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与反思

阿伦特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与反思

论文摘要

汉娜·阿伦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亲身经历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危机,以及纳粹政权的种族迫害。这些经历基本上决定了她一生的理论旨趣(特别是她前期的理论)……反思极权主义,这包括极权主义的特征、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如何可能酝酿出极权主义这个怪胎。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后极权主义时代,她所具有的政治行为如何可能兼具参与热情与明智判断,并且创出自由的公共空间。虽然她后期关于政治实践与公共空间的理论是采自古希腊的西方传统资源,但有心人都看得出,阿伦特如此苦心孤诣营造的公共空间以及对政治实践的严格定义,这一切都与她避免重蹈暴力专制与集权以及最大限度的弘扬人的自由这一贯穿她的全部理论主旨是分不开的。本文对其理论的介绍主要是沿此路径对其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在《极权主义的起源》这部著作中,阿伦特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描述了极权主义的特征。指出极权主义在西方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以及传统的人权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人类的条件》这部著作中,阿伦特论述了人类实践的特征并建构了她的公共领域的理论。在《论革命》这本书中,阿伦特揭示了悲悯这样一个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懆如何演变成了暴力之源泉。通过对比英美制宪权的不同来源,揭示了为何两个具有同是追求人类自由的革命,却得到几乎相反的结果。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可能介绍阿伦特的主要观点。但作为我们中国人研究西方学术成果,我认为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整理层面上。胡适先生说:我们的研究在于“发现问题,引进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正是秉承这一主旨,我是本着从阿伦特思想的研究中找出其理论对于我们的文化和文明社会建设的意义及价值。本文所写内容只是笔者初步探索结果的展示。本文第一章介绍她对极权主义进行的反思结果,并从国别宪政体制方面对她的这一理论做些探讨性的评议。第二章陈介她关于公民行为实践的理论,将这种实践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做了一个对比,并阐述了本人对于实践观问题的思考。第三章主要是述介阿伦特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由于她的“公共领域”理论最能代表其思想主张,并感觉到她的“公共领域”概念对于反思我国国人传统观念最有价值,所以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第四章展示阿伦特关于政治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并根据其思路对中国传统仁政理论提出本人探讨性的看法。第五章述评阿伦特的关于“宪政创制权”的理论,并联系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合理性建设实例,对其中的历史逻辑缺陷作一个初步的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汉娜·阿伦特简介
  • 0.2 选题背景
  • 0.3 中心与线索
  • 0.3.1 写作初衷
  • 0.3.2 本文的篇章布局结构
  • 0.4 文献综述
  • 0.4.1 目前关于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
  • 0.4.2 现收集到的主要文献
  • 第1章 反思极权主义
  • 1.1 极权主义及其根源
  • 1.1.1 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暴力恐怖
  • 1.1.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极权主义兴起的历史根源
  • 1.1.3 民族国家与具体思潮的结合对人权理念的冲击
  • 1.1.4 西方现代性是极权统治诞生的历史条件
  • 1.2 宪政体制与极权主义国家
  • 1.2.1 反极权主义的启示
  • 1.2.2 论体制与集权
  • 第2章 行动理论
  • 2.1 行动理论
  • 2.1.1 实践与人的活动形态
  • 2.1.2 劳动生产活动
  • 2.1.3 “制造”或“工作”活动
  • 2.1.4 人之实践
  • 2.2 如何看待“实践”
  • 2.2.1 “实践”概念的争论
  • 2.2.2 理论的专有名词
  • 2.2.3 关于人类几种实践形式的关系
  • 2.2.4 思想自由
  • 第3章 公共领域
  • 3.1 公共领域
  • 3.1.1 公共领域的人间性与历史性
  • 3.1.2 共同世界是公共领域产生的基础
  • 3.1.3 “秀异”与“沟通”——人在公共领域的实践形式
  • 3.1.4 古典主义的自由观念
  • 3.2 传统中国公共领域的私人化
  • 3.2.1 中国传统制度是公共领域逐渐被私人领域化的过程
  • 3.2.2 暴力和意识形态相结合
  • 3.2.3 公共领域的丧失
  • 3.2.4 制约权力是恢复公共领域的唯一出路
  • 3.2.5 如何制约权力
  • 第4章 政治与道德
  • 4.1 政治美德与私人道德的区别
  • 4.1.1 公民美德
  • 4.1.2 政治美德与个人道德意义的含混性
  • 4.2 仁政
  • 4.2.1 何为仁政
  • 4.2.2 仁政的合理与可行性审辩
  • 第5章 革命、人民主权与制宪权
  • 5.1 法美革命与制宪之比较
  • 5.1.1 自我立法者之祸
  • 5.1.2 美国革命创制之所以成功
  • 5.1.3 三权分立对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意义
  • 5.2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政权的合法性
  • 5.2.1 中国政权合法性建设的历史分析
  • 5.2.2 关于中国政权合法性建设的反思
  • 5.3 阿伦特政治思想给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 5.3.1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5.3.2 政治体制改革关键所在
  • 5.3.3 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的兴盛与政治的衰退——阿伦特对社会领域的现代性批判[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阿伦特的思之困境及其克服——对平庸之恶的深层思考[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1)
    • [3].阿伦特政治现象学视角的劳动论题: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6)
    • [4].把情感带回来:施克莱对阿伦特的批判与反思[J]. 学海 2020(03)
    • [5].阿伦特“叙事”理论[J]. 衡水学院学报 2018(06)
    • [6].“政治性道德”何以可能?——阿伦特的道德—政治之思[J]. 江汉论坛 2019(04)
    • [7].阿伦特人类活动形式的内涵与演绎[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探析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活动的理解[J]. 鄂州大学学报 2019(04)
    • [9].劳动与自由: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解读评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 [10].评汉娜·阿伦特对马克思三大命题的解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1].论阿伦特政治哲学中的宽恕概念[J]. 学理论 2018(01)
    • [12].教育的本质即诞生性——阿伦特的教育观及其反思[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4)
    • [13].行动与自由——读阿伦特《人的境况》[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7(07)
    • [14].回归积极生活——阿伦特共和思想探究[J]. 政治思想史 2018(03)
    • [15].劳动、实践与共同体——从马克思到阿伦特的解放政治学思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05)
    • [16].独在与交往之间:阿伦特关于思考与判断的困惑[J]. 学术研究 2017(01)
    • [17].阿伦特思想中的保守向度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8].阿伦特判断力思想的流变——从公民理性到鉴赏判断[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9].论个体对共同体的责任——对阿伦特“政治责任”概念的解读[J]. 天府新论 2017(05)
    • [20].政治、技术与人的境况——论阿伦特对人的理解[J]. 道德与文明 2017(06)
    • [21].阿伦特论法国大革命失败[J]. 书屋 2015(12)
    • [22].暴力的政治之维——马克思与阿伦特暴力观比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3].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政治的许诺》导论[J]. 哲学分析 2015(06)
    • [24].人的异化与世界异化——阿伦特论世界异化的辩证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4)
    • [25].一部有关阿伦特的百科全书[J]. 读书 2015(05)
    • [26].极权主义与公民教育:对阿伦特的一种新的综合[J]. 教育学报 2015(03)
    • [27].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兼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8].文化公共性视野下的审美与艺术问题——汉娜·阿伦特美学思想初探[J]. 文艺评论 2015(07)
    • [29].阿伦特探索“类能力”在政治领域中的新形式[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9(02)
    • [30].不参与的意义——与阿伦特共思同行[J]. 现代外国哲学 2019(00)

    标签:;  ;  ;  ;  ;  

    阿伦特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