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称呼语与翻译比较 ——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文学作品中的称呼语与翻译比较 ——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论文摘要

文学作品反映文化。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沟通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言文化的桥梁。称呼语作为文化载体反映着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本文尝试以《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为例比较研究英汉称呼语。汉语版本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英语版本选了两个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是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另一个的前80回是由霍克斯翻译的。本文力求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对译文的影响,同时探讨中西称呼语文化内涵的差别,并为其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寻找有效的补偿办法。《红楼梦》这部小说涉及数百人物,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各种称谓形象而微妙地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种种传统称谓。《红楼梦》称呼语的复杂性和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使称呼语的翻译过程障碍重重。本文以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和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为理论基础,讨论了三种类型的称呼语: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和名字。本文还从文化背景、主体意识形态和家庭结构等方面解释了导致称呼语系统差异的原因。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在称呼语方面有一些重合部分,这使翻译具备了可能性。然而称呼语方面的差异仍存在的。翻译在展现奇异性的同时也导致了文化流失,部分地是由汉字偏旁、双关和暗指以及姓名禁忌等的不可译性引起。尽管存在不可译性,译者仍有责任尽力补偿翻译中的文化流失。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为称呼语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提供了几种处理方法:给亲属称谓和拟亲属称谓加注,对于名字则采取音译加解释的方法。本文的结论是,杨译本在称呼语翻译中主要采取直译和异化,更忠实于源语言文本;霍译本主要采取意译和归化,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目标语文本。另外,尽管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译性,但为了更好地传播源语言文化,译者应该下大工夫、采取积极措施来弥补文化流失。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ddress Forms and Hong Lou Meng
  • 1.1 Motives for study
  • 1.2 Study of address forms and those in Hong Lou Meng
  • 1.3 Related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 1.4 Methods of study
  • Chapter Two Two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 2.1.1 Literal translation
  • 2.1.2 Free translation
  • 2.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2.2.1 Domestication
  • 2.2.2 Foreignization
  • 2.3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four concepts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Study of Address Forms in Hong Lou Meng
  • 3.1 Kinship terms
  • 3.1.1 Peer kinship terms
  • 3.1.2 Juniors' addressing seniors
  • 3.1.3 Seniors' addressing juniors
  • 3.2 Fictive kinship terms
  • 3.2.1 Generalized usage of kinship terms
  • 3.2.2 Indication of emotion, identity or status
  • 3.3 Names
  • 3.3.1 Similarity of naming cultures in two languages
  • 3.3.2 The Yangs'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names
  • 3.3.3 Hawkes'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names
  • 3.3.4 Comparison between two approaches
  • 3.4 Factors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two address culture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and Treatment of Address Forms
  • 4.1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
  • 4.1.1 Untranslatability in radicals (偏旁) of Chinese characters
  • 4.1.2 Untranslatability in puns and allusions
  • 4.1.3 Untranslatability in "Zi" (字), "Hao" (号), and name taboo
  • 4.2 Compensation for cultural default in translation of address forms
  • 4.2.1 Annotations for kinship terms
  • 4.2.2 Annotations for fictive kinship terms
  • 4.2.3 Transliteration with explanation for names
  • 4.3 Summar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Published Paper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日互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探析[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2].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实例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5)
    • [3].从文化差异视角看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J]. 现代交际 2019(15)
    • [4].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 科技风 2018(05)
    • [5].论中国古诗词的不可译性[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6].从文化的不可译性角度浅谈《许三观卖血记》英译本中的翻译缺失[J]. 名作欣赏 2017(29)
    • [7].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可译性现象举例及解决策略[J]. 海外华文教育 2016(01)
    • [8].浅论日汉翻译的不可译性[J]. 侨园 2020(02)
    • [9].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 青春岁月 2019(09)
    • [10].语言功能与翻译的不可译性[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0(04)
    • [11].“在多语言中做哲学”——理论概念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J]. 文化与诗学 2017(01)
    • [12].苏斯博士儿童绘本的不可译性[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3)
    • [13].传统文化的不可译性与音译[J]. 校园英语 2017(09)
    • [14].浅析不可译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J]. 明日风尚 2017(16)
    • [15].浅析英汉语义差异与不可译性[J]. 校园英语 2017(29)
    • [16].论文化的不可译性[J]. 理论月刊 2013(12)
    • [17].汉维翻译中文化上的不可译性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18].论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相对不可译性[J]. 科技视界 2017(08)
    • [19].从美版《甄嬛传》看汉英翻译的不可译现象[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0)
    • [20].浅谈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7)
    • [21].《卖拐》翻译中的不可译性[J]. 青年文学家 2012(17)
    • [22].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23].从《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透视文化的不可译性[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4].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J]. 职业时空 2010(01)
    • [25].语际转换的悖论:语言不可译性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 [26].论中英文互译的相对不可译性[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7].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有效性应对策略[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28].从符号学视角看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04)
    • [29].从语言层面看可译性的限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2)
    • [30].论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J]. 考试周刊 2008(46)

    标签:;  ;  ;  

    文学作品中的称呼语与翻译比较 ——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