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风格翻译的顺应性研究 ——《傲慢与偏见》两汉译本对比

小说风格翻译的顺应性研究 ——《傲慢与偏见》两汉译本对比

论文摘要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语用视角,从认知、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解释语言的使用,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语言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就是译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对译文语境以及语言结构等层面做出顺应性选择的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的过程。风格的翻译是影响翻译作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又是历来争议颇多的领域。区别于传统研究对于风格虚无缥缈的阐释,现代理论比较侧重对语言文本的分析。国内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先生把风格看成一个符号系统,分为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大类。形式标记着眼于音、形标记,非形式标记着眼于审美效果。本文选用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译者为王科一和孙致礼,作为风格翻译研究的载体。本文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的风格再现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以证实语言顺应理论对于小说风格翻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符号体系为维度,对两译本的风格再现情况进行对比,旨在找出两译本的差异。然后,对两译本的风格再现上的差异进行语言顺应性探讨,从维索尔伦先生提出的语用研究的四个维度对两译本在风格再现上的差异进行语用探究。经研究发现:小说风格翻译的最大障碍是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译者必须高度重视作品和读者两大因素,它们是对风格传达至关重要的非形式标记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翻译是风格标记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目的语的语境及结构动态顺应的过程。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序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首先对语言顺应理论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接着简单回顾了风格翻译的相关研究,最后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作者简·奥斯丁做了简单地介绍。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和刘宓庆的风格符号体系。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做了简单介绍。第五部分以刘宓庆的风格符号体系提出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为研究维度,比较《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对原作风格的再现情况。第六部分在第五部分的基础上,从语用角度探究两译本风格不同的原因,即从语言顺应理论的四个语用角度对两译本的风格不同做语用分析。最后为结论部分。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Aims and Significance
  • 1.3 Thesis Structure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to Translation
  • 2.2 Studies on Style Translation
  • 2.2.1 Definition of Style
  • 2.2.2 Translatability & Untranslatability
  • 2.2.3 Opinions of the Translator’s Style
  • 2.2.4 Studies on Stylistic Markers
  • 2.3 Studies on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 2.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 2.3.2 Stylistic Features of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 2.3.3 Studie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The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 3.1.1 Language Use: A Choice-making Process
  • 3.1.2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 3.1.3 Four Angles for Pragmatic Investigation
  • 3.2 System of Stylistic Markers
  • 3.2.1 Formal Markers
  • 3.2.2 Non-formal Markers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 4.1 Research Questions
  • 4.2 Research Methods
  • 4.3 Data Collection
  • 4.4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ive Comparison of Style Reproduc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s Two Chinese Versions
  • 5.1 Formal Markers
  • 5.1.1 Phonological Markers
  • 5.1.2 Register Markers
  • 5.1.3 Syntactic Markers
  • 5.1.4 Lexical Markers
  • 5.1.5 Textual Markers
  • 5.1.6 Markers of Figures of Speech
  • 5.2 Non-formal Markers
  • 5.2.1 Ways of Expression
  • 5.2.2 Inner Qualities of the Work
  • 5.2.3 Fusion of Visual Field of the Receptor
  • 5.3 Summary
  • Chapter Six Analysis of Linguistic Adaptability of the Difference of Style Reproduction betwee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 6.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 6.1.1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World
  • 6.1.2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 6.1.3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 6.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 6.2.1 At Sound Level
  • 6.2.2 At Lexical Level
  • 6.2.3 At Syntactic Level
  • 6.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 6.4 The Salience of Adaptation Process
  • 6.5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Findings of the Study
  • 7.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爱伦·坡小说美学解读[J]. 牡丹 2017(05)
    • [2].段舒航小说风格浅议[J]. 躬耕 2017(05)
    • [3].“粗暴的文字”与“假设”的影像——对新感觉派小说风格成因的一种理解[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8(02)
    • [4].从《挖坑》看晓苏小说风格的新变[J]. 文学教育(上) 2014(12)
    • [5].文学文体学与小说风格的翻译——以《围城》中的前景化语言为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1)
    • [6].人生如钟摆,在爱与痛间荡动[J]. 长江文艺 2019(01)
    • [7].“创新狂”的求新求变——王蒙小说风格析比[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9)
    • [8].被秘密包裹的人生[J]. 工会博览 2020(33)
    • [9].小说风格翻译的文体学视角——兼评David Copperfield的两个中译本[J]. 河池学院学报 2011(06)
    • [10].鲁迅诙谐小说风格中蕴涵的愚人主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1].论外国小说翻译中风格的真实传译[J]. 人文杂志 2011(02)
    • [12].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J]. 青年文学家 2012(17)
    • [13].王考[J]. 百花洲 2011(02)
    • [14].古龙的软弱[J]. 幸福 2017(18)
    • [15].特立独行与阐释心灵——了一容小说风格解读[J]. 传播与版权 2014(01)
    • [16].神秘介质与吉本芭娜娜的小说风格[J]. 外国问题研究 2010(02)
    • [17].社会底层生存的精神镜像——对孙频小说风格的一种解读[J]. 枣庄学院学报 2020(03)
    • [18].在这美丽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刘慈欣《欢乐颂》赏析[J]. 科普研究 2017(05)
    • [19].《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的比较研究[J]. 电影评介 2016(07)
    • [20].《苔丝》的译本分析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J]. 名作欣赏 2018(21)
    • [21].浅析《红死病假面具》中哥特式小说风格[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1)
    • [22].荒诞感、哲理性与生活化——王蒙与卡夫卡两位作家的微型小说比较[J]. 写作(上旬刊) 2017(04)
    • [23].话剧《蜗居》在西安上演[J]. 当代戏剧 2010(05)
    • [24].从词汇角度分析小说风格翻译——以《苔丝》三个中译本为例[J]. 海外英语 2015(09)
    • [25].从《马铁奥·法尔哥尼》看梅里美小说风格的初步确立[J]. 文学教育(上) 2017(12)
    • [26].论茹志鹃创作的焦虑——以《茹志鹃日记1947-1965》为中心[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7].梅瑞狄斯的“喜剧精神”与小说风格研究[J]. 芒种 2014(06)
    • [28].杨争光 一根筋“寻根”[J]. 时代人物 2011(04)
    • [29].植根于心灵深处的人性之花——《荷花淀》的心理分析兼及孙犁的小说风格[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30].北京之梦[J]. 文苑 2013(10)

    标签:;  ;  ;  ;  

    小说风格翻译的顺应性研究 ——《傲慢与偏见》两汉译本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