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国传统的老子生成哲学思想为基本原则,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生成”为主要视角,并采用以实体性哲学思维与生成性哲学思维相对照的基本方式,从而为解读教育提供两个参照系或两种透视方式。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实体性和生成性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相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本体论的透视方法和思维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期通过以广度达到深度的途径对现代教育的性质进行探索。文章的主旨是以生成性的本体论(主要是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宇宙生成思想和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西方生成性哲学)和宇宙论(建立在霍金的宇宙学说及生成性演化论、协同学、突变论等复杂性科学之上的宇宙观)以及由道家思想衍生出来的递弱代偿演化论思想作为本文进行教育探索的基本思想背景,而其相应视角中的教育观则又大大丰富了生成性教育的内涵。文章还探讨了教育的两种重要机制:自我教育模式的自组织教育生成机制和丰富模式的他组织教育生成机制。过程哲学使我们坚信教育世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老子哲学使我们相信,只有坚持自然无为和相反相成的根本原则,才能真正地促进教育生成;而复杂性科学哲学则启示我们我们,教育也应该与科学一样,是不断发展向前进步的、富有生机的活动。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杜威的经验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鲁洁的德育观重大转变等视角和以及教育现实,都为本文假说提供了一定实证性的支持。最后,文章又分别总结与讨论了教育思维转向的大趋势与复杂性,从而从整体上完善了文章的宏观结构,而结语则以讨论教育生成性的性质而结束了全文。一言以蔽之:正如怀特海所宣称的“实际存在物是如何生成的构成了这个实际存在物是什么”一样,本文认为,教育是生成性的,这才决定了教育存在性的那种根本性质;正如生成性的宇宙论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其实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宇宙,生成性的教育观也认为,教育世界也是充满着活力和生成性的。于是就可以认为,建立在最广泛的赋权基础上的生成性教育就是追求正义的教育。本文的主要观点:1从本体论角度来透视和研究教育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教育;2在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的转变是一个大趋势;3相对于实体性思维,生成性的思维方式更适合于对教育实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教育的变革;4老子哲学、怀特海哲学及复杂性科学哲学非常有助于从更多的视角考察教育;5生成性教育是一种解放的、民主的、可持续的、整合的教育;6生成性教育旨在为学生的自我生长提供支持性的环境,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教育单元都应努力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生成共同体;7当然,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能固守简单化的思维,而对于教育中的实体性思维也应该全面地对待其应有的价值。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教育思维方式转变概论本章主要阐述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概论,包括所研究的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以及实体性思维与生成性思维这两类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背景等的初步探讨,继而提出了本文的基本假说。第二章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一:实体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本章是本文正式探讨教育的两部分中心内容其中之一,主要探讨了实体性教育的基本假说、理论与实践特征及模型的构建。第三章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二:生成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本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生成性导向的教育以其特有的视角来看我们的教育,从而得出了相应独特的结论——具体来说,它是一种追求最大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包容不确定性的、以生命的自主活动为基本价值导向的教育,它是一种重视广泛而深刻的内在联系的教育。于是生成性教育就是一种民主的、解放的、可持续性的教育。而生成教育的机制、过程哲学、老子哲学以及相关的复杂性科学哲学所提供的不同的主要视角和生成性教育的核心指标都促进了对生成性教育的认识。最后,文章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生成性教育的提出提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方面的支持。最后,文章又勾画出生成性思维的教育人生,以促进对教育参与者人生进程的指引与启示。第四章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一:教育思维转变的大趋势及其结论本章则主要论述了教育思维变革的方向与大趋势,并总结出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结论:即努力将人类的生长环境构建成一个有助于促成生成的共同体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五章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二: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及其讨论本章则主要探讨了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并指出:虽然这两种思维方式转向的大趋势是明显的,但其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最后的结束语则从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讨论了教育的性质,就是说教育的性质就象宇宙一样是具有活性的,是由学生的生命活动机制决定的,有着其科学性基础,但更主要是艺术性的,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提供条件以促进学生的生长、转变与生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教育思维方式转变概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背景
  • 第三节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假设
  • 第二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一: 实体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
  • 第一节 实体性思维教育观的总体性假设
  • 第二节 实体性思维视野中教育的特征
  • 第三节 实体性思维的教育之反思与评价
  • 第四节 实体性教育的模型之建构
  • 第三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二: 生成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
  • 第一节 生成性教育的理论假设
  • 第二节 生成性教育的特征
  • 第三节 生成性教育的机制
  • 第四节 生成性教育的核心指标
  • 第五节 生成性教育内涵的探析—不同视角下的生成性教育
  • 第六节 生成性教育的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支持
  • 第七节 生成性视野中的教育人生之构想
  • 第四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一: 教育思维转变的大趋势及其结论
  • 第一节 教育思维变革的方向与大趋势
  • 第二节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结论及总结
  • 第五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二: 教育思维转变的复杂性及其讨论
  • 第一节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
  • 第二节 关于教育思维方式转换的讨论
  • 结束语 关于教育与教育学的性质
  • 参考文献
  • 一、核心参考文献
  • 二、其它参考文献
  • 后记
  • 一、衷心的感谢
  • 二、感谢之外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孩子需要怎样的我们——从《读懂孩子》感悟到的教育思维[J]. 山西教育(管理) 2019(09)
    • [2].核心素养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思维[J]. 课程教学研究 2017(12)
    • [3].飞越,然后回归——美国教育考察杂记[J]. 江苏教育 2016(58)
    • [4].幼儿教育程序化不破解便是灾[J]. 平安校园 2017(03)
    • [5].浅析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 通俗歌曲 2017(02)
    • [6].“打回去”背后的无奈[J]. 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 2017(06)
    • [7].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J]. 中国文艺家 2017(06)
    • [8].应对“单独二孩”亟待转变教育思维方式[J]. 上海教育 2014(09)
    • [9].拨动学生思维的弦 读《唤醒教育思维》有感[J]. 中国西部 2013(15)
    • [10].探究后现代规训下电影教育思维的转型跃迁[J]. 电影评介 2018(12)
    • [11].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拓展的研究与实践[J]. 戏剧之家 2016(03)
    • [12].哲学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J]. 神州 2014(05)
    • [13].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到底有多远[J]. 山东教育 2009(Z5)
    • [14].教育思维方式:结构、功能及意义[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6)
    • [15].中外教育思维异同比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21)
    • [16].基于朋辈教育思维构建微信公众平台的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34)
    • [17].用创新教育思维 培育未来特区人才——访深圳市龙岗区同心实验学校方昱校长[J]. 教育信息技术 2018(11)
    • [18].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向及其实践意蕴[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02)
    • [19].学校人性化道德教育思维简论[J]. 教育现代化 2016(16)
    • [20].美国高校设计教育思维模式研究[J]. 美与时代(上) 2019(09)
    • [21].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9)
    • [22].“作为知识”“、作为价值”与“作为实践”——关于哲学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J]. 改革与开放 2011(20)
    • [2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与调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7)
    • [24].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客教育思维探究[J]. 小学生(中旬刊) 2019(06)
    • [25].茶品与茶性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的运用[J]. 福建茶叶 2017(06)
    • [26].教育信息化 一场思维的变革[J]. 中国西部 2014(20)
    • [27].慕课背景下的教育思维和方式转变——评《慕课》[J]. 语文建设 2018(10)
    • [28].从“实体”到“关系”:论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为何芬兰的师生“都很优秀”[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2(Z3)
    • [30].换一种思维看教育[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04)

    标签:;  ;  ;  ;  ;  ;  ;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