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血液学

作者: 谢燕

导师: 王兆钺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抗凝血酶,尿激酶受体,全反式维甲酸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1.比较研究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和重组水蛭素在家兔DIC模型中的抗凝疗效;2.比较不同白血病细胞的纤溶活性及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uPAR)和膜结合蛋白Ⅱ(annexin Ⅱ)的分析,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APL细胞高纤溶状态的影响。 方法:1.不同抗凝剂对实验动物DIC的治疗作用(1)建立DIC动物模型,脂多糖按2.5mg/kg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分两次给药,间隔1h,每次脂多糖注射时间为10min。(2)动物分组,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抗凝血酶组和重组水蛭素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一次注射脂多糖的同时在新西兰大白兔对侧耳缘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肝素钠100IU/kg、低分子量肝素100U/kg、抗凝血酶100U/kg、重组水蛭素100IU/kg。在注射脂多糖前,注射后2h、4h、6h分别取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活性、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心脏、肾脏、脾脏、肺与肝组织经甲醛固定,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纤维蛋白血栓形成。 2.白血病细胞纤溶活性的体外研究(1)细胞培养,取指数生长期的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SHI-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K562(急性红白血病M6)、Jurkat(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Raji(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以2×105/ml接种于玻璃培养瓶,NB4细胞、K562细胞、Jurkat细胞和Raji细胞加含15%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SHI-1细胞加含15%小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含15%小牛血清的EMDM培养液培养。(2)纤溶酶活性测定 取浓度为2×106传代培养第3天的NB4、SHI-1、K562、Jurkat、Raji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离心去上清后加入纤溶酶原150nmol/L,37℃温育3h后离心留取上清,用发色底物法测上清液的纤溶酶活性。(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尿激酶受体和膜结合蛋白Ⅱ的蛋白表达。(4)RT-PCR半定量分析测定白血病细胞尿激酶受体和膜结合蛋白Ⅱ的mRNA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抗凝治疗研究

第一节 建立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同抗凝治疗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白血病细胞纤溶活性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不同白血病细胞纤溶活性的研究

第二节 全反式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纤溶活性的影响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发布时间: 2006-11-10

参考文献

  • [1].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蟾蜍灵诱导的人类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D]. 田昕.中国医科大学2005
  • [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在地塞米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何莉.中国医科大学2006
  • [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林玉梅.吉林大学2006
  • [4].白血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自分泌链作用的实验研究[D]. 许文林.苏州大学2004
  • [5].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实验和HSP70在耐药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何璐璐.四川大学2004
  • [6].转录因子Sp1、Sp3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 马卫东.河北医科大学2006
  • [7].电磁辐射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机制研究[D]. 丁光生.华南理工大学2002
  • [8].B7-H1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及其在T细胞免疫调节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 李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9].IFN-α联合IL-2激活的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 李成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
  • [10].阿克拉霉素A、维甲酸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研究[D]. 于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

相关论文

  • [1].即时凝血功能监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应用评价[D]. 万鹏.南方医科大学2014
  • [2].益母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作用的研究[D]. 郑练.南方医科大学2007
  • [3].纤维连接蛋白及其相关多肽对败血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D]. 吴勇.福建医科大学2002
  • [4].蚂蟥抗凝血的活性成分研究[D]. 刘君.辽宁中医学院2005
  • [5].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与水蛭素对纤溶的影响[D]. 唐瑜菁.江南大学2005
  • [6].严重感染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及凝血调控机能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干预探讨[D]. 侯百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7].桂皮醛抗血栓和抗肿瘤作用的体内研究[D]. 黄敬群.第四军医大学2006
  • [8].表面改性的新型血管内支架在支架置入术后抗凝血性能的实验研究[D]. 陈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新型抗凝、防栓剂[D]. 莫炜.复旦大学2005
  • [10].创伤、内毒素诱导炎症反应对凝血启动功能的影响及抗凝活性的调控[D]. 刘宿.第三军医大学2007

标签:;  ;  ;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