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经颅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垂体腺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是垂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主要为经口鼻蝶入路、经单鼻孔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翼点入路。合适的手术入路和适当的术中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重点就经颅显微切除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术后疗效及其并发症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共60例,男21例,女39例。入选标准包括:1年龄;2术前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3术前均有完整的内分泌学检测指标;4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显微切除垂体腺瘤者;5术前术后采用同样治疗方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依据肿瘤的大小将肿瘤分为3组,其中直径<1cm且限于鞍内者为微腺瘤(A组)10例;而肿瘤直径在1~3cm并超越鞍膈者为大腺瘤(B组)35例;直径>3cm者为巨腺瘤(C组)15例。微腺瘤经口鼻蝶入路或经单鼻孔入路;大腺瘤、巨腺瘤经额下入路或经翼点入路。将不同直径大小的垂体瘤切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肿瘤大小对手术切除的影响,通过内分泌动态观察了解不同组别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不同组别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肿瘤全切率本资料显示随肿瘤直径增大肿瘤全切率明显降低,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腺瘤显微手术全切率分别为100%、82%和77%,其中微腺瘤全切率明显高于大腺瘤和巨腺瘤(p<0.05),而大腺瘤和巨腺瘤肿瘤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分泌检测PRL检测范围:40~1250ng/ml,平均372±101ng/ml,其中PRL>200ng/ml 28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大腺瘤和巨腺瘤PRL分泌水平均较微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L增高的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前分别为810.9±235.7ng/ml和471.5±144.5ng/ml,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手术后微腺瘤、大腺瘤和巨腺瘤术后出院时常规化验内分泌指标,结果显示PRL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3并发症发生率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尿崩、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垂体功能低下、消化道出血、颈动脉损伤和颅神经损伤等。其中术后发生率较高的是尿崩,总发生率高达68%。A、B和C三组术后尿崩发生率分别为40%、74%和73%,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50%、80%和73%,该结果显示微腺瘤尿崩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大腺瘤和巨腺瘤(p<0.05)。结论1大腺瘤和巨腺瘤常具有侵袭性,宜采用经颅入路手术切除。2向鞍旁生长的垂体腺瘤,宜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3微腺瘤宜采用单鼻孔入路手术切除。4微腺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大腺瘤和巨腺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 经颅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垂体腺瘤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经颅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