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当代中国改革的代价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张道全
导师: 龚廷泰
关键词: 改革,发展,代价
文献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对于这一巨型社会变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向度加以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向度就是不但要研究改革的正效应,即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要分析改革的负效应,即改革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完善改革目标,调整改革模式,这种向度也就是“代价”的向度,本文就是从这个向度来研究改革。 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动因来自于我们对传统体制所付代价的深刻反思,正是传统体制的弊端及其所付出的代价促使我们进行改革。但改革又伴随着新的代价,人们为了或因为改革必然要作出一定的付出或牺牲,承担一定的消极后果或负面效应。改革的历史既是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也是不断付出代价的历史。改革代价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根源于认识的相对性和历史局限性;有的根源于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有的根源于政策选择和决策失误。因此,有的代价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有的代价是能够控制的,有的代价是可以降低的。 改革不可能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代价的付出又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如此,改革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之,如果改革的代价失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抵消改革的积极成果,导致改革的失败,原苏联的改革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就当代中国的改革而言,合理限度的改革代价应该小于改革的收益;不得“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能损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了不使改革的代价突破合理的限度,必须对改革的代价进行调控。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获得支持的客观需要。在调控改革代价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改革过程的公正性。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为了及时防范和化解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控制改革与发展的代价,中共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用来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代价意识。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反对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来追求物的发展;它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社会的某一要素的发展为代价来追求片面的、失衡的发展;它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一时的繁荣和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
导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改革与代价
一、改革代价的本质和类型
1、代价的哲学界定
2、改革代价的本质
3、改革代价的类型
4、代价与风险
二、传统体制的代价:改革的基本动因
1、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代价
2、旧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及其代价
三、改革必然伴随着新的代价
1、改革的革命性和探索性决定改革要付出代价
2、改革过程的基本特征决定改革要付出代价
3、改革的目标选择决定改革要付出代价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改革代价的表现与成因
一、改革的历史也是代价的历史
1、农村经济改革的代价
2、城市经济改革的代价
3、对外开放的代价
二、改革代价的若干主要表现分析
1、贫富分化
2、腐败蔓延
3、一定范围的道德滑坡
三、改革代价的成因
1、认识论根源:认识的相对性和历史局限性
2、价值论根源: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
3、政策性根源:政策选择和决策失误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改革代价的合理限度
一、苏联改革的代价及其教训
1、苏联改革的沉痛代价
2、苏联改革代价的深刻教训
二、评判改革代价合理限度的标准
1、改革代价是否小于改革的收益
2、改革代价是否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3、改革代价是否损害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4、改革代价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把握改革代价合理限度应考虑的若干因素
1、公众对改革代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2、国家对改革代价的补偿能力
3、社会的稳定程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改革代价的调控
一、调控改革代价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改革获得支持和动力的客观需要
二、调控改革代价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3、坚持改革的社会公正性
三、调控改革代价的基本机制
1、代价调控对象
2、代价调控手段
3、代价调控过程
第五章 代价意识与科学发展观
一、代价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观的嬗变
1、经济增长发展观的产生及其代价
2、综合发展观的代价意识
3、可持续发展观的代价观
二、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代价意识
1、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
2、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代价意识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14
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 赵玉洁.中共中央党校2011
- [2].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D]. 李晓寒.中共中央党校2016
- [3].当代中国改革风险防控研究[D]. 郭海军.中共中央党校2016
相关论文
- [1].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 李俊奎.南京师范大学2004
- [2].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动力问题研究[D]. 孙谦.复旦大学2005
- [3].探索中的双重变奏[D]. 李曙新.南京师范大学2005
- [4].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 陈章龙.南京师范大学2005
- [5].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D]. 石清俊.吉林大学2005
- [6].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D]. 卢斌.武汉大学2004
- [7].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 鞠健.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当代中国改革的认识轨迹[D]. 王怀超.中共中央党校1990
- [9].代价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D]. 李欣雁.中共中央党校1995
- [10].社会进步代价论纲[D]. 许修杰.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