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国风报》

梁启超与《国风报》

论文摘要

立宪派抓住“庶政公诸舆论”的机会,利用自己的合法的身份地位公开进行立宪运动。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就是其所领导的立宪运动的最激烈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大的舆论背景下,作为立宪派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即便是在自己靠著书养家,生活窘迫的艰难困境下也毅然创办了《国风报》,来响应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的《国风报》对立宪运动的作用时,认为梁启超一方面在《国风报》上发表大量有关立宪宣传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国会的文章,给予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以思想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与徐佛苏等国会请愿运动的同志密切来往,从行动上指导国会请愿运动。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的大量的文章,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国会思想、外债思想和外交思想,这些思想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思想都呈现一定的理想化,并且都将这些思想实现的目标寄托在清政府的宪政改革上,不过这也正是一个思想家其思想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阶段。这些思想还是晚清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的这些思想的宣传对晚清社会的宪政思潮的形成更是起了一个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时,文章认为《国风报》出现了中心的中心,就《国风报》整个报刊来讲,其立宪宣传是其中心思想,而在立宪宣传中梁启超又抓住了国会这一核心进行宣传。他还将舆论与立宪政治联系在一起,没有健全的舆论就不会有立宪政治的存在。为了加大国会宣传的影响和请愿队伍的壮大,梁启超都将以前很少注意的农民也纳入其宣传的内容。文章还探讨了梁启超创办《国风报》对晚清政局的影响。文章认为梁启超发表在《国风报》上的文章揭露了晚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特别是对政府阻挠国会的理由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伪立宪的真面目。特别是随着清政府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政策的出台,也终于让这位极有政治素养的文人喊出了要推翻此“恶政府”的最强音。立宪派人士也觉得立宪无望,要么退隐政坛,要么暗思革命。以至于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清政府就土崩瓦解了,终于不得不落下自己专制统治的帷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述评
  • 三、基本内容与研究思路、方法
  • 第1章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
  • 1.1 创办《国风报》的背景
  • 1.1.1 舆论背景
  • 1.1.2 创办的经济背景
  • 1.1.3 创刊在上海的原因
  • 1.2 《国风报》概况
  • 1.3 《国风报》的创刊宗旨
  • 第2章 梁启超在报上发表的文章及其思想
  • 2.1 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的文章
  • 2.2 梁启超的国会思想
  • 2.2.1 国会的作用
  • 2.2.2 国会的性质
  • 2.2.3 国会的组织
  • 2.2.4 国会的职权
  • 2.3 梁启超的“折衷”的外债思想
  • 2.3.1 折衷的外债思想的提出
  • 2.3.2 “折衷”的外债思想的的内容
  • 2.3.3 对“折衷”的外债思想的评价
  • 2.4 梁启超的“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
  • 2.4.1 “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的提出
  • 2.4.2 均势的外交原则
  • 2.4.3 对列强压迫的认识
  • 2.4.4 对中美中德联盟的理性思考
  • 2.4.5 对梁启超“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的评价
  • 第3章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与影响
  • 3.1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
  • 3.1.1 以立宪宣传为主、以国会宣传为中心
  • 3.1.2 将立宪政治与舆论相联系
  • 3.1.3 首次将农民纳入宪政宣传中
  • 3.2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影响
  • 3.2.1 对清政府的影响
  • 3.2.2 对革命派的影响
  • 3.2.3 对立宪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孙中山宪政的思想探微[J]. 福建茶叶 2020(01)
    • [2].毛泽东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24)
    • [3].百变不离其宗:梁启超宪政思想新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4].试论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J]. 兰州学刊 2012(05)
    • [5].马克思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6].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初论[J]. 法治研究 2011(11)
    • [7].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8].梁启超宪政思想论略[J]. 法制与社会 2009(10)
    • [9].清末宪政思想的急功近利性[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0].近代中国移植宪政思想失败的原因探析——以中日宪政思想发展历史对照为切入点[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1].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12].语境、对接与投射:清末宪政思想接受中的变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3].浅谈周恩来的宪政思想[J]. 世纪桥 2011(07)
    • [14].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J].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3)
    • [15].吴玉章宪政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纪念吴玉章诞辰130周年[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1)
    • [16].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逻辑[J]. 唯实 2009(06)
    • [17].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宪政思想及其制度构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8].简论我国近现代立宪历程[J]. 大家 2010(07)
    • [19].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J].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1)
    • [20].浅谈美国国家安全立法中宪政思想的体现——以美国二战时期国家安全立法中总统行政命令为例[J]. 商 2015(19)
    • [21].民初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以《庸言》为中心[J]. 法制与社会 2015(31)
    • [22].传播与阻隔——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输入[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00)
    • [23].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背离[J]. 北方论丛 2014(05)
    • [24].“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浅评严复的改良宪政思想[J]. 传承 2014(09)
    • [25].儒家潜涵的宪法与宪政思想[J]. 天府新论 2013(04)
    • [26].美国宪政思想基础浅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27].李步云宪政思想引读[J]. 河北法学 2009(10)
    • [2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研究[J]. 理论观察 2013(11)
    • [29].胡锦涛宪政思想初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30].孙中山的宪政思想[J]. 江淮法治 2011(21)

    标签:;  ;  ;  ;  ;  

    梁启超与《国风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