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胡春雷
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怎样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使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创设有趣的情境、启发性的提问、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让学生“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平方差公式》导入环节,我精心设计一则“请你评判”故事:
张三租了李四的一块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土地,有一天李四找到他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不吃亏,你看如何?张三立即点头应允。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张三,你会答应吗?请说明理由。
通过故事情境中“张三会不会吃亏”的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2.让学生“做”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出示幻灯、课件、挂图、实物等,让学生直观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做”中学数学,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让学生“说”
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学习。如:在讲解关于旅游方案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说哪种方案比较合理便宜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先考虑人数和票价的打折,要保证少花钱;有的说要先讲好票价……同学们讨论达到白热化,有的还争论得面红耳赤,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在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如图:
(1)搭1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搭3个需要根火柴棒。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3)如果用n表示所搭正方形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4)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学习过程,几个问题环环相扣,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同伴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等腰三角形”,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标(2011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我在学习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
在一服装厂里有大量形状为三角形的边角布料。其中的一种等腰三角形∠C=90°,AB=BC=4,现要从这种三角形中剪出一种扇形,做成不同形状的玩具,使扇形的边缘半径恰好都在△ABC的边上,且扇形与△ABC的其他边相切。请设计出所有可能符合题意的方案示意图,并求出扇形的半径。
在老师的鼓励下,由学生探索、合作,交流,找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案。通过精心策划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五、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恰当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应用题时要引导学生提炼出“五步法”:①审题,弄清题意。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②引进未知数。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③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⑤检验并写出答案.从而让学生不断归纳、积累数学学习方法、经验,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而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郑兆松;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3]杨骞;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3期.
[4]杨柱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