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621000
思维素质,就是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作为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教者来说,它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思维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明确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特别重要。
语文学习,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个包括预习、听课、讨论、吸收、强化、巩固、运用的及时反馈等级段的半封闭的链式回路。在不断地输出、吸纳、反馈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思维素质。这样,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因此,我把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这方面的一些尝试诉诸同仁,与大家共勉。
一、在精心设计布置的预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指向性和独立性
预习简单说就是第一次认知一个新的阅读材料,实际上就是一个感知、认识、筛选、认定知识点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把预习当成简单的阅读,思维处于粗浅随意而模糊的状态中。这就要求教师在预习前精心设计预习方式、目标,使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明确,而且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思考性,且能独立完成,以达到培养思维独立性的目的。
一般来讲,预习可以指向整个教材或每一篇文章,对整个教材的预习,可让学生以单元提示为纲,寻求“提示”在每篇文章的指向点,然后独立完成对教材的分析。这时教师就要去开动脑筋,对首次所预习的指向着眼点、落实点制成框表图或幻灯片;对一篇文章的预习则要求老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感知,筛选教材中涉及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预习过程就不再是茫然随意地乱读一气,而是沿着知识这条线,明确地指向教材,独立阅读、独立分析,这样预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二、在课堂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敏捷性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爱好语文,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属于思维素养形成的范畴。特别是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敏捷性,教师是教者,也是演员,要上好这堂课,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自己主观的能动性,挖掘自己潜在的意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饱满的激情,精湛的技艺,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不光让学生去倾听,更要让他们去咀嚼,让学生们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立足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意见互相补充。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广阔起来。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具备有思维的广泛性之外,还必须具备另一种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敏捷性。所谓敏捷,就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所接收的信息作出筛选、判断,并能适当地表述出来。培养这种品质,通常用讨论的手法,课堂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教师在讨论中特别要注意三点:
1.质疑点要适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该想、可想、能想的积极状态。
2.讨论要充分,不预先设计框框,对出现的不同见解更要充分鼓励。
3.思考要深,表述要准。最后老师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三、在复习巩固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连古人都知学习中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复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强化记忆的过程。复习中要让学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稳定性大有好处。复习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对知识一定要认识准确、清楚,对容易出错的知识要分析出错的思维过程,找出思维的偏差点和出现偏差的原因,把思维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长此以往,持之坚持,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就一定会提高,成绩就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四、在强调知识运用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学习知识必须运用,通过运用才能使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只有在运用中才可能发现知识的多向性,从而锻炼自己的多向求异思维、创造思维。多向求异思维也就是追求多种思维角度,多种思维层次,多种思维结果。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高低,而要提高运用能力,这种求异性的创造思维又起着决定作用。
比如我们在学习了《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学生对课文首尾照应的倒叙形式非常感兴趣,于是老师在以《童年趣事》、《难忘的一件事》作文写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机械仿制品,这就反映出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在印现、重复、摹仿的状态中。这时老师就要启发学生或纵向或横向或逆向甚至更多方向进行思考,调动所有的储备,发散式地假想出多种结果,并进行比较鉴别,去找到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素质的养成,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惟妙地散落在这个链式回路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明确相信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过程,学生的思维素质提高了,学习提高语文的能力就有了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