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山川中心小学,541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主题阅读教育模式也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会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创建趣味性阅读情境,充分激发小学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主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存在很多问题。在阅读理念上,一些教师的主导性依然过强,忽视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既不能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去体验文本内容,同时也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大打折扣,起不到通过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一些教师依然习惯于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逐课逐节安排教学内容,忽视了主题课文之间的关联,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零散、孤立,束缚了学生从全局去把握课文的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主题教学中往往抓不住重点,洋洋洒洒地讲授了一大堆,貌似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但是对学生来说非常模糊,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也不深入。这些现象和不足,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语文视野相对狭窄。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立足课堂教学根本,为主题阅读“创造可能”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存在着耗时长、效率低的共性,很多教师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是零敲碎打。为了更好地迁移、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尝试将四分之一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迁移。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为了达到“以文促思”的教学效果,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童话“寓事于理”的特点,教师可以挪出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阅读选读课文《小青石》,从而引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像这样以篇带篇的课堂模式,不仅为学生的主题阅读提供了行走的阶梯,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供了方法的支持。
(二)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内容是为了让阅读教学内容更加开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阅读时,教师应以课堂教学和教材为本,以文本蕴含的内容为主题,因为拓展的内容主要是往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和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为节选章节,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原文,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其所处的年代背景,才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奠定基础和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便是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它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拓展引导的一种模式。而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是从主题、情节、体裁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拓展至各种动物对家人的寻找,这便是拓展关联性情节。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进行爱国对爱党、乡愁对离愁、神话对传说等各种关联性主体拓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类似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在互相对比中增长见识,学会见微知著,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进一步规范教学方法
主题阅读不是一篇一篇地独立讲解,而是要统筹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在对比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视野,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举一反三,互相对照和印证的递进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时,由于这几篇文章都是有关民族和祖国的主题,为了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如果只是独立讲解,学生的感受不深是一方面,同时家国情怀的激发效果也不是很好,加之小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体验本来就不足,所以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方法,保障语文阅读的目的充分达到。《圆明园的毁灭》是讲述中国过去遭受的屈辱,《狼牙山五壮士》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反抗日寇侵略的勇气,《难忘的一课》和《最后一分钟》讲的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眷恋和自豪,几篇课文立体形象地呈现了中国人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是一个整体,互相对照和影响,不能分割。为了加强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从清末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历史演变,使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所了解。为了节省阅读的时间,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为每一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当学生分小组读完之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向他人分享,这样既能强化每个小组的阅读质量,同时也能够在交流中使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对祖国的历史达到深入理解的地步。
结束语:
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进行编写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非常有利于进行主题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活动都要始终围绕单元的主题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规范教学的方法,拓展学生阅读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敏慧.新课标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45+252.
[2]徐光运.整合主题性阅读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度[J].内蒙古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