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给排水系武汉市洪山区430070;
2.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系武汉市洪山区430070
摘要:选择高效率地收集、存储雨水,不单单可以合理避免因为大规模降水而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同时亦能够带动水资源的重复开发利用。基于此,如今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诸多挑战困境。所以,笔者决定在完整梳理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日后有效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处理对策
前言: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在我国部分城区降水数量剧增的同时,有关内涝隐患持续深入,为了避免遭受水灾的过度侵蚀,进一步保护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便急需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活动。至于当前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时究竟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进行妥善性应对,相关内容会在后续加以补充。
一、现阶段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遗留的弊端问题
所谓海绵城市,即全新的城市雨洪管控理念,强调配合不同技术手段赋予城市如同海绵一般的弹性,如若说遭受突发性的环境变化和大量雨水灾害时,则可以实时性借助地面吸水、渗水、净水等途径将这部分水资源适当整合并存储,为日后满足城市生态系统一切水资源利用要求做足准备之外,又可以促成城市内涝的缓解结果。至于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则主要表现为:
(一)绿色海绵体数量有待增加
如今城市建设活动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其间许多开发商为了赢得更多数量的经济效益,不愿利用手头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公共绿地开发和园林景观创建,相应地则是无休止地建设楼房,随后导致绿化园林屈指可数,街区沥青路大范围覆盖。一旦说步入到多雨季节,这部分城市产生内涝灾害的几率势必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欠缺能够吸纳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状况下,使得海绵城市不能顺利发挥出其应有的渗水功能。
(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着实不够
海绵城市对于我国来讲始终是一类全新的城市建设指标,因此目前只在小部分城市之中推行,尚且未能满足全国的统一规范要求。须知我国幅员辽阔,任何城市所处区域和自然条件各异,这使得海绵城市建设类法规政策在健全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这样才能够逐步窥探和改正海绵城市建设中遗留的缺陷。反之,一旦说这部分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力度过于微弱,则将导致海绵城市建设中欠缺必要的硬性规定,导致现场管理秩序一片紊乱,整个城市发展水平亦会深受限制。
(三)基层民众对于海绵城市认知十分模糊
在遭遇到大规模降雨甚至是内涝灾害时,社会大众第一时间浮现在眼前的就是将雨水顺利排出,不致于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却不会想到将这部分雨水妥善存储并在日后适时地开发利用。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都习惯于依照上级指示组织海绵城市建设活动,没能及时向民众阐述涉及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性,这明显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大范围创建和持续性发展。
还有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沿用的科学技术过于陈旧落后。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技术十分落后,如长期欠缺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始终依靠于政府的独立摸索。面对此类状况,我国政府须逐步加大这方面经费投入,保证尽快引入国外一系列高端化的技术设备,掌握人家成熟的建设理论,之后依照我国实际状况建设更加理想化的海绵城市。
二、日后进行我国海绵城市合理性建设和长远性发展的对策
(一)栽种更多数量的绿色植被
想要令我国海绵城市得以大范围地建设与发展,首要任务就是适当缩减城区楼盘的建设数量基础上,选择栽种更多类型的绿色植被。如可以考虑在马路附近井然有序地栽种一排排树木,令城市绿化范畴得以适当拓宽;又如创建拥有较多植被的生态公园亦或是风景区,并且减少以往透水不佳的沥青路面,这样就可以令城市遭遇较大雨水甚至发生内涝状况时,快速地渗透吸收落下的雨水,之后统一整合、存储并实现重复利用。一旦说城市绿化无法顺利利用,亦可以选择针对屋顶进行绿化改造,这样便能够更加便利性和快捷性地进行雨水蓄存,在贯彻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规范原则前提下,将以往困扰我国已久的城市热岛效应适度缓解,所以说日后应该大力推行这类绿化方案,令海绵城市建设水准得以更高层次的提升。
(二)鼓励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支持性法律政策
为了保证现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有章可循,政府须尽快规划执行相关性法律政策,令这部分工程变得愈来愈正规化。如加大对工程本身的监督管理力度基础上,树立明确的法规,即将海绵城市创建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持续到该类工程建设活动普及之后,顺利缓解我国某些城市缺水的隐患,使得我国原本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循环式开发使用。
(三)加大日常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民众深刻认知海绵城市
如若持续沿用单一的城市建设模式,势必约束整个社会的进步动力。面对当前民众对于海绵城市概念、意义了解不深入的现状,政府须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予以宣传讲解,令人们知道建设海绵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了促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维持生态平衡的状态。长期坚持下去,便可收获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力量,带动整个海绵城市的繁荣性发展。
另外,政府须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研究资金,令相关专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国际最高端的技术手法和经验,随后融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度过海绵城市建设这一漫长的挑战历程。
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贯彻利国利民发展目标。基于此,我国须在不断加大对该类工程项目的研究力度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准备,包括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人力支持条件,做好对基层民众的宣传讲解工作等。长此以往,引导社会各方彼此协调性配合,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大范围建立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睿.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6(03):185-197.
[2]李波.海绵城市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04):74-79.
[3]杨成林.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8,11(03):1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