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视野下的教育改革 ——以《东方杂志》为中心(1904-1911年)

舆论视野下的教育改革 ——以《东方杂志》为中心(1904-1911年)

论文摘要

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依靠船坚炮利,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对国际竞争认识的不断加深,到20世纪初,清政府认识到要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清政府颁布《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确立了清末教育改革的方向。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书院,改设学堂,拉开了清末教育改革的序幕。1904年创办的《东方杂志》以其敏锐的眼光对清末的教育改革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对《东方杂志》关于清末教育改革的内容进行梳理,探讨《东方杂志》如何对清末教育改革进行关注,其报道教育改革体现的特点以及对清末教育改革的推动和影响。第一章从《东方杂志》1904年创刊情况介绍入手,指出该杂志关注新式教育改革的原因在于政府关注、自身为立宪派舆论阵地、编辑部核心人物关注教育和上级机构(商务印书馆)提倡新式教育的氛围等四个方面,最后从刊文的实际统计上加以概述。第二章摘选了该杂志集中报道的废科举后兴办新式学堂、立宪与教育、教育普及、道德教育等当时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有关新式教育发展的焦点问题,并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如立宪与教育方面,建议广设法政学堂和宪法研究会、普及宪法知识、培养立宪人才等;教育普及方面,建议筹集教育经费、广兴学堂、发展师范教育、推行社会教育;关于科举学堂合而为一方面,提出要改良私塾、兴徒弟学堂、兴小学;道德教育方面,主张设置德育相关课程、中西结合、利用宗教和教育、重视救亡教育。第三章以专栏为主体的重点关注、发挥教科书广告的传播功能、重视国外教育发展状况展示、注重发挥国内教育实践“启导”作用四个方面展示《东方杂志》报道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第四章展现《东方杂志》对清末教育改革的推动和影响,阐述《东方杂志》通过对新式教育改革的肯定和拥护、域外视野下的呐喊、官方奏折的关注、改革成果的宣传以及有关具体问题的批评,实现了对清末教育改革的舆论响应;最后指出《东方杂志》通过舆论影响力的发挥、张元济等的人脉关系以及若干建议的直接提出,通过媒体对清末教育改革进行监督、评议并反映其政治主张。结语部分结合前四章的论证,进一步阐述《东方杂志》与清末教育改革的关系。《东方杂志》通过舆论平台展现清末教育改革概况,架起政府、社会、民众之间的桥梁,具有教育启蒙的意义和作用。它的相关教育改革内容,对清末教育改革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时段界定和概念界定
  • 三、学术史回顾
  •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五、学术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东方杂志》关注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 一、《东方杂志》的创办
  • 二、《东方杂志》关注清末教育改革的原因
  • 三、《东方杂志》报道清末教育的主要栏目
  • 第二章 《东方杂志》对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关注
  • 一、探究废科举后新式学堂的创办
  • 二、聚焦教育普及
  • 三、探讨教育与立宪的关系
  • 四、关注道德教育
  • 第三章 《东方杂志》报道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 一、以专栏为主体的重点关注
  • 二、发挥教科书等广告的传播功能
  • 三、重视国外教育状况的展示
  • 四、注重发挥国内教育实践“启导”作用
  • 第四章 《东方杂志》对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
  • 一、《东方杂志》对清末教育改革的推动
  • 二、《东方杂志》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的途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方杂志》体育特刊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3)
    • [2].“赞助人”活动下的泰戈尔作品思想的在华传播——以泰戈尔与《东方杂志》的关系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4)
    • [3].《东方杂志》对济南惨案的报道[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2)
    • [4].21世纪以来《东方杂志》研究综述[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3)
    • [5].《东方杂志》创刊号[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3)
    • [6].近代日本侵略扩张中的“特殊地位”论——《东方杂志》的日本观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7].抗战时期《东方杂志》的舆论聚焦及其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8].《东方杂志》中文化转型的空间建构与内涵——以戏剧为例[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 [9].文化转型的空间建构与内涵阐释——以《东方杂志》中的戏剧为例[J]. 喀什大学学报 2018(01)
    • [10].《东方杂志》的两次改版及译介话语的转变[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1)
    • [11].十月革命后俄国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五四时期《东方杂志》载文情况的实证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2].建构现代新常识:《东方杂志》长寿基因的社会文化考察[J]. 出版科学 2017(05)
    • [13].《东方杂志》的余响——前辈指引下的一种注视[J]. 出版科学 2017(05)
    • [14].民国时期《东方杂志》标题用词研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15].杜亚泉与《东方杂志》[J]. 科学 2016(02)
    • [16].1904年3月11日,我国近代著名期刊《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刊[J]. 工会信息 2016(08)
    • [17].新文化运动期间《东方杂志》办刊危机的形成与化解[J]. 出版发行研究 2016(07)
    • [18].《东方杂志》刊载小说论略[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9].《东方杂志》视野中的“三农”文学[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 [20].《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文学为例[J]. 河北学刊 2015(01)
    • [21].国族想象与图式认知——《东方杂志》封面设计风格演变与传播[J]. 新闻大学 2015(05)
    • [22].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J]. 历史教学问题 2020(04)
    • [23].关于布尔什维克的介绍(1919—1926)——以《东方杂志》为例[J]. 读书文摘 2017(08)
    • [24].九一八事变前夕《东方杂志》对日本侵华舆论观察(1929—1931年)[J]. “九一八”研究 2016(00)
    • [25].兵心横槊天下行[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31)
    • [26].从《东方杂志》看民国学人对西南边疆问题的认识[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6(01)
    • [27].清末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应对——以《东方杂志》为中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9)
    • [28].《东方杂志》:老寿星的杂货店[J]. 中华文化画报 2009(11)
    • [29].近代日本政治专制与民众的普选运动——《东方杂志》的近代日本观研究[J].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2)
    • [30].《东方杂志》与白话文运动[J]. 河北学刊 2011(02)

    标签:;  ;  ;  

    舆论视野下的教育改革 ——以《东方杂志》为中心(1904-1911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