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在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远程医疗在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远程医疗在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段志钰[1](2021)在《基于用户体验理论的L医院远程医疗用户满意度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任晓勇[2](2021)在《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文中指出医疗健康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而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战略层面开始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这一国家战略也深度的契合了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局,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互联网企业大量布局医疗领域,但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的患者隐私信息遭到泄露,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信息安全成为热议的话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保障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保护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完善,是我国重视人格权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彰显《民法典》的人文价值和立法精神,把隐私权规定在人格权编,并予以立法明确,这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完善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我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得健康中国的战略早日实现。本文主要以患者隐私权保护为核心,结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背景,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法律法规分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隐私权保护、医疗行为的界定等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医疗的患者隐私保护提出完善建议。在法律体系上隐私权和患者隐私具有统一性,法律没有单独界定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可以分析得出患者隐私权是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而对于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主要研究的关键在与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对比,着重凸显出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特殊性,应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法规,得出患者隐私保护在互联网医疗中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中主体的事前制度规范不完善,如互联网医院、执业医师、医药电商、在线问诊平台隐私政策方面存在制度障碍,事中监管缺位,单纯的依靠政府监管模式不适用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侵权行为发生后事后救济的制度不能够保证患者权益得到维护。结合现实问题并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隐私权保护体系和欧盟个人信息保护体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医疗现实状况,提出事前提高互联网主体准入门槛并对执业医师和医药电商实行实名制,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共治的监管体系,强化互联网平台内部监管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最后,在事后救济规则明确界定侵权范围、侵权主体,并提高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完善的保护体系。

何亨[3](2020)在《多措并举保障医院信息安全守护百姓眼健康——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信息中心安全主管汪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百姓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明显增长,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眼疲劳、近视眼和白内障等眼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大家对眼健康的重视逐年增加,眼科专科医院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本刊采访了在首届"新华三杯"中国医疗机构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信息中心安全主管汪洋,听他分享了爱尔眼科的信息安全建设。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事业,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

尹慧子[4](2020)在《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卫生行业先后经历了数字化医疗、局域网医疗、互联网医疗三个阶段,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应用和服务模式逐步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至此,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步入了第四个阶段-智慧医疗阶段。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围绕智慧医疗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建立多元化技术基础及环境保障,深层次地挖掘医疗信息衍生价值,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助推智慧医疗站上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新风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医疗机构迅速推进线上问诊、随访评估、AI诊断等智慧化便民举措,随着广大患者、医生用户对智慧医疗应用体验认同度的提升,深入了解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在机理,确保信息交互的持续顺畅和良性健康发展,进而缓解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智慧医疗情境及信息交互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明晰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基本内容。首先,基于对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整合智慧医院情境、区域卫生情境和家庭医生情境构建了智慧医疗综合情境。其次,基于对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从主体、客体、环境和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组成要素,并对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再次,以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各要素的互动关联为依据,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划分为人-机交互模式、机-机交互模式和人-人交互模式。最后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型。第二,探究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形成机理。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需求层次划分为生理与安全需求、归属与社交需求、尊重与自我实现;其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将用户信息交互的动机提炼为健康期望、心理表达、科研创新和经济利益;再次,从信息发布、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和信息反馈四个阶段分析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过程;最后,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网络拓扑。第三,分析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借鉴整合技术接受与利用理论,结合智慧医疗的特点构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获取研究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信息交互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感知风险有负向影响作用;信息质量和信息交互意愿对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受教育程度和互联网经历对部分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具有调节效应。第四,构建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研究。首先,明确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其次,利用专家访谈法,结合智慧医疗情境下用户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用户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最后,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数据,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提出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的优化策略。明确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机制和框架。基于用户视角提出了针对需求满足用户期望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策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提出了建立智慧医疗运行长效机制和完善信息交互网络环境的策略;基于系统服务视角提出了优化系统功能设计和创新服务模式的策略。本文聚焦于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智慧医疗用户提供了应用决策指导,促进了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行为的维度化管理。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继续为智慧医疗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交互服务,推进智慧医疗运营管理不断完善。

张昊[5](2020)在《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提出挑战。将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支撑的智慧养老嵌入养老服务体系,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为迎合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和抓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时代机遇。为此,本文聚焦如何在智慧养老视域下,运用智慧养老的理念、技术和智慧,提升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旨在从智慧养老角度为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系统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在问题定位上,智慧养老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具有创新模式意义,但是智慧养老并非脱离传统养老模式而单独存在。本文并未简单地将智慧养老视作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加以界定,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观念能量、技术能量和智慧能量,将之注入传统养老模式之中,藉此借助信息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在智慧养老视域下探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不应仅局限于强调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的变革,还应强调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合作共赢理念以及敬老尊老的伦理哲学和文化意涵,更应在理念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等相融合的基础上系统施策。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养老构成了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必要的条件和要素。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在理论上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其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也即构建出一种科学、理性和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指导中观层面形成稳定和可靠的养老服务模式,促进相关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化运转。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倾向于这一路径,因为其养老人口规模相对有限、地域空间相对较小,而且人口老龄化进程是建立在坚实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稳定的社会保障和殷实的国民收入等基础上,是社会经济发展表现于人口结构上的自然结果,呈现出“有备而老”或“边富边老”的老龄化特征。对此,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更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和效能。其二,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型路径,也即从中观实践角度,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自发性转型历程进行经验提炼和推广,从而助推养老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完成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过程。就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养老服务供需现状而言,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人口特质、养老传统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如“计划生育”政策、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差异等衍生的政策性不利后果、资源配置不均衡、养老成本攀升等挑战,以及“未备而老”和“未富先老”的等结构性困局,缺乏西方国家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具备的物质、体制、人才和技术等基础条件。因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更加适合通过中观层面的养老服务模式的整合升级,以自下而上的渐进性方式为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的优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我国既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单要素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研究深入度也较高。但是,从整体思路出发,聚焦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及其优化路径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同时,从研究角度看,对于养老服务过程中智慧养老问题的探讨,多是从技术角度对其实践应用情况的碎片化梳理,较少从内在逻辑、观念、技术、管理等综合角度进行系统性解读,对其理论基础、优化路径反思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成果、总结已有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首先,在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部分,出于对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在供给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中的风险把控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愿景等问题的思考,综合利用供给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渐进理论和合作治理理论的知识和方法,得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在充分回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统合性的研究架构。其次,基于本文研究框架,对利用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方面,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践变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运行现状及其不足出发,系统地认识和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亟需升级的现实需求,从而厘清了通过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亦即本文研究的现实关怀和出发点。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讨论了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从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角度看,智慧养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价值嵌入、技术赋能、交互增慧三个层面,在具体作用的发挥上包含“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三重逻辑。再次,在理论逻辑上辨明理想图景的基础上,本文从实践探索角度对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已有进展进行了总结,亦同时对本文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检验、呈现和细化。基于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本文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对应我国处在实践前沿的三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智慧化”模式。通过展示不同的“智慧化”模式的运作过程与特色,对如何通过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理想愿景落地等,进行了实践梳理和系统呈现。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厘清我国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需求、逻辑理路以及实践样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国外智慧养老及其嵌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做法,对国外智慧养老的“线上社区”“智能居家”以及“合作型科技助老”等三个主要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其制度基础、运作机制等方面出发,提炼了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总体而言,通过对需求与愿景、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探讨,可以发现智慧养老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一个系统性创新路径。通过价值嵌入、技术赋能和人人交互,智慧养老可以在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方面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提质增效。不过,智慧养老在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功能设计时,需要注意克服客观的温度落差、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等潜在的障碍,走出常见的误区,并在其配套性制度和保障性机制的建立完善方面进行新的反思和探索。从长期发展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的浪潮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已来。在此形势下,正确的改革姿态应当是迎难而上,破解智慧养老的现实梗阻,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迭代升级。

李红敏[6](2020)在《宁夏四县/区农村居民在线卫生服务利用与支付意愿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是全球性的问题。研究表明,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增强资源缺乏地区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互联网的可及有助于缩小城市和农村居民健康知识获取和卫生服务利用差距,提升健康公平。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数量不足、服务能力欠缺,需要提升卫生服务可及性;西部农村居民在获取卫生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医疗机构地理距离远、自身经济能力差等方面的障碍。提升西部农村地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是我国卫生体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关卫生政策将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在线的形式提供卫生服务以提升西部和偏远地区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在线卫生服务的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传统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提升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与此同时,在线的卫生服务提供形式也有加剧卫生服务不公平的可能:经济水平更高、支付能力更强的发达地区更有可能利用在线卫生服务,而如何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提升西部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途径,真正解决这些地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是卫生服务相关政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到,在线卫生服务提供策略需要以改善健康结果为目的,以居民真正的健康需求为在线卫生服务的出发点。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对在线卫生服务形式明显的需求不足,是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线卫生服务相关研究视角广,从技术、服务提供和服务接受等方面对在线卫生服务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可以为我国在线卫生服务发展提供一些证据;但是现有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的理论框架多数以技术理论为核心,而卫生服务的本质是提升健康,不能以发展技术为导向,需要更多的关注健康需求特征对在线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针对居民的研究以现有的实际利用特征为主,很少有研究关注居民对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而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是实际利用的前提;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优质卫生服务资源缺乏,更需要发展在线卫生服务,是其发挥作用的重点,而针对偏远地区的研究少。为了让在线卫生服务在提升不发达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以下研究证据:研究理论需要打破现有技术理论主导的情形,转而从健康需求的角度探讨在线卫生服务,更好的体现卫生服务的本质;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需要探索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是经济条件主导还是健康需要主导,哪些因素是可以通过社会干预策略改变的,可以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其利用;实际的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选择在线卫生服务的意愿和支付在线卫生服务费用的能力,需要从支付能力、选择意愿和支付意愿方面开展,为未来在线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证据。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在线卫生服务相关研究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尤其是缺乏需求方的研究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包括:1)如何以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基础,从需求方的角度探讨在线卫生服务利用特征及影响因素?2)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对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利用是否以健康需要为导向?3)西部农村地区居民遇到健康问题时,是否愿意选择在线卫生服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取在线卫生服务?支付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研究问题出发,本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对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特征和选择意愿、支付意愿深入分析,明确影响因素,为西部地区在线卫生服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升西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最终目的。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全面了解西部农村地区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和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卫生服务利用、选择意愿和支付意愿分析模型;分析和揭示在线卫生服务利用、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测量和分析在线卫生服务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探讨在线卫生服务支付意愿与价格的关系;提出西部农村地区在线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研究选取西部省份宁夏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和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主要的理论意义:理论上以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基础,提供除技术理论之外新的研究思路,为推进在线卫生服务提升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理论支撑;在研究方法上,在支付意愿分析的基础上评估居民的在线卫生服务需求,探讨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为卫生服务领域中条件价值法和需求评估的应用积累方法学经验。研究现实意义包括:宁夏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试点区,承担着重要的政策价值,本研究从宁夏农村居民角度探讨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和支付意愿,对在线卫生服务的发展策略、筹资政策具有直接的政策参考价值,对于服务提供方式、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定价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其中体现家庭在线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包括两方面:实际的利用状况和潜在的利用意愿。实际利用状况为:过去一年,调查家庭是否利用过在线健康信息获取、在线问诊、在线与医生交流、其他在线卫生服务方式(如在线挂号等);利用意愿包括调查家庭对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选择意愿和支付意愿。自变量的选取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包括调查家庭的倾向性特征、使能资源、健康需要特征、卫生服务可及性四方面。调查于2018年6-7月进行,调查样本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方法获得。从宁夏选取同心县、西吉县、青铜峡市、惠农区四个县区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四个县区分别位于宁夏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最终共调查了 49个村的1354户家庭,以每户家庭的关键知情人作为调查对象,获取家庭基本信息、在线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选择意愿、支付意愿;调查抽样点内村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了解在线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目的抽样抽取32名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具体包括农村居民和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同时,本研究还对宁夏地区在线卫生服务供给状况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包括宁夏远程会诊系统和智慧互联网医院的供给。数据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用来描述调查家庭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及选择意愿特征,Logit回归分析农村家庭利用和选择在线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调查家庭的支付能力;条件价值法获取调查家庭在线卫生服务的选择意愿和支付意愿;Tobit回归分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支付意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需求曲线拟合,分析不同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对比实际定价水平、居民支付意愿及需求弹性,探讨需求量与定价水平的关系。主要结果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宁夏政府相关部门对互联网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在政策环境、实践策略方面都有重要突破。在线卫生服务实践方面,宁夏的主要做法包括建设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智慧互联网医院等方面:宁夏现在已经建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联动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市级和区级医院,并达到了初步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的效果;好大夫与银川市政府合作建立的互联网医院也是宁夏在线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网站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医生提供在线卫生服务的平均价格为65.52±67.87元,医生的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级别等会对定价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宁夏四个县区的农村居民作为在线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对象,共调查了来自1354户家庭的关键知情人,平均年龄44.54±10.22岁,汉族占三分之二(67.95%),约一半(47.78%)的调查对象为女性。调查家庭中,健康知识测试平均分为3.57±1.18分;过去一年(2017年)的家庭收入平均为39150.17±51196.30元;调查家庭距县医院的平均距离为21.39±30.04公里;调查家庭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为406户,占29.99%;有5岁及以下儿童的394户,占29.10%;过去一个月有患病者的家庭为512户,占37.81%。2.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和影响因素分析:调查家庭过去一年中,总体上使用过一种及以上在线卫生服务(包括在线健康信息查询、在线问诊、与医生在线交流、其他形式)的为640户,占被调查家庭的47.27%;其中,使用最多的服务形式为在线健康信息查询,占37.08%;使用在线问诊的占7.24%,与医生在线交流沟通的占15.51%。总体来看,调查家庭的倾向特征因素、使能资源、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可及性都对在线卫生服务利用有影响。从倾向特征来看,受教育程度影响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在使能资源中,较高的健康知识得分和收入水平会促进利用;在健康需要因素中,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与家庭中有慢性病患者、过去一个月有患病者及过去一年有住院病人有关;在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距离地市级医院较远的家庭,更可能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卫生服务。其他不同的在线卫生服务类型也呈现了类似的特征。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结果看,宁夏农村家庭是否利用在线卫生服务更多的是由社会结构因素决定的,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态;健康需要因素只是决定是否利用的次要因素。因此,宁夏农村家庭总体的在线卫生服务利用并不是以健康需要为导向,利用过程中存在电子鸿沟。3.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和选择意愿分析结果支付能力分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结果看,家庭人均收入小于等于5301.33元的家庭对在线卫生服务无支付能力,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57%;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301.33元到19562.19元之间家庭的对在线卫生服务支付能力弱,占总调查家庭的22.60%,可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获取部分支付能力;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9562.19元以上的家庭,对在线卫生服务有支付能力,占总体的70.83%。其中,对在线卫生服务无支付能力和支付能力弱的家庭可以认为对在线卫生服务没有客观的支付能力,共占被调查家庭的三分之一。选择意愿分析:在健康咨询情境中,如果家庭成员出现了不熟悉的症状,可能会有较大的健康问题时,分别有60.27%和62.48%的家庭会选择在线咨询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医生;当所遇到的健康问题涉及到隐私时,选择利用在线咨询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医生的家庭比例分别是55.24%和58.94%。调查家庭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可及性及以往在线问诊的经验,都会影响到假设情境下的选择。在检查确认情境下,分别有57.09%和60.93%的调查家庭愿意使用在线问诊的方式向二级医院医生或者三级医院医生进行咨询;在利用当地医院远程设备进行在线咨询的情境下,分别有62.32%和66.54%的调查家庭愿意选择对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医生进行咨询。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较高、家中有慢性病病人或近一个月有患病者的家庭、距离地市级医院较远、有过在线问诊经验会促进调查家庭对检查确定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选择意愿。4.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意愿分析在健康咨询情境下,情境1中,愿意选择二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医生的调查家庭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5.69±97.36元和97.98±119.73元,中位数分别为30元和50元。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调查家庭的民族、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可及性,及是否有过使用在线问诊服务的经历。有慢性病患者、过去一个月有患病者、使用过在线问诊、距离地市级医院较远,会增加此情境下的支付意愿。从需求曲线来看,相同价格水平下,有更多的家庭会选择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卫生服务,如价格定为100元,分别有15%和30%的家庭选择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卫生服务。健康咨询情境下,需求价格弹性随着价格水平提高而提高,当价格为56元或87元时,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当价格高于56元或87元时,在线卫生服务为富有弹性。在情境2下,愿意选择二级医院医生或者三级医院医生的调查对象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5.87±93.71元和100.37±123.25元,中位数分别为30元和50元。从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需求曲线看,调查对象呈现与一般健康问题相似的特征。需求价格弹性在此情境下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升高,当价格大于56元或89元时,二级医院医生和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咨询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为富有弹性。以此为标准,好大夫网站上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生的定价处于缺乏弹性的区间,但是仍高于农村居民支付意愿的中位数。在检查确认情境下,情境3中,愿意选择二级医院医生或者三级医院医生的家庭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82.18±105.18元和121.54±136.29元,中位数分别为50元和80元。支付意愿值的影响因素包括调查家庭的民族、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使用在线问诊服务的经验。调查家庭中有慢性病人、过去一个月有患病者、使用过在线问诊、距离地市级医院较远,会增加此情境下的支付意愿。从需求曲线来看,相同价格水平下,有更多的调查家庭会选择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卫生服务,如价格为100元时,选择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医生提供在线卫生服务的家庭分别为22.49%和37.81%。需求价格弹性随价格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当价格为70元或108元时,二级医院医生和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咨询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在情境4下,愿意选择二级医院医生和三级医院医生的调查家庭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87.00±109.25元和131.80±141.41元,中位数分别为50元和90元。从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需求曲线看,调查家庭与情境3呈现相似的特征。需求价格弹性随着价格的增加上升,当价格大于75元或119元时,二级医院医生或三级医院医生提供的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为富有弹性。以此为标准,宁夏政府远程服务的定价处于富有弹性的价格区间,降低价格可以更好的释放需求。讨论与政策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互联网在宁夏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卫生服务和健康信息的过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宁夏农村家庭现在的在线卫生服务利用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而不是健康需要因素,电子鸿沟存在于服务利用过程中;宁夏农村居民对在线卫生服务有相当高的选择意愿,并且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在线卫生服务,但从中位数看,支付意愿值偏低;宁夏现在开展的在线卫生服务需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支付意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1)以服务提供为核心、健康需求为导向发展在线卫生服务;2)加强互联网健康教育项目,提升居民信息和服务搜集和鉴别能力;3)完善准入政策和监督体系,创建互联网健康信息环境;4)关注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的弱势群体,满足多元化的在线健康需求;5)充分发挥在线卫生服务功能,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建立可持续的筹资发展机制,为在线卫生服务提供资金支持;7)全社会参与,促进在线卫生服务的发展。创新点和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视角上:研究对象选择宁夏农村地区的居民,为互联网技术提升西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方面提供直接的证据;2)研究和分析方法上,以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和潜在需求为切入点,从需求方全面深入的探讨在线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选择意愿、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并分析了不同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此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定价和筹资参考,目前尚未发现有类似研究;3)研究结果:得到了西部地区居民对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意愿值,构建了需求评估模型,得到了不同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曲线,为在线卫生服务定价、筹资政策提供了参考,在该领域具有先进性。本研究的不足在于,1)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因果推断还需要未来更深入、周期较长的研究;2)本研究设定了简化的情境,描述了服务提供者来自医院的层级情况,而现实中情况更为复杂,未来研究可以针对具体疾病探讨病人对在线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状况;3)互联技术发展迅速,研究可能忽略其他新兴的服务提供方式,如健康相关App的使用、在线医药服务等。

郑佳萍[7](2020)在《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民法规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短板非常明显,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发达地区,“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顽疾”,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伴随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法律问题日益突显。互联网医疗的健康有序发展,须有完备的法律规制作为支撑。为此,我国分别采取了民法规制、行政法规制、刑法规制三种手段对互联网医疗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从不同维度保护各方主体。其中,民法规制是最为重要的调整手段,因为互联网医疗的基本法律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然而,我国当前对互联网医疗的民法规制是在原有的民法框架内进行,在法律适用上面临一定的困境,未能有效解决出现的新民法问题,尚有诸多法律规定需要完善。故而,本文以互联网医疗中的基本法律关系?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为立足点,探讨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域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分析完善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对策。全文具体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概述。首先,介绍互联网医疗的概念、类型与特点,体现其与传统医疗的区别。其次,分析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基本法律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同时,从主体、内容、客体、合同形式、意思自治这五个角度总结互联网医疗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最后,重点论述对我国互联网医疗进行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别针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缔结、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在线履行、互联网医疗损害的民法救济制度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第三部分是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域外法比较。通过对其他国家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考察,总结出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对互联网医疗的民法规制。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思考。本部分针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缔结、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在线履行、互联网医疗损害的民法救济制度存在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具体建议。

王彦隽[8](2020)在《基于“互联网+”的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胸痛中心功能主要集中在开展专业认证、搭建胸痛中心数据平台以及日常数据支持和运维服务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领域也在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来临,胸痛中心应有效利用自身优势,优化数据填报平台,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在线智能诊断和海量数据服务,全面提升智能医疗应用水平。本文以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功能及业务现状的评价出发,对当前的平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缺乏等关键问题入手,结合对“互联网+医疗”背景的研究、总结“互联网+”、大数据为医疗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为提出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的优化策略提供指导思路,并提出建设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的实现方案。本文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互联网+”医疗背景下信息共享、在线会诊等以患者为中心的对应策略,使用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实现AI胸痛辅助诊断实现等,以及如何使相应功能在Y地区落地的优化具体流程,从后台数据的采集,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整合,到中台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的融入,到前端交互的呈现,最终精准实现信息共享、在线会诊、AI诊断,为其他医疗领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作用。

王溪[9](2020)在《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的扶贫工作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在这场落实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脱贫攻坚战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边疆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拦路石”。“健康扶贫”就是国家为了突破这一难题,顺利实现精准脱贫而提出的新型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不仅是我国的脱贫攻坚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这一重要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健康扶贫政策在边疆贫困地区具体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健康扶贫工作路径进行探索和优化,无论是对解决现阶段的现实问题还是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以文山州小街镇这一边疆贫困地区为调研对象,对该地区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发现现阶段健康扶贫工作使小街镇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但在工作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和困境。在边疆贫困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加之能力有限,导致资金、人才短缺,且顶层设计不足、管理碎片化使得政策无法全面落实到位,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致使基层诊疗效果不满意,健康扶贫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一条针对边疆贫困地区的精准高效健康扶贫实施路径,要从健康扶贫的宏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并针对边疆贫困地区制定适宜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地方政府要采用多方合作,实现扶贫主体多元化,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设备、人才压力,利用多部门、多组织联动提高政策实施效率,降低政策实施成本。还要考虑多方因素对健康扶贫工作的牵制,比如边疆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低下导致村民对政策的不理解和不接受,自然环境导致交通受限使得偏远地区就医率仍持续低下,这就需要联合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来保障健康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王天琳[10](2020)在《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远距离地区的诊断、治疗和咨询。对医疗条件较差的偏远和特殊环境地区,远程医疗服务可突破医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有效医疗资源稀缺、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但远程医疗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资金与资源等投入巨大,效益甚微,其成本状况决定着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财政补贴、及与相关企业合作的开展。故对远程医疗服务成本的预测及控制迫在眉睫,量化成本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利于编制预算及合理定价,形成较低成本、较高效率的长效运行机制。本文以远程医疗服务成本的相关理论背景为出发点,分析了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的现状及可行性。首先通过现状分析及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的具体影响因素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各项指标与远程医疗服务成本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确立了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指标体系。其次,运用SPASS、MATLAB软件分别构建了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选用2010年至2018年的实际数据检验这两种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预测的数值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比主成分线性回归模型的精确度更高。故利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六年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总成本的具体数值及趋势进行预测,结合关联度结果提出了成本控制的策略。本文较为准确的预测了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总成本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更为全面的了解远程医疗服务的成本情况,同时为统计分析及预测该指标奠定了基础,可更为完整准确的收集远程医疗服务成本的相关数据。通过该预测,使得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的成本动态较为清晰完整,为远程医疗服务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远程医学中心编制预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决策计划制定等,还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远程医疗使用主体的补贴机制,为加强区域远程医辽的建设发展增加了指标依据。

二、远程医疗在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医疗在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基本理论
    2.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概述
        2.1.1 互联网医疗的界定
        2.1.2 互联网医疗的分类
    2.2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
        2.2.1 行政法律关系说
        2.2.2 医事法律关系说
        2.2.3 民事法律关系说
    2.3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内涵
        2.3.1 隐私权的历史考辨
        2.3.2 患者隐私权的内涵
        2.3.3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侵权的特殊性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历史沿革
        3.1.1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间接保护阶段
        3.1.2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直接保护阶段
        3.1.3 互联网医疗模式下患者隐私权的特殊保护阶段
    3.2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实问题
        3.2.1 互联网医疗事前准入层面
        3.2.2 互联网医疗事中监管层面
        3.2.3 互联网医疗事后追责层面
    3.3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3.3.1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助于互联网医疗发展
        3.3.2 保护患者隐私权是保护患者人格权的必然要求
        3.3.3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3.4 小结
第4章 域外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4.1 美国互联网医疗中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4.1.1 履行隐私保护义务的主体
        4.1.2 隐私信息当事人拥有的权利
        4.1.3 多层次监管主体
        4.1.4 侵权者的高额罚款
    4.2 欧盟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4.2.1 明确界定隐私信息
        4.2.2 法律赋予信息主体相关权利
        4.2.3 对侵权者高额罚款
    4.3 域外患者隐私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4.3.1 我国患者隐私保护模式的选择
        4.3.2 加强互联网平台监管力度
        4.3.3 增加侵权惩罚额度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完善措施
    5.1 完善互联网医疗准入制度
        5.1.1 提高互联网医院准入门槛
        5.1.2 保障执业医师行为真实性与规范性
        5.1.3 医药电商实名制管理制度
        5.1.4 完善互联网隐私保护政策
    5.2 完善事中监管制度
        5.2.1 强化互联网医疗协会监管
        5.2.2 建立用户监督反馈机制
        5.2.3 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内部监管机制
    5.3 完善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5.3.1 明确界定侵权范围
        5.3.2 明确侵权主体责任承担规则
        5.3.3 突破侵权的财产赔偿额度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智慧医疗
        2.1.1 智慧医疗的内涵
        2.1.2 智慧医疗的用户
        2.1.3 智慧医疗的类型
    2.2 信息交互
        2.2.1 信息交互的概念
        2.2.2 信息交互的动因
        2.2.3 信息交互的类型
    2.3 整合技术接受与利用理论
    2.4 马斯洛需求理论
    2.5 自我决定理论
    2.6 社会网络理论
    2.7 感知风险理论
第三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基本内容
    3.1 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及特征
        3.1.1 智慧医疗情境的内涵
        3.1.2 智慧医疗情境的特征
    3.2 智慧医疗情境解构
        3.2.1 智慧医院情境
        3.2.2 区域卫生情境
        3.2.3 家庭医生情境
        3.2.4 智慧医疗情境
    3.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涵及特征
        3.3.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内涵
        3.3.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特征
    3.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组成要素
        3.4.1 主体
        3.4.2 客体
        3.4.3 环境
        3.4.4 技术
        3.4.5 各组成要素间关系
    3.5 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
        3.5.1 人-机交互模式
        3.5.2 机-机交互模式
        3.5.3 人-人交互模式
        3.5.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机理分析
    4.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需求分析
        4.1.1 生理与安全需求
        4.1.2 归属与社交需求
        4.1.3 尊重与自我实现
    4.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动机分析
        4.2.1 健康期望
        4.2.2 心理表达
        4.2.3 科研创新
        4.2.4 经济利益
    4.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过程分析
        4.3.1 信息发布阶段
        4.3.2 信息传输阶段
        4.3.3 信息接收阶段
        4.3.4 信息反馈阶段
    4.4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网络结构
        4.4.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网络的形成
        4.4.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网络的结构分析
    4.5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机理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
        5.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5.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
    5.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问卷设计
        5.2.2 数据收集
    5.3 数据分析和模型校验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
        5.3.3 调节变量效应分析
    5.4 讨论分析
        5.4.1 检验模型结论
        5.4.2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
    6.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6.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目标
        6.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的原则
    6.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6.2.2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评价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性分析
        6.3.2 智慧医疗情境下的信息交互效果评价分析
        6.3.3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矩阵
    6.4 评价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策略
    7.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架构
        7.1.1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7.1.2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路径
        7.1.3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效果优化框架
    7.2 用户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2.1 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7.2.2 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7.3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3.1 建立智慧医疗运行长效保障机制
        7.3.2 建立友好的信息交互网络环境
    7.4 系统服务视角下的信息交互效果优化策略
        7.4.1 优化系统功能设计
        7.4.2 创新信息交互服务模式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5)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一)供给理论
        (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三)渐进理论
        (四)合作治理理论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现实关照: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与升级需求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变迁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效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需求
        (一)社会多元化需求要求服务模式升级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服务能力升级
        (三)内在实效性目标要求服务机制升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图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
    一、智慧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一)嵌入:基于价值引领的养老模式重塑
        (二)赋能: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支撑
        (三)增慧:利用系统功能操作中的人人交互
    二、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三重逻辑
        (一)以“虚拟化”填补供需发展堕距
        (二)以“智能化”补足主体能力短板
        (三)以“一体化”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践探索: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基本模式
    一、“虚拟化”商业运营模式
        (一)会员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二、“智能化”公益对接模式
        (一)积分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三、“一体化”生态共建模式
        (一)派单制运作机制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域外经验:国外智慧养老实践模式参鉴
    一、“线上社区”养老模式
        (一)“线上社区”养老的制度基础
        (二)“线上社区”养老的运作机制
    二、“智能居家”养老模式
        (一)“智能居家”养老的制度基础
        (二)“智能居家”养老的运作机制
    三、合作型科技助老模式
        (一)合作型科技助老的制度基础
        (二)合作型科技助老的运作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未来进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前景
    一、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可能限度
        (一)客观存在的温度落差
        (二)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三)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
    二、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路径策略
        (一)以“量身定制化”增加服务人情味
        (二)以“包容性智慧”提升服务可及性
        (三)以顶层驱动和分层整合增强服务协同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宁夏四县/区农村居民在线卫生服务利用与支付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1.6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卫生服务可及性理论
    2.2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2.3 在线卫生服务
    2.4 国内外实证研究进展
    2.5 研究视角
现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框架
    3.2 数据来源和抽样
    3.3 调查指标与方法
    3.4 数据分析方法
    3.5 质量控制
    3.6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在线卫生服务供给特征
    4.1 调查地区基本特征
    4.2 宁夏在线卫生服务政策
    4.3 宁夏在线卫生服务实践
    4.4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卫生服务利用
    5.1 在线卫生服务总体利用
    5.2 在线健康信息查询
    5.3 与医生在线交流
    5.4 在线问诊
    5.5 定性访谈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健康咨询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6.1 情境1: 健康咨询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6.2 情境2: 涉及隐私健康咨询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检查确认情境下在线卫生服务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7.1 情境3: 检查确认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7.2 情境4: 远程检查的选择和支付意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8.1 方法学讨论
    8.2 研究主要发现
    8.3 研究结论
    8.4 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附录1 在线卫生服务居民调查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民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互联网医疗概述
    (一)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2.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类型
        3.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特点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基本法律关系与特征
        1.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基本法律关系
        2.我国互联网医疗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必要性
        2.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可行性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方拒绝缔约的正当事由不明确
    (二)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在线履行问题
        1.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在线履行的附随义务不明确
        2.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在线履行是否存在特殊免责事由存疑
    (三)互联网医疗损害的民法救济制度不完善
        1.当前对医疗损害的民法救济过度依赖侵权责任法
        2.互联网医疗损害责任主体范围狭窄
        3.互联网医疗过错认定困难
三、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域外法比较
    (一)各国关于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规定
    (二)域外经验的启示
四、完善我国互联网医疗民法规制的思考
    (一)明确医方拒绝缔约的正当事由
    (二)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的在线履行
        1.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在线履行附随义务的类型及内容
        2.确立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在线履行的信息技术局限免责原则
    (三)完善互联网医疗损害民法救济制度
        1.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2.适当扩大互联网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范围
        3.规范互联网医疗过错的认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互联网+”的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2.1 “互联网+”
    2.2 互联网+医疗
    2.3 医疗大数据
    2.4 智慧医疗
    2.5 创新理论
    2.6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
    3.1 胸痛中心发展概况介绍
    3.2 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及应用现状
        3.2.1 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子平台
        3.2.2 胸痛中心认证及审核子平台
        3.2.3 胸痛中心质量控制管理子平台
        3.2.4 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优势及效果评价
    3.3 传统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应用障碍分析
        3.3.1 数据挖掘度及利用度不够
        3.3.2 缺乏分布式系统架构
        3.3.3 业务范围有待拓宽与整合
第四章 优化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思路
    4.1 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
        4.1.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促使远程医疗发展
        4.1.2 5G时代到来,开启全新的医疗体验
        4.1.3 远程医疗的经验案例
        4.1.4 疫情突袭凸显远程医疗的重要
    4.2 优化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4.2.1 Y地区胸痛中心的现状
        4.2.2 Y地区胸痛中心内部资源分析
        4.2.3 Y地区外部合作资源分析
        4.2.4 平台优化的可行性
第五章 Y地区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化优化方案的实施
    5.1 Y地区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化的优化目标
        5.1.1 提高数据挖掘度及利用度
        5.1.2 实现分布式部署
        5.1.3 拓宽与整合业务范围
    5.2 Y地区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化的优化方案
        5.2.1 健全信息共享,实现远程会诊
        5.2.2 AI辅助诊断系统
        5.2.3 智慧化的区域医院联动
        5.2.4 打造Y地区智慧胸痛诊疗生态圈
    5.3 优化并形成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化方案
        5.3.1 总体方案
        5.3.2 后台改进-患者数据收集
        5.3.3 中台改进-实施数据挖掘
        5.3.4 前台改进——建设医患交互渠道
第六章 Y地区胸痛中心智慧云平台的运作保障
    6.1 地区政策支持
    6.2 总部组织及管理规划支撑
        6.2.1 建立大数据相关的组织机构
        6.2.2 加强数据挖掘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6.2.3 公司文化
    6.3 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6.3.1 数据安全的防御机制
        6.3.2 数据故障的应对方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实践经验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综合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精准扶贫
        二、健康贫困
        三、健康扶贫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现状分析
    第一节 案例简介
        一、文山州人口情况简介
        二、选取小街镇作为个案研究的原因
    第二节 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措施与实践
        一、预防保健措施与实践
        二、疾病诊疗措施与实践
        三、多重医疗保障措施与实践
第三章 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工作经费短缺
        二、转诊制度规范性欠缺
        三、医保政策的过度倾斜
        四、偏远地区就医率持续低下
    第二节 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筹资渠道单一
        二、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三、过度依赖外力性扶贫
        四、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多重作用
第四章 国内外健康扶贫的经验做法和启示
    第一节 国外先进医疗模式和体制
        一、美国“B2B”远程医疗模式
        二、日本分级诊疗制度
    第二节 国内有关健康扶贫的经验做法
        一、内蒙古“健康扶贫小药箱”
        二、“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
    第三节 国内外对健康扶贫的先进经验借鉴
        一、先进国家经验借鉴
        二、同类地区经验借鉴
第五章 小街镇健康扶贫工作路径优化
    第一节 精准高效的政府多渠道合作方式
        一、提高多重医疗保障输入
        二、降低技术人才资本投入
        三、提高财力物力输入
    第二节 精准科学的边疆地区医疗模式建设
        一、构建合理的基层人才建设
        二、树立正确的基层择业导向
        三、加强范化的基层定期培训
    第三节 精准提升边疆贫困居民的医疗认知
        一、加强健康管理,提升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二、常见急救培训,降低突发疾病的死亡率
        三、改善贫困认知,提升脱离疾病内生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疗服务成本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远程医疗成本预测相关理论基础
    2.1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相关概念
        2.1.1 医疗服务成本含义及分类
        2.1.2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含义及构成
    2.2 成本预测概念及内涵
        2.2.1 成本预测概念
        2.2.2 成本预测作用及步骤
        2.2.3 成本预测的主要方法
    2.3 主成分线性回归模型
        2.3.1 主成分分析
        2.3.2 多元线性回归
    2.4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2.4.1 灰色神经网络流程
        2.4.2 灰色预测GM(1,1)模型
        2.4.3 BP神经网络模型
3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指标体系分析
    3.1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影响因素筛选
        3.1.1 主维度选取
        3.1.2 指标选取原则
        3.1.3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3.2 初始预测指标体系建立
    3.3 关联度分析
        3.3.1 相关数据收集
        3.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3.3.3 预测指标确立
4 主成分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4.1 主成分分析
        4.1.1 指标相关性分析
        4.1.2 主成分提取
        4.1.3 主成分计算
    4.2 主成分线性回归模型有效性检验
5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5.1 模型有效性检验
        5.1.1 灰色预测模型检验
        5.1.2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检验
    5.2 两种预测模型结果对比
    5.3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成本预测
    5.4 远程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策略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远程医疗在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用户体验理论的L医院远程医疗用户满意度提升研究[D]. 段志钰. 河南科技大学, 2021
  •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D]. 任晓勇.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多措并举保障医院信息安全守护百姓眼健康——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信息中心安全主管汪洋[J]. 何亨. 中国数字医学, 2020(12)
  • [4]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研究[D]. 尹慧子. 吉林大学, 2020(03)
  • [5]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D]. 张昊. 吉林大学, 2020(03)
  • [6]宁夏四县/区农村居民在线卫生服务利用与支付意愿研究[D]. 李红敏. 山东大学, 2020(12)
  • [7]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民法规制[D]. 郑佳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基于“互联网+”的Y地区胸痛中心数据管理平台的优化研究[D]. 王彦隽. 苏州大学, 2020(03)
  • [9]文山州小街镇健康扶贫路径优化研究[D]. 王溪.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10]远程医疗服务成本预测及控制策略研究[D]. 王天琳.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远程医疗在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