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氟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nfrared,nonlinear,optical,materials,second,harmonic,generation,d~0,transition,metal,oxyfluorides,fluorooxofunctional,groups
氟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1](2019)在《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光电器件、资源勘探和长距离激光通讯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探索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实现宽带隙和大倍频效应之间的平衡.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设计策略,即引入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作为活性基元,设计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通过对含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系统研究,我们探索了这类氟化功能基团对带隙和倍频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d~0过渡金属的氟化功能基团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带隙.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分析了碱金属/碱土金属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的光学性能,它们具有宽的带隙(>3.0 e V)和大的双折射率(>0.07),其中2个分别含W和Mo的氟氧化物也呈现了较强的倍频效应.此外,我们对比分析了其他氟化功能基团,发现在基本构筑基元中引入氟离子有利于光学性能的提升.由此说明,这种具有优异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可以作为探索新型中红外非线性光学的潜在体系.(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2期)
李梦萱,刘洪波,刘见祥,朱明燕,王毅[2](2019)在《掺杂Yb~(3+)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Al_2O_3、SiO_2、Na_2CO_3、CaF_2、PrF_3、YbF_3为原料,采用传统高温熔融工艺制备氟氧基质玻璃,再晶化处理制得Pr~(3+)-Yb~(3+)共掺杂氟氧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DTA)仪、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光度计等研究Yb~(3+)掺杂浓度对氟氧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大,基础玻璃析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Yb~(3+)会进入基础玻璃的析出相即CaF_2纳米晶格中,形成Ca_(0.8)Yb_(0.2)F_(2.2)固溶体,微晶玻璃中结晶相的含量以及晶粒尺寸都有所增大。Pr~(3+)-Yb~(3+)共掺微晶玻璃中,Pr~(3+)参与了Yb~(3+)的近红外发光,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峰强度随着Yb~(3+)浓度的增大而递减,而近红外区域的发射峰却增强。这揭示了Pr~(3+)-Yb~(3+)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即处于Pr~(3+)激发态的~3P_0能级高效地将能量传递给Yb~(3+),并通过~2F_(5/2)→~2F_(7/2)跃迁转化为近红外发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邓亚静,牛春晖[3](2019)在《Ho~(3+)/Yb~(3+)共掺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2SiO_2-8Na_2CO_3-16Al_2O_3-33NaF-3LuF_3-0.15Yb_2O_3-0.03Ho_2O_3的配比方式,在1 500℃的温度下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样品和玻璃陶瓷样品。运用Judd-Ofelt理论研究样品的光谱特性。根据吸收谱计算得到的谱线强度参数Ω_λ(λ=2,4,6),从而计算出理论振子强度和实验振子强度,二者的均方根差为δ_(rms)=8.23×10~(-7)。计算了Ho~(3+)的各个能级跃迁的跃迁几率、跃迁分支比及能级寿命参数。结果表明:(1)~5I_7级寿命较长,为0.28 ms,适合作为上转换中间能级;(2)~5I_6→~5I_8能级的跃迁分支比为90.90%,可用于产生1 167 nm的激光。在980 nm红外激光的激发下,Ho~(3+)/Yb~(3+)共掺杂的玻璃陶瓷具有强绿色(550 nm)上转换荧光和较强红色(650 nm)上转换荧光,绿光和红光分别对应~5S_2,~5F_4→~5I_8和~5F_5→~5I_8的能级跃迁。根据上转换发射功率与980 nm LD激光器功率的关系估算出跃迁过程吸收光子数目分别为2.16和2.18,由此确定出该跃迁过程为双光子吸收过程。结果表明,玻璃陶瓷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希[4](2019)在《特定形貌稀土氟氧化物和钒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荧光粉、光催化、平板显示、生物荧光探针等领域。除了激活剂离子的固有物理特性外,选择理想的主体基质对于发光性质至关重要。稀土氟氧化物因其化学和热性质稳定、声子能量低的特点而备受关注,钒酸盐是优良的基质敏化型材料。微/纳米基质材料的性质与其形貌、尺寸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特定形貌的微/纳米基质材料的可控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稀土氟氧化物和钒酸盐发光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形貌、影响因素及光谱等特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不添加模板和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通过水热及煅烧的方法合成了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的菱方相YOF和正交相Y_6O_5F_8微盘状晶体。研究了不同摩尔比NH_4HCO_3和NaF的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分别获得了不同形貌的YOF、Y_6O_5F_8、NaYF_4和YF_3产物。通过掺杂Eu~(3+)、Yb~(3+),Er~(3+)和Yb~(3+),Tm~(3+)分别研究了YOF和Y_6O_5F_8微晶的上、下转换发光特性,从晶胞结构角度解释了两种晶体激发和发射光谱不同的原因,样品呈现锐而强的线状荧光发射,表明YOF和Y_6O_5F_8微晶可作为优良的荧光基质材料。(2)通过水热及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的四方片状YOF微晶。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有重要影响,当温度在160和120 ~oC等较高温度时,产物不能保持四方片形貌,产生长管状形貌。当温度在低于80 ~oC时,不利于反应顺利进行。在紫外光激发下,YOF:Eu~(3+)样品呈现很强的荧光发射。在980 nm激光激发下,YOF:Yb~(3+),Er~(3+)和YOF:Yb~(3+),Tm~(3+)能够呈现其特征发光,且峰形尖锐,证明四方片状YOF为优良的荧光基质材料。(3)以聚丙烯酸(PA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八面体状YVO_4微晶材料。在样品合成过程中,溶液的pH对样品的最终形貌和结晶性产生很大影响。当pH较低时,产物为类球形结构,当pH为12.7时,所得产物为八面体结构,其中八面体结构的产物结晶性最好。荧光光谱表明,八面体YVO_4:Eu~(3+)和YVO_4:Sm~(3+)中VO_4~3 ̄具有较强的敏化作用,样品均能呈现其特征发光,发光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董建超[5](2019)在《稀土掺杂氟氧化物及氟化物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氟氧化物及其氟化物,由于其较低的声子能量、适宜的叁价稀土离子掺杂位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良好的稀土掺杂基质,可应用于发光材料、荧光探针和生物标签等各个领域。基于氟氧化物和氟化物为基质的前提,我们利用多种合成方法得到了不同形貌、尺寸和特殊结构的氟氧化物及氟化物。通过单掺,共掺,叁掺得到多种发光效果优良的荧光粉。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水热合成圆饼状及六角片状的阴离子交换材料Y_2(OH)_5Cl·1.5H_2O,阳离子框架与贯穿整个框架的阴离子通道构成了其独特的分层结构,利用Y_2(OH)_5Cl·1.5H_2O作为自牺牲前驱物与氟离子(NH_4F)进行离子交换得到六方相的Y(OH)_XF_(3-X)中间产物,煅烧得到正交晶系的Y_6O_5F_8(V-YOF)荧光基质。Tb~(3+),Eu~(3+)共掺并利用Tb~(3+)到Eu~(3+)之间的能量传递特性得到了一系列从绿到红的多色荧光粉。2.水热合成纯相的六方晶系Y(OH)_(1.57)F_(1.43)前驱体,并通过改变溶液pH为8-10和变换不同的氟源(NH_4F、NaF、KF)得到多种形貌与尺寸的前驱体。Dy~(3+),Tm~(3+)离子的共掺得到了Y_5O_4F_7(V-YOF):0.01Tm~(3+),0.045Dy~(3+)白色荧光粉。3.水热合成非常规的稀土氟化物(Na_(0.39)Y_(0.61)F_(2.35))荧光粉。柠檬酸叁钠作为水热过程中的有机配体,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10,200℃条件下水热24h得到稀土氟化物样品。通过Tb~(3+),Eu~(3+)共掺和Dy~(3+),Tb~(3+),Eu~(3+)叁掺得到多色荧光粉,并分别探究了在共掺和叁掺系统中Tb~(3+)到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宋伟慧[6](2019)在《稀土掺杂硅酸盐荧光粉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荧光粉和稀土掺杂微晶玻璃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化学、热学、机械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在白色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W-LEDs)、荧光显示、生物影像、光纤通信、温度传感等领域。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成为目前发光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显色指数、发光效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W-LEDs领域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在近紫外激发下实现高效白光发射的荧光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兼具了氟化物纳米晶体的低声子能特性和玻璃基质优良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因此,开展新型氟氧化物透明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Bi~(3+)/Eu~(3+)共掺杂Ba_2Y_2Si_4O_(13)荧光粉的可调发光及其能量传递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颜色可调、可实现白光发射的Bi~(3+)/Eu~(3+)共掺杂Ba_2Y_2Si_4O_(13)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下,Ba_2Y_2Si_4O_(13):Bi~(3+)荧光粉拥有两个分别位于414和503 nm的发光峰。这两个发光峰是由于Bi~(3+)离子占据Ba_2Y_2Si_4O_(13)中两个不同阳离子格位产生的。不同格位的Bi~(3+)离子到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均在60%以上。通过调节Eu~(3+)的掺杂浓度及激发波长,Ba_2Y_2Si_4O_(13):Bi~(3+),Eu~(3+)荧光粉实现了发光可调及白光发射。Ba_2Y_2Si_4O_(13):3%Bi~(3+),20%Eu~(3+)荧光粉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特性。在473K时,其发射强度是温度为298 K时的82.6%。所有结果表明Ba_2Y_2Si_4O_(13):Bi~(3+),Eu~(3+)荧光粉在W-LEDs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Yb~(3+)/Tm~(3+)共掺透明NaY_2F_7微晶玻璃的温度传感性能研究:通过熔融淬冷及析晶工艺技术成功制备了Yb~(3+)/Tm~(3+)共掺含NaY_2F_7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热处理后,在玻璃基质中析出了正交晶系NaY_2F_7纳米晶。在980 nm激发下,所有样品都展现出Tm~(3+)离子的特征发射(~1G_4→~3H_6,~1G_4→~3F_4,~3F_(2,3)→~3H_6)。相较前驱体玻璃(PG),微晶玻璃(GC)中上转换发光强度得到明显的增强。这个现象进一步说明Tm~(3+)/Yb~(3+)离子已经富集到具有低声子能的NaY_2F_7纳米晶中。980 nm激发下以Tm~(3+)离子的~3F_4和~3F_(2,3)能级作为热耦合能级探究了GC样品在307-567 K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传感性能,GC样品的最大相对灵敏度为1.6%K~(-1)。所有结果表明,Yb~(3+)/Tm~(3+)共掺含NaY_2F_7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在光学温度传感方面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马亚丹,郭海[7](2018)在《Eu~(3+)/Eu~(2+)/Tb~(3+)/Al共掺氟氧化物玻璃能量传递及发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在空气气氛中制备了Eu~(3+)/Eu~(2+)/Tb~(3+)/Al共掺SiO_2-Al_2O_3-CaF_2-NaF氟氧化物玻璃。论文探究了Al粉的还原作用对Eu~(2+)和Eu~(3+)发光的影响。在337nm激发下,Eu~(3+)/Al共掺样品展现出较宽的蓝光发射(380~478nm,来自Eu~(2+)的d-f跃迁)。随Al浓度的增加,Eu~(2+)光谱出现红移。同时,在393nm激发下,实现了从红光到蓝光的可调发射。通过共掺Tb~(3+),结合Eu~(2+)的蓝光、Eu~(3+)的红光以及Tb~(3+)的绿光发射,利用Eu~(2+)到Tb~(3+)、Tb~(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在玻璃样品中获得了量子效率为35.8%的白色发光(激发波长393nm)。此外,玻璃发光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在150℃时的发光强度为室温时的82%。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u~(3+)/Eu~(2+)/Tb~(3+)/Al共掺氟氧化物玻璃是一种优异的白光发射玻璃,在白光LED器件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郭海,曹江坤,陈尾平[8](2018)在《Tb~(3+)掺杂的Lu/Gd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闪烁特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开发高效、大体积和低成本的可替代单晶材料是闪烁体领域研究的热点。稀土掺杂的氟化物微晶玻璃具有氟化物优异的光学性能,同时保留了氧化物玻璃的制备简单、可制成大体积等的优点。因此,微晶玻璃在闪烁体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Lu基和Gd基是很好的闪烁体基质材料。此外,Tb~(3+)的荧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王长建,Abhishek,Wadhwa,陈晓桐,徐秀瑕,任锴[9](2018)在《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不同配位环境下Cr~(3+)的荧光温度传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基质成分为50SiO_2–20Al_2O_3–30BaF_2的玻璃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含BaF_2:Cr~(3+)纳米晶的透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玻璃陶瓷中存在两种发光中心,所对应的发光峰位中心位置分别位于红光区域724 nm处和近红外区域988 nm处。在低温环境下对Cr~(3+)的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724 nm处的荧光寿命的相对敏感系数温度在317 K达到最大值0.58%/K,988 nm处的荧光寿命的相对敏感系数温度在184 K达到最大值0.47%/K。(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陈晓波,李崧,于春雷,王水锋,赵国营[10](2018)在《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现象。测量了Er~(3+)Yb~(3+)双掺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X射线衍射谱、表面形貌、激发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而且也与Tb~(3+)Yb~(3+)双掺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相对应的光谱参数进行了比较。发现378nm光激发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所导致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522nm光激发时的680.85倍和303.80倍;我们还发现378nm光激发所导致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样品(C)Er(0.5%)∶FOV的491.05和184.12倍。我们还发现在378nm光激发时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978.0和1 012.0nm}红外发光强度依次分别为样品(C)Er(0.5%)∶FOV的{58.00和293.62}倍和{25.11和67.50}倍。更进一步,对于652.0nm波长发光的激发谱,发现(A)Er(1%)Yb(8.0%)∶FOV和(B)Er(0.5%)Yb(3.0%)∶FOV的378.5nm激发谱峰强度是(C)Er(0.5%)∶FOV的大约606.02和199.83倍。同时,也发现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一级量子剪裁红外1 012或978nm发光强度为样品(D)Tb(0.7%)Yb(5.0%)∶FOV的二级量子剪裁红外976nm发光强度的101.38和29.19倍。发现的该量子剪裁是目前所报道的最强的量子剪裁。因此,相信所发现的氟氧化物纳米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一级量子剪裁发光是强的可以作为量子剪裁层应用到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研究结果也能加速对目前国际热点的下一代环保的光谱调制太阳能电池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6期)
氟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以Al_2O_3、SiO_2、Na_2CO_3、CaF_2、PrF_3、YbF_3为原料,采用传统高温熔融工艺制备氟氧基质玻璃,再晶化处理制得Pr~(3+)-Yb~(3+)共掺杂氟氧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DTA)仪、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光度计等研究Yb~(3+)掺杂浓度对氟氧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大,基础玻璃析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Yb~(3+)会进入基础玻璃的析出相即CaF_2纳米晶格中,形成Ca_(0.8)Yb_(0.2)F_(2.2)固溶体,微晶玻璃中结晶相的含量以及晶粒尺寸都有所增大。Pr~(3+)-Yb~(3+)共掺微晶玻璃中,Pr~(3+)参与了Yb~(3+)的近红外发光,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峰强度随着Yb~(3+)浓度的增大而递减,而近红外区域的发射峰却增强。这揭示了Pr~(3+)-Yb~(3+)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即处于Pr~(3+)激发态的~3P_0能级高效地将能量传递给Yb~(3+),并通过~2F_(5/2)→~2F_(7/2)跃迁转化为近红外发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君本,郭思茹,张志忠,杨志华,潘世烈.基于氟化功能基团的d~0过渡金属氟氧化物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研究(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2].李梦萱,刘洪波,刘见祥,朱明燕,王毅.掺杂Yb~(3+)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及发光性能[J].材料导报.2019
[3].邓亚静,牛春晖.Ho~(3+)/Yb~(3+)共掺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上转换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9
[4].赵希.特定形貌稀土氟氧化物和钒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董建超.稀土掺杂氟氧化物及氟化物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宋伟慧.稀土掺杂硅酸盐荧光粉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7].马亚丹,郭海.Eu~(3+)/Eu~(2+)/Tb~(3+)/Al共掺氟氧化物玻璃能量传递及发光特性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8].郭海,曹江坤,陈尾平.Tb~(3+)掺杂的Lu/Gd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闪烁特性探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9].王长建,Abhishek,Wadhwa,陈晓桐,徐秀瑕,任锴.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不同配位环境下Cr~(3+)的荧光温度传感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8
[10].陈晓波,李崧,于春雷,王水锋,赵国营.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英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标签:infrared;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s;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d~0; transition; metal; oxyfluorides; fluorooxofunctional;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