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范莉
导师: 方立
关键词: 否定,量化,情态,辖域,歧义
文献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否定和否定辖域在语义系统和语法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两条脉络贯穿论文的理论研究和习得研究:在语法系统内部,体现为“否定-否定辖域”;从语言使用者角度,体现为“成人语法-儿童语法”。论文以否定辖域问题作为切入点,在成人语法和儿童语法的研究中实现了两个“统一”:第一个“统一”:就否定辖域问题,实现了对汉语成人语法和儿童语法的统一描写。论文提出了对汉语儿童辖域知识初始状态的假设,建立了早期儿童和成人进行辖域判断的原则系统,揭示了儿童辖域知识发展的过程。本文提出的原则系统是抽象的、形式化的,而它对儿童和成人语法的解释力得到了语言测试结果的支持。这种尝试说明,在统一描写儿童和成人的语法时,形式化的手段和实证的方法并不相矛盾。第一个“统一”的实现为以下建立在普遍语法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假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一 儿童和成人对语言的假设都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第二 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在普遍原则指导下的参数设置过程;第三 语言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第二个“统一”:实现了对汉语否定和量化、否定和情态两种辖域问题的统一描写。论文发现汉语儿童和成人在判断两种辖域关系时使用的原则是相通的。论文在形式语义学的框架下对两种辖域关系进行了形式化描写,凸显了形式语义学的强大解释力。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 前言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和语料来源。第二章 否定理论研究部分:论文首先界定“否定”、“否定词”和“否定句”,提出一个供进一步讨论的观点:“否定”概念的原型意义是“否定存在”。论文主张将否定词划分为形式上的否定和意义上的否定,并提出以是否形成向下蕴涵语境作为划分意义上的否定词的标准。同时,论文运用向下蕴涵和反(非)真实性的概念辨析了“不”、“没”一类词与“很难”一类词在意义上的关联和区别。在确定“否定句”时,论文主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去考量。习得研究部分:从历时两年(2002/12-2004/12) 对两名北京儿童,SJQ和ZTX,的定期追踪语料中,论文发现了他们获得否定词、否定概念和简单否定结构的顺序。“否定存在”是SJQ和ZTX最先用语言表达的否定概念,这为论文提出的“‘否定’概念的原型意义是‘否定存在’。”的观点提供了证据。关于否定概念和否定词的习得问题,论文提出:否定概念的习得顺序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关,否定概念的习得顺序决定了否定词的习得顺序。在习得简单否定结构时,SJQ和ZTX运用下列简单否定式的大致次序如下:主语-不/没-谓语动词-(不)(-补语)(-宾语)在早期儿童语言中,动词前的否定式出现的时间要比动词后的否定式出现的时间早,使用的频率高,这是因为后者牵涉到了动词短语和否定词之间一种内包运算。在SJQ和ZTX的语料中,动词后的否定式都出现在01;09;00左右。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儿童构成否定式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否定结构的词序、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已经开始敏感。在追踪取样和语言测试中,研究均发现:就不同类型的否定来说,语义否定的习得要早于语用否定。第三章 否定和量化理论研究部分:论文首先讨论了主要量词的语义性质,然后讨论了否定和量化的辖域问题.语言测试结果表明:汉语中存在否定和量化的辖域歧义现象,顺序解释是非标记性的,逆序解释是标记性的;否定和量化间的辖域分配与量化名词在句中充当的句法和题元角色无关;否定和量化的辖域研究与量化内部的辖域研究是不同的。论文提出了汉语成人决定否定和量化辖域的原则系统是:线性原则>语义蕴涵原则/数字解释原则线性原则和语义蕴涵原则的关系是:前者是由后者派生的:前者是定理,后者是公理。在原则系统中,线性原则的核心地位表明汉语“形”中有“义”的特点,同时也表明汉语成人在判断否定和量化辖域时首先是凭借语序,之后才是语义。 习得研究部分: 关于全称量词的习得问题:sJQ和zTX在01;09;oo左右第一次使用“都”。在01;11;29之前,没有发现sJQ使用“每”和“所有”的记录。在02;09;27之前,只发现ZTx在歌词中使用了一次“每”,没有ZTX使用“所有”的记录。根据所掌握的语料,汉语儿童完全掌握全称量词的知识是在03;00;00左右。 关于否定和量化辖域知识的初始状态:论文的发现与Crain(1 992,1 993)、crain、Ni和Conway(1 994)等提出的语义子集原则不一致。在一些结构的测试结果中,4一5岁或5一6岁的儿童同时接受母集解释和子集解释。从语言发展的起点来看,本文的假设是:在处理两个算子间辖域问题时,儿童最初运用的缺省策略是假设两个算子的演算是双向的,两种不同的辖域解释都是成立的。同时,这两种解释的优劣程度不相等,因为儿童会运用自己的原则系统对它们进行评定。随着心智器官的发展和语言经验的丰富,儿童最终会获得成人对这些原则的排列次序,从而把那些在自己母语中不可能的解释排除掉。 关于早期儿童使用什么样的原则来判断否定和量化的辖域:本文的结论与当前两种主要的理论假设不符,即Musolino、Crain和Thomton(2000:14)关于线性现象的观察;Lidz和Musolino(?)、Lidz和Musolino(2002)
论文目录:
致谢
论文提要
英文提要
1 前言
1.1 理论框架
1.1.1 理论部分
1.1.1.1 真值条件语义学
1.1.1.2 命题逻辑语义学
1.1.1.3 谓词逻辑语义学
1.1.1.4 可能世界语义学
1.1.2 习得部分
1.1.2.1 先天性假设
1.1.2.2 连续性假设
1.2 语料来源
1.2.1 儿童语料
1.2.1.1 追踪取样
1.2.1.2 语言测试
1.2.2 成人语料
2 否定
2.1 否定
2.2 否定词
2.3 否定句
2.4 儿童习得
2.4.1 研究现状
2.4.2 本文的研究
2.4.2.1 语料整理
2.4.2.2 否定词的习得
2.4.2.3 否定概念的习得
2.4.2.4 否定结构的习得
2.4.2.5 否定类型的习得
2.4.2.6 小结
3 否定和量化
3.1 相关研究
3.2 研究方法
3.2.1 测试方法
3.2.2 测试内容
3.2.3 测试流程
3.2.4 主试信息
3.2.5 被试信息
3.3 理论研究
3.3.1 测试结果
3.3.1.1 否定和“都”
3.3.1.1.1 关于“都”
3.3.1.1.2 NP都不/没VP。
3.3.1.1.3 NP不/没都VP。
3.3.1.1.4 小结
3.3.1.2 否定和“每”
3.3.1.2.1 关于“每”
3.3.1.2.2 每(+Cl.)N都不/没VP。
3.3.1.2.3 不是每(+Cl.)N都VP。
3.3.1.2.4 小结
3.3.1.3 否定和“所有”
3.3.1.3.1 所有的N都不/没VP。
3.3.1.3.2 不是所有的N都VP。
3.3.1.3.3 NP不/没V所有的N。
3.3.1.3.4 小结
3.3.1.4 否定和“一”
3.3.1.4.1 关于“一(+Cl.)N”
3.3.1.4.2 关于“有一(+Cl.)N”
3.3.1.4.3 一(+Cl.)N不/没VP。
3.3.1.4.4 NP不/没V一(+Cl.)N。
3.3.1.4.5 有一(+Cl.)N不/没VP。
3.3.1.4.6 没有一(+Cl.)N VP。
3.3.1.4.7 有一(+Cl.)N,NP不/没V。
3.3.1.4.8 NP一(+Cl.)N都不/没V。
3.3.1.4.9 不是一(+Cl.)N VP。
3.3.1.5 否定和“两”
3.3.1.5.1 两(+Cl.)N不/没VP。
3.3.1.5.2 NP不/没V两(+Cl.)N。
3.3.1.5.3 有两(+Cl.)N不/没VP。
3.3.1.5.4 有两(+Cl.)N,NP不/没V。
3.3.1.5.5 有两(+Cl.)N,NP都不/没V。
3.3.1.5.6 不是两(+Cl.)N VP。
3.3.2 理论分析
3.3.2.1 原则的建立
3.3.2.2 原则的性质
3.3.2.3 原则的排序
3.3.2.4 原则的验证
3.3.2.5 小结
3.4 习得研究
3.4.1 研究现状
3.4.1.1 关于量化辖域
3.4.1.2 关于否定和量化辖域
3.4.1.2.1 主要研究
3.4.1.2.2 主要假设
3.4.2 本文的研究
3.4.2.1 研究的意义
3.4.2.2 否定和全称量词
3.4.2.2.1 全称量词的习得
3.4.2.2.2 否定和“都”
3.4.2.2.3 否定和“每”
3.4.2.2.4 否定和“所有”
3.4.2.2.5 理论分析
3.4.2.3 否定和“一”
3.4.2.3.1 测试结果
3.4.2.3.2 理论分析
3.4.2.4 否定和“两”
3.4.2.4.1 测试结果
3.4.2.4.2 理论分析
3.4.2.5 初始状态的假设
3.5 总结
4 否定和情态
4.1 理论研究
4.1.1 情态算子
4.1.2 情态层级
4.1.3 辖域研究
4.1.3.1 现状和意义
4.1.3.2 研究方法
4.1.3.3 否定式
4.1.3.3.1 “应该”的否定式
4.1.3.3.2 “可能”的否定式
4.1.3.3.3 “可以”的否定式
4.1.3.3.4 小结
4.1.3.4 双重否定
4.1.3.4.1 双重否定和“必然性”
4.1.3.4.2 双重否定和“可能性”
4.1.3.4.3 双重否定和“极大可能性”
4.1.3.4.4 小结
4.2 习得研究
4.2.1 情态词的习得
4.2.2 情态层级的习得
4.2.2.1 认知性的情态层级
4.2.2.1.1 “一定”和“应该”
4.2.2.1.2 “应该”和“可能”
4.2.2.1.3 “一定”和“可能”
4.2.2.1.4 研究发现
4.2.2.2 道义性的情态层级
4.2.2.2.1 “必须”和“应该”
4.2.2.2.2 “应该”和“可以”
4.2.2.2.3 “必须”和“可以”
4.2.2.2.4 研究发现
4.2.2.3 小结
4.2.3 情态词否定式的习得
4.2.3.1 “不应该VP”和“应该不VP”
4.2.3.2 “不可能VP”和“可能不VP”
4.2.3.3 “不可以_2VP”和“可以_2不VP”
4.2.3.4 小结
4.2.4 情态词双重否定式的习得
4.2.4.1 双重否定和语义内容
4.2.4.1.1 “不应该不VP”
4.2.4.1.2 “不可能不VP”
4.2.4.1.3 “不会不VP”
4.2.4.1.4 “不可以_2不VP”
4.2.4.1.5 小结
4.2.4.2 双重否定和语义强度
4.2.4.2.1 “不一定不VP”和“不应该_1不VP”
4.2.4.2.2 “不应该_1不VP”和“不可能不VP”
4.2.4.2.3 “不应该_2不VP”和“不可以_2不VP”
4.2.4.2.4 小结
4.3 总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SJQ语料的背景信息
附录二 ZTX语料的背景信息
附录三 关于量化名词词组与否定辖域的语言测试(一)
附录四 关于量化名词词组与否定辖域的语言测试(二)
附录五 关于量化名词词组与否定辖域的语言测试(三)
附录六 关于情态词与否定辖域的语言测试(一)
附录七 关于情态词与否定辖域的语言测试(二)
发布时间: 2005-07-11
相关论文
- [1].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 宋刚.北京语言大学2009
- [2].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 宋永圭.复旦大学2004
- [3].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 吴平.北京语言大学2005
- [4].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 刘伟.北京语言大学2005
- [5].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 韩玉国.北京语言大学2005
- [6].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 彭锦维.北京语言大学2005
- [7].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D]. 孙英杰.北京语言大学2006
- [8].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 尹洪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