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霍桑笔下的恶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恶人形象的特征、人性缺陷、救赎过程的分析与研究,探讨霍桑独特的人性观,揭示霍桑基于自身思考对时代思想扬弃所具有的超前意识与现实意义。全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论霍桑“人性本恶”的世界观。着重分析决定霍桑思想中“人性恶”的诸多因素。第一节从清教影响入手分析霍桑无法逃脱的原罪意识。第二节从血缘入手分析霍桑的罪孽感与疏离感。第三节从霍桑失败的超验主义布鲁克农庄实践入手,分析霍桑探索中的挫折感。第四节通过霍桑塑造的完美的“厄内斯特”形象(英文:忠诚),考察霍桑通过现实观察产生的探索中的失落感。第二章论霍桑笔下的恶人形象。本章综合分析霍桑笔下恶人形象的四个特征。第一节:戴着黑面纱的“善人”,象征性描述恶人的虚伪一面;第二节:“大红宝石”的追逐者,象征性描述恶人的贪婪一面;第三节:精神错乱的背叛者,象征性描述恶人错位的精神世界;第四节:不可饶恕的“弃儿”,象征性描述恶人冷血的精神特质;第五节:“恶人”背后的人性阴影,分析导致恶人陷入罪恶的人性缺陷:自私、自大、冷漠。第三章论霍桑笔下恶人的救赎。这部分分析了霍桑笔下恶人获得救赎的必要过程与方法。第一节:面对罪恶的忏悔,主要分析基督教忏悔方式在帮助恶人自省、面对罪恶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穿越心灵的困境,主要分析超验主义自然观在净化恶人心灵中的作用。第三节:奋起自救的双手,着重分析超验主义自助观在帮助恶人自立重生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论恶人形象的文化反思。第一节通过反思理性文化,质疑导致人性异化的社会现实。第二节通过寻找霍桑对人性的疑惑与不懈探索的契合点,考察其追求情与智平衡的价值观念总之:霍桑通过发掘人性之恶来探究人性,通过独立思考清教与超验主义,试图为消除人性之恶找到恰当方法,其人性观既表现出对传统宗教文化的认同,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福谷传奇》看霍桑的和平主义思想[J]. 海外英语 2017(17)
- [2].浅析霍桑作品的黑暗视角[J]. 青年文学家 2019(24)
- [3].从《人面石像》看霍桑的独特自然观[J]. 文教资料 2016(35)
- [4].谈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象征手法[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0)
- [5].范肖与霍桑——看霍桑的处女作《范肖》[J]. 大学生 2016(23)
- [6].从《大红宝石》中的异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构建[J]. 艺术品鉴 2017(05)
- [7].山洞里的壁画[J].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17(06)
- [8].霍桑的罪恶观和科技观——《拉帕齐尼的女儿》的解读[J]. 知音励志 2017(05)
- [9].生而孤独,生而负罪——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主题之再解读[J]. 北方文学 2017(20)
- [10].罪行·救赎·认知——浅析霍桑在《红字》中表达的人生观[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9)
- [11].智力活动[J]. 天涯 2017(05)
- [12].纳撒尼尔·霍桑(节选)[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33)
- [13].霍桑译介在中国[J]. 大家 2010(03)
- [14].玫瑰有刺[J]. 故事家 2020(21)
- [15].从《红字》看霍桑的哲学思想[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16].霍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11)
- [17].霍桑小说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研究[J]. 芒种 2014(24)
- [18].解读霍桑笔下之“罪”[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2)
- [19].霍桑文学作品的生态立场解读[J]. 芒种 2015(04)
- [20].论人性“恶”在霍桑作品中的体现[J]. 作家 2008(04)
- [21].人·自然·科技——霍桑作品中的科学狂人悲剧解读[J]. 科技信息 2013(04)
- [22].霍桑国外研究综述[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3].霍桑小说中伪君子形象的塑造[J]. 芒种 2014(08)
- [24].畏惧源于未知——霍桑笔下的“疯狂科学家”与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J]. 当代工人(C版) 2012(01)
- [25].解析霍桑写作手法中的浪漫色彩[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3)
- [26].探讨霍桑小说中的人性和人的命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3)
- [27].霍桑《怪医之女》中的反理性文学创作思想评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3)
- [28].从女性主义角度探析霍桑的《胎记》(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05)
- [29].论霍桑作品与时代的对话关系[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03)
- [30].霍桑的报复——试析《红字》的由来[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