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

论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

论文摘要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关、白、郑”并称元曲四大家。其创作的元曲无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现存数量上来说,都堪称元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搜集、整理论文专著过程中,针对马致远的研究,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其生平、作品赏析以及神仙道化剧上,对创作者的思想意识、创作心理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有意识的选取了隐逸文化这一独特视角,运用文本分析归纳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多数学者混为一谈的儒道隐逸思想分开论述,提出异同点,重新探讨了马致远作品的文学价值。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第一章介绍了历代隐逸文化的形成。第一节阐述了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儒道隐逸思想的形成,第二节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第三节阐述了唐宋时期的隐逸文化。第二章从强烈的忧国思民思想、“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明哲保身思想、徘徊于出仕入仕之间的苦闷这三方面阐述了儒家隐逸思想对马致远文学作品的影响,而第三章分别从元代全真教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塑造了神仙方外世界与黑暗社会、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神仙道化剧的写作模式、醉生梦死的主人公和人生如梦的创作观念五个方面阐述了道家隐逸思想对马致远文学作品的影响。第四章探讨了马致远文学作品中儒道隐逸思想的关系,儒道隐逸思想既是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对马致远隐逸文化的研究既进一步深化了隐逸文学,又丰富了马致远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马致远文学作品的研究体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隐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儒道隐逸思想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思想
  •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隐逸思想
  • 第二章 儒家隐逸思想对马致远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强烈的忧国思民思想
  • 第二节 “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明哲保身思想
  • 第三节 “玩世”与“避世”的思想
  • 第三章 道家隐逸思想对马致远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元代全真教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二节 醉生梦死的主人公和人生如梦的创作观念
  • 第三节 神仙道化剧的写作模式
  • 第四节 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
  • 第五节 塑造了神仙方外世界与黑暗社会
  • 第四章 马致远文学作品中儒道隐逸思想的关系
  • 第一节 儒道互补
  • 第二节 儒道有别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摭谈《论语》中的隐逸思想[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S1)
    • [2].陶渊明的隐逸思想[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7)
    • [3].被放逐的知识分子——略论元散曲作品中的隐逸思想[J]. 语文学刊 2008(01)
    • [4].如何判定诗文中的隐逸思想[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7(04)
    • [5].陈抟辞召诗与隐逸思想述论[J]. 华中学术 2015(01)
    • [6].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2)
    • [7].小镇文学中隐逸思想初探[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8].《论语》中孔子的隐逸思想[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9].白居易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J]. 前沿 2013(12)
    • [10].论佛教对韦应物隐逸思想的影响[J]. 电影评介 2012(23)
    • [11].葛洪隐逸思想述论[J]. 江淮论坛 2009(02)
    • [12].先秦隐逸思想与士人心态[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葛洪隐逸思想试论[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14].漫议隐逸思想和中国山水画[J]. 美术大观 2008(03)
    • [15].试论杜甫诗歌中的隐逸思想[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6].大小谢隐逸思想之异同[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7].隐逸思想与中国山水画[J]. 美与时代(下) 2018(02)
    • [18].论苏轼词中的隐逸思想[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9)
    • [19].孔子与隐逸思想——以《论语·微子》为中心的考察[J]. 管子学刊 2011(03)
    • [20].魏晋隐逸思想与山水文学之兴起[J]. 科技信息 2010(32)
    • [21].从苏轼隐逸词解读宋代隐逸文化[J]. 社科纵横 2010(08)
    • [22].魏晋时代隐逸思想演进探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01)
    • [23].《论语》中的隐逸思想[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1)
    • [24].《徒然草》对中国隐逸思想的接受考察[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6)
    • [25].恽寿平菊花图中的隐逸思想[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6].论隐逸思想对倪瓒山水画的影响[J]. 大众文艺 2010(05)
    • [27].陶渊明和王维隐逸思想比较[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 [28].张九龄隐逸思想探微[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9].“隔”:小镇文学中隐逸思想表现之探究[J]. 新乡学院学报 2018(04)
    • [30].文人端砚中的隐逸思想研究[J]. 山海经 2016(03)

    标签:;  ;  ;  ;  ;  

    论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