可以保障了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了动车组在线行车安全。

关键词:动车组;检修系统;研究与实现

1、前言

动车组检修设备是动车组运用检修的重要技术装备。建立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保障检修设备高效安全运用,及时快速处理故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动车组高效检修、安全运营,全路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检修体系,按“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方针,强化动车组检修设备配置。目前,在各动车基地和运用所,配备了大量的动车组检修设备和设施,这些设备种类繁多、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复杂、制造维护厂家分布广。因此,建立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保障检修设备高效安全运用,故障及时快速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2、动车组检修系统目标

以全面生产检修管理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制度为设计理念,动车组检修系统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统一的检修系统,改善基础数据质量,固化业务管理流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检修精益化管理及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动车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具体系统实现目标如下。

(1)建立统一的检修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提高数据质量。

(2)建立统一的检修系统,实现动车及大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消除“信息孤岛”。

(3)实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管理,实现从粗放的整车计划定期修,向精细化的部件级预防性检修和状态修管理的转变,避免过度修,提高动车及部件的使用率,保证可靠性,降低检修成本。

(4)实现全面的检修计划管理,如车辆级和部件级检修计划,中长期检修计划。以检修计划为核心,驱动检修供应链计划,包括采购计划和备件库存计划。

(5)实现完整的检修业务管理,包括构型、履历、修程修制、检修工艺、检修计划、检修执行、检修质检、故障修等管理。

(6)实现全面生产维修管理,固化业务与管控流程和管理标准,实现全员参与、全效率、全系统。

(7)实现检修成本管理,通过工艺精细化管理,制定标准维修成本,通过工艺管理收集实际检修成本,进行精确的成本统计和控制。

(8)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支持和符合各种技术规范的接口,能够与企业生产管理。

3、业务分析及系统功能

由于检修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值高,所以需要对检修设备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设备新购、使用、养护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关键环节的闭环跟踪管理,实时反映设备运行状态,为设备管理部门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保障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高效优质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1车辆段、动车基地及运用所系统功能

管理各种设备设施的技术档案,维修规程,巡检、点检、检修记录以及关键设备的运用记录。合理编制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设备故障停时。跟踪和监控关键设备的运用状态,管理和控制设备停机时间,从而保障生产稳定、有效进行。车辆段、动车基地及运用所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7个模块组成。

3.2部局级系统功能

对用户管辖范围内动车组检修设备台账,动车组检修设备状态,设备故障事故记录进行管理,生成相应统计分析报表。部局级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系统由3个模块组成。

3.3系统实现及特点

(1)系统对动车组检修设备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特别针对设备新购、跟踪、管理、报废等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跟踪,形成设备从新购到报废整个过程的闭环管理.

(2)系统不仅满足设备管理的需求,同时提供设备维修计划、设备状态数据等,为调度人员编制动车组运用检修生产计划提供依据;通过自动化设备接口,可以提供设备检修/检测/试验数据、设备作业数据等信息,实现检修作业记录的自动化采集或人机交互录入。

(3)系统实现了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和业务数据的采集,为设备网络化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报警和故障诊断提供支持。

(4)建立检修设备故障诊断及处理知识库,提供相关经验积累和学习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和学习积累的设备故障处理知识,如设备故障现象、设备运行参数、处理方式等,提高设备故障处理的技术水平,达到快速、高效地设备检修和故障处理的目的。

(5)系统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RFID)等对设备进行标识,利用手持终端进行现场设备识别和操作,实现现场设备巡检、点检、报修等工作,确保现场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系统利用短信平台,结合工作流技术,将临修流程中各环节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按需要发送至下一环节用户。实现了报修通知、派工通知、检修完成通知、签收完成通知、检修超时5类环节的提醒功能,从而确保设备检修的时效性。

(7)系统与既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如EMIS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4、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

(1)动车组高级修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技术。依据基地高级修检修能力及在修动车组修竣出车计划,根据检修台位周转情况,计算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动车组进出车时间、检修股道,自动生成并发布该车组的月/列/周/日检修生产计划。同时具备生产异常情况下各类型检修计划自动调整功能,以提高检修效率,确保检修计划的兑现。

(2)动车组故障统计分析管理技术。建立统一清晰的检修工位故障分类体系,研究动车组故障的唯一编码和故障字典,实现检修工位故障录入的自动选择;对于检修工位新发现的故障,实施权限录入及审核,形成车型一故障汇总典库,建立故障报警机制。

(3)动车组物流配送管理技术。在自动生成检修计划的同时,自动生成各检修工位的物料需求计划和物料最小量化配送制度。统计分析检修工位物料配送、消耗及报废等实际情况,建立仓库物料高低存储量管理。

(4)动车组关键部件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技术。对动车组关键部件进行唯一编码,建立关键部件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记录其从配属到报废全过程静态履历、走行公里、动态维修信息、故障信息和配件更换信息等动静态履历,实现动车组关键部件的实时跟踪,方便动车组检修信息查询和录入。

(5)动车组维修成本综合分析技术。实时记录动车组检修中的人员的工时、配件材料更换信息,同步统计动车组维修成本,为动车组运营经济效益分析提供数据。实现故障预警、闭环及分析管理。规范故障录入、审核及闭环处理,以检修工位为最小统计单元,分车型分系统分类别实施故障信息统一管理。

实现动车组高级修检修信息化管理。随着基地高级修检修产能逐年提升,最终将达到年检修250辆标准列动车组高级检修的设计能力。

5、结束语

设计、新造与检修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3个阶段,是动车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目前国内动车组的检修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检修管理还比较薄弱,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系统,要循序渐进,以系统促进管理提升,以管理促进系统完善,实现管理从量变到质变。使得高速列车运用维护工作管理有序、检修高效、安全可控、决策科学。

参考文献

[1]李冰.虚拟检修技术在动车组检修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2018(18):70-71.

[2]徐骄阳.动车组制动系统检修体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

[3]张玉清.动车组检修流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7.

[4]黄全.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检修计划一体化编制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5.

标签:;  ;  ;  

动车组检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