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

“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

论文摘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的社会分配不公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要求社会要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愿望。以人为本对社会的这些要求表现在社会分配方面,就是要满足最广大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需求。当前我国社会分配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贫富差距加大,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地区发展失衡,等等。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各种错误的分配观念。比如平均主义分配观念、等级分配观念、“保富论”分配观念,等等。人们如欲实现公平分配,就要摒弃这些错误的分配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思想上为社会公平分配提供不可或缺的保证。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以此说明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社会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此外,论文还论述了“以人为本”对社会分配的要求。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在社会分配中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的障碍,即指出我国当下社会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分配观念是阻碍“以人为本”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在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对如何在社会分配中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做好社会公平分配提出若干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的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
  • (二) 关于社会公平分配的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基本思路
  • (三)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以人为本”及其在社会分配中的表现
  • 1.1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与本质内涵
  • 1.1.1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 1.1.2 “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
  • 1.2 “以人为本”对社会分配的要求
  • 1.2.1 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 1.2.2 不断提升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
  • 1.2.3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愿望
  • 第二章 错误分配观念及其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2.1 平均主义分配观念及其对“以人为本”阻碍
  • 2.1.1 平均主义分配观念
  • 2.1.2 平均分配观念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2.2 等级分配观念及其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2.2.1 等级分配观念
  • 2.2.2 等级分配观念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2.3 “保富”论分配观念及其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2.3.1 “保富”论分配观念
  • 2.3.2 “保富”论分配观念对“以人为本”的阻碍
  • 第三章 坚持“以人为本”,为公平分配提供思想保证
  • 3.1 “以人为本”是公平分配不可或缺的思想条件
  • 3.2 多方努力,使“以人为本”真正成为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
  • 3.2.1 立足“以人为本”,准确把握社会公平的内涵
  • 3.2.2 强调“以人为本”,厘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3.2.3 宣传“以人为本”,增进公民在分配上的权利意识
  • 3.2.4 坚持“以人为本”,清除各种与之相抵触的错误分配观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社会分配的“需要原则”[J].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8)
    • [2].论市场经济中政府社会分配的责任困境[J]. 学术论坛 2008(11)
    • [3].校车事件折射出的社会分配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30)
    • [4].应尽快实施财政盈余向社会分配[J]. 经济界 2015(02)
    • [5].融合、尊重、感恩与规范[J]. 中国畜牧业 2014(05)
    • [6].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印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 文化纵横 2015(04)
    • [7].经济法视野下的社会分配原则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02)
    • [8].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江苏慈善事业创新发展[J]. 中国民政 2014(01)
    • [9].论我国公平分配问题[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9)
    • [10].新中国各阶层的社会分配问题探析[J]. 传承 2013(14)
    • [11].论经济法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和边界[J]. 法制博览 2018(12)
    • [12].为什么韩国的“农民工”较快地融入了城市[J]. 当代社科视野 2014(07)
    • [13].应为中小企业制定“就业退税”政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66)
    • [14].需求与犯罪——以需求论为视角[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15].承先启后,中国企业大变革[J]. 企业管理 2017(01)
    • [16].论分配制度的公平[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17].提高我区GDP含金量的思考[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02)
    • [18].声音[J]. 新产经 2012(04)
    • [19].分配制度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及其实践[J]. 企业研究 2013(08)
    • [20].社会分配总是同社会物质生存条件相联系(节选)[J]. 新湘评论 2010(15)
    • [21].伊朗对西方的“另类”输出[J]. 东西南北 2014(14)
    • [22].企业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05)
    • [23].社会分配中剩余产品的循环及增长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4].世界经济面临历史性转型[J]. 公民导刊 2009(06)
    • [25].企业工资民主制度仍需探索——基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调查[J]. 现代国企研究 2012(12)
    • [26].评论集锦[J]. 山东人大工作 2010(04)
    • [27].论平等主义与优先论的关系——基于帕菲特《平等还是优先?》的论述[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05)
    • [28].让社会分配更趋于合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15(03)
    • [29].回归常识搞医改[J]. 中国医院院长 2010(09)
    • [30].完善社会分配机制 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 2008(05)

    标签:;  ;  ;  

    “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