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其中以地震和强风等重复荷载的对其影响最大,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结构构件可能反复进入塑性状态,最终产生低周塑性破坏。如何描述结构构件在强风或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准则,一直是土木工程研究领域十分关心的问题。各国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建立了不同表达形式的塑性破坏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以1985年由Y.J. Park和A.H. S.Ang提出的由构件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线性组合表达的双参数破坏准则为后续研究者使用得最为广泛,以后改进的模型大多也是沿着Park模型的最大变形与累积耗能相结合的双参数路线建立起来的。Park类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或构件塑性破坏是由于变形与耗能联合造成的这一破坏机理,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本文通过对Park-Ang破坏准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Park模型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对结构构件低周塑性破坏的模型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首先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寿命方程分析了构件极恨滞回耗能与应变延性系数的关系,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然后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βi,提出了Park-Ang双参数破坏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破坏模型中规格化最大应变延性系数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加载路径对破坏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一批钢结构试件进行塑性范围内的等位移幅循环加载试验,测得不同位移幅值作用下试件的滞回曲线,统计了不同位移幅值循环加载时的极限滞回耗能,得到试件塑性应变幅与极限滞回耗能的关系曲线。并以此为依据对改进的Park-Ang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准则能准确反映构件首次超越和累积耗能联合作用的破坏机理,对工程结构在强风和地震作用过程下结构构件破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段药量对滞回耗能谱的影响研究[J]. 爆破 2013(02)
- [2].高层混合结构滞回耗能比的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02)
- [3].基于损伤的累积滞回耗能与延性系数[J]. 地震 2008(04)
- [4].无约束段对工字形内芯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性能的影响[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1)
- [5].地震损伤评价的累积滞回耗能计算[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6].近远场地震动对单自由度体系滞回耗能需求影响研究[J]. 建筑结构 2017(S1)
- [7].基于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退化模型[J]. 工程力学 2011(06)
- [8].隧道爆破地震波下砌体建筑物滞回耗能特性研究[J]. 爆破 2018(02)
- [9].村镇建筑带限位装置滑移隔震系统的滞回耗能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2)
- [10].典型宋式斗栱滞回耗能特性及其简化滞回模型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8)
- [11].强震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损伤破坏量化指标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9(02)
- [12].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滞回耗能比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09(01)
- [13].基于构件耗能分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6)
- [14].基于位移及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15].钢板面内剪切滞回耗能阻尼墙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2015(03)
- [16].基于滞回耗能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性态设计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11(11)
- [17].支撑类型对新型SC-CBF结构层剪力与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9(01)
- [18].远场地震下抗弯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4)
- [19].钢筋混凝土梁变幅滞回耗能能力衰变规律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4)
- [20].近、远场强震下RC连续梁桥损伤及滞回耗能特性对比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5(09)
- [21].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滞回耗能分布[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2)
- [22].桥梁减震设计中防屈曲耗能支撑研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01)
- [2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10(05)
- [24].清式大木古建筑斗抗震试验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 2013(03)
- [25].地震三要素对拱桥能量响应的影响[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6].Northridge与ChiChi地震滞回耗能谱的比较[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0)
- [27].基于能量指标的高层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抗震能力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6)
- [28].基于耗能历程等效的RC框架地震损伤评价[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S2)
- [29].钢结构可替换梁端塑性铰滞回耗能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30].钢筋混凝土柱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