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要点及施行效果探析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要点及施行效果探析

(象州县人民医院广西象州545899)

【摘要】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要点进行探析,同时分析其施行结果。方法:收集62例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例数是31例。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观察组患者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行不同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效果更佳,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并显著减少患儿的住院费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06-02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婴幼儿、学龄前期儿童疾病,其临床表现是患儿的手、口腔以及足部出现皮疹、水疱、疱疹、溃疡等临床表现,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的致病细菌是肠道病毒,部分患者因为疾病原因会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出现频繁抽搐、呼吸衰竭等情况,最终导致患儿死亡。为了进一步探究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要点和对手足口病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我院对选取62例患儿进行如下过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62例参与本次探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此次探究的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患儿自愿参与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儿中男性例数为21例,女性例数为10例,最大年龄为6岁,最小年龄为1岁,平均年龄为(3.4±0.8)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例数为20例,女性例数为11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0.8岁,平均年龄为(3.5±0.6)岁。所有患儿均表现出发热症状以及出现全身不同部位(手、足、臀部,腿部)的疱疹现象,出现了口腔黏膜症状和溃疡症状等。体温范围在37.5℃~39.5℃之间,将两组患儿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

1.2方法

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即给予患儿降温治疗、抗感染治疗,密切观注患儿的体温变化等;在护理观察组患者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述。

1.2.1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需给予降温处理;当患儿出汗过多时,需勤换衣物;为防止患儿虚脱,需及时给予患儿适量补充温开水或者新鲜果汁护理。

1.2.2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当患儿出现心率变化时,需对患儿是否出现了重症表现进行确认,避免患儿因心力衰竭出现生命危险;当患儿出现呼吸障碍时,做好患儿的呼吸道护理,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

1.2.3患儿因疾病睡眠质量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家长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避免患儿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密切监测患儿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对患儿的前囱张力、四肢活动情况以及颈部抵抗程度进行定期检查以确认患儿的神经受损程度。

1.2.4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和所处疾病阶段的不同进行科学饮食干预。对于处在第一阶段疱疹期的患儿,需给予其大量饮水或者冷羹汤,确保患儿体内水分充足;对于处在第二阶段疱疹消退期的患儿,需对其饮食量进行适当控制并给予其蛋白值补充。

1.2.5保证患儿的皮肤干净清洁以防止患儿出现感染现象,定时清洗和更换患儿的床单和贴身衣服,并对换下的衣物进行常规杀菌消毒;对于患儿皮肤出现的疱疹需给予其涂抹碘伏护理;对小婴儿进行护理时需为其勤换尿布并进行臀部清洗,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和干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3.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微,主要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的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点,部分患儿会并发脑膜炎、心肌炎或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等[2],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导致死亡。因此,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临床症状时,需及时给予其针对性治疗,同时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显著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降低该疾病患儿的死亡率。

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高热症状进行护理干预时需注意,对于体温在38℃以下的患儿需对其进行物理降温护理,测量体温间隔时间为2h;对于体温在38.5℃以上的患儿需给予其腋温监测和肛温监测[3],给予其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测量体温间隔时间为1h;对于体温超过39℃的患儿需进行头部冷敷的方法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将冰袋放置在患儿的大血管处或者利用冷盐水灌肠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进一步物理降温,密切关注患儿的降温效果并保证2h内使患儿体温下降至38.5℃以下[4],避免患儿出现长期高热不退的情况,对于出现该类情况并伴发呕吐或者面色苍白、出汗等临床症状的患儿需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确保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5]。

本次探究中,通过给予患儿综合性护理显著提升了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8±0.4)d、(3.9±0.4)d、(3.6±0.8)d、(15.3±2.2)d、(19022±433)元,以上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5-129.

[2]曹淑媛.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4):1329-1331.

[3]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38-140.

[4]曾小平.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74-75,76.

[5]陈小红,周凤梅.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11-113.

标签:;  ;  ;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要点及施行效果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