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著作权律》研究

《大清著作权律》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初,古老的中华帝国被迫开始法律改革,希望通过大规模地移植西方法律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著作权立法工作就是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开展的。1910年12月18日,清政府颁布了《大清著作权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著作权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著作权保护被纳入到了国家立法的层面。《大清著作权律》的出台既有传统著作权观念的影响,也有国内出版界和知识分子的呼吁,更有美日两国强大的外交压力,可以说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诞生的。本文以《大清著作权律》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揭示《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背景来分析其具体内容的得失,进而探讨清末著作权法移植出现的问题,以期对丰富和完善我们国家现有的著作权制度有所启示。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传统的著作权观念”,开篇首先揭示了著作权观念产生的客观原因,即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由于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进而推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出现著作权观念的国家的论断。然后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剖析,本部分又论证了我国传统著作权观念的形成过程,即从《九经》的“犹禁擅镌”到《东都事略》的“不许覆版”再到《方舆胜览》的作者宣布有权“陈告、追人、毁版、断治施行”,这正是一个萌发著作权观念并逐步深化发展的过程。这种传统著作权观念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并对《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部分是“《大清著作权律》的出台背景分析”,该部分主要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来揭示《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原因,具体包括:版权纠纷与版权保护方式的矛盾、商约谈判对清政府的刺激、现代版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知识界对版权立法的呼吁。从表象上来看,《大清著作权律》是“枪口下的法律”,是被动立法的结果,但实质上它的出现是与文化演进及其相关本土性资源密切相关。通过背景分析意在说明内部因素才是《大清著作权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内容和影响”,该部分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和对后世立法的影响。从《大清著作权律》被提上立法日程到最终的颁布实施,它经历了一个难产的过程,前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期间几易起草部门和草案,这表明了清政府对制定著作权法的慌乱和准备不足,缺乏专门的人才。该文主要从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合理使用、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时间效力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大清著作权律》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文并没有遵循该律原来的框架结构,而是运用现代著作权法理论将其相关内容都抽取出来进行分析,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其中的得失。《大清著作权律》对后世的立法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民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一是对新中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大清著作权律》对民国时期著作权立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其在民国初期的继续适用到文本结构、术语和具体制度,无不给1915年和1928年著作权法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而对新中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则显得较为隐性,主要表现在国家控制力方面即通过对出版权的控制而使著作权难以成为自主的权利,如出版社重大出版选题的备案制度,出版图书的书号控制、管理等制度。第四部分是余论,包括“《大清著作权律》之评析”和“对清末著作权立法的思考”两个方面。本部分首先指出了《大清著作权律》的积极意义,它的出现意味着官府对著作权给示保护的终结,由此我国著作权保护步入到了国家立法的轨道之中。《大清著作权律》对著作者部分权益的肯定,调动了知识分子创作文艺作品的积极性,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然后依照现代著作权法的理念论述了该律的缺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立法动机的反动性、立法部门的错位、出版法精神寓于到了《大清著作权律》当中、立法模式的不伦不类、应有内容的缺失。篇末是“对清末著作权立法的思考”,该部分首先按照陶保霖关于著作权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对《大清著作权律》进行定位,进而指出其立法主义的落后,然后从法律移植的角度入手,指出《大清著作权律》背离了供体的基本精神,已经失去了著作权法应有的价值。最后全篇做出总结,指出《大清著作权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对法律移植太多的政治考虑,使立法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且清末法律移植是在清政府严密监控下进行的,其态度和措施直接影响了《大清著作权律》的命运。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著作权观念
  • 第二章 《大清著作权律》的出台背景分析
  • 一、版权纠纷与版权保护方式的矛盾
  • 二、商约谈判对清政府的刺激
  • 三、现代版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四、知识界对版权立法的呼吁
  • 第三章 《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内容和影响
  • 第一节 《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
  • 第二节 《大清著作权律》的基本内容
  • 一、著作权的概念
  • 二、著作权的主体
  • 三、著作权的客体
  • 四、著作权的内容
  • 五、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
  • 六、"合理使用"
  • 七、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 八、时间效力
  • 第三节 《大清著作权律》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 一、对民国著作权法的影响
  • 二、对新中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
  • 余论
  • 一、《大清著作权律》之评析
  • 二、对清末著作权立法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9)
    • [2].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著作权立法的效率与公平[J]. 图书馆学刊 2012(09)
    • [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视角下著作权立法的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2(02)
    • [4].浅析著作权之限制和反限制[J]. 法制与社会 2019(09)
    • [5].浅析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6].晚清著作权立法:权利保护与工具主义的博弈[J]. 知识产权 2014(05)
    • [7].浅谈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J]. 法制博览 2018(24)
    • [8].基于公共获取的政府信息著作权立法问题探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3)
    • [9].论《马拉喀什条约》及对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J]. 法学 2013(10)
    • [10].试论互联网下我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J]. 文存阅刊 2017(23)
    • [11].中国著作权立法中的制度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7)
    • [12].论用户创造内容的著作权困境及完善路径[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 [13].法律移植、法律工具主义与制度异化——以近代著作权立法为背景[J]. 政法论坛 2013(04)
    • [14].著作权制度中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以网络环境中的利益冲突协调为例[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4)
    • [15].作品灵魂的彰显与独创性的追求[J]. 法制博览 2016(07)
    • [16].电影作品著作权立法问题之异见[J]. 知识产权 2012(09)
    • [17].基于修复行为的美术作品版权困境与法律争议[J]. 美术学报 2018(04)
    • [18].论追续权之权利性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9].论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产生[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2)
    • [20].2011年欧盟著作权立法热点[J]. 出版参考 2012(Z1)
    • [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音像表演条约》及其对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J]. 知识产权 2012(05)
    • [22].国务院已将著作权立法纳入到立法计划中[J]. 科技与出版 2011(03)
    • [23].关于《坛经》作者的论争与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 2011(11)
    • [24].大家论语[J]. 中国报业 2015(09)
    • [25].缺位与回归: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信托义务[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4)
    • [26].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26)
    • [27].试析作品中创造性的界定[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8].作品独创性标准的反思与认知[J]. 知识产权 2011(09)
    • [29].人工智能的著作权主体性探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4)
    • [30].试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J]. 法制与社会 2011(09)

    标签:;  ;  ;  ;  

    《大清著作权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