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勘探目标研究

酒泉盆地勘探目标研究

论文题目: 酒泉盆地勘探目标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化学

作者: 娄占伟

导师: 肖贤明

关键词: 酒泉盆地,地震资料,构造研究,层序地层研究,勘探目标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酒泉盆地已进入勘探后期,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勘探形势十分严峻。对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成为一项严峻的任务。本研究在早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综合研究手段与方法,重点开展沉积、构造、储层、圈闭及勘探目标的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成果与认识: (1) 进一步建立起了酒泉盆地区域地层格架、建立起了次级凹陷沉积模式,应用该模式预测了生、储、盖的分布规律,为寻找非构造圈闭提供了参考; (2) 利用新的地震、钻井资料,结合非地震和地面露头资料,完善了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建模:进一步深化了南缘山前冲断带结构特征认识,重新评价了江南、大红圈次凹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仍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3) 提出了一些有利勘探区块,如本研究认为窟窿山构造东块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青西油田存在深层油气藏;证实金佛寺掩伏构造为一大型完整的背斜构造;长沙岭构造带是营尔凹陷内构造-岩性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4) 通过综合分析与成图,落实了一批后备目标,解释了新的圈闭10个,总面积149.28km~2,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成果对于酒泉盆地下一步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概况

二、勘探程度

三、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资料使用情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节 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五节 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一、全面应用了重、磁、电、震综合解释技术

二、应用了山前冲断带构造建模技术

三、应用了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

四、层序地层学方法的应用

五、复杂地区速度建场技术

第二章 勘探目标研究中的主要技术

第一节 非地震与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

一、构造格局、基底性质及埋深的研究

二、断裂特征、盆山关系研究

第二节 构造建模技术

第三节 平衡剖面技术

一、利用模拟结果验证解释成果的合理性

二、定量计算缩短量和缩短率

三、恢复原型盆地

第四节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

一、三维可视化技术

二、地震模型正演技术

三、储层裂缝预测技术

第五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一、地层层序划分

二、地震层序划分

三、体系域划分

四、地震相研究

第六节 复杂地区速度建场技术

一、速度场基准面的选取

二、叠加速度谱的处理

三、分区、分块进行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

四、速度建场方法

第三章 地层分布及沉积特征

第一节 酒泉盆地地震地质层位确定及统层

一、钻井地震地质层位确定

二、露头资料应用

三、区域地震大剖面统层

第二节 酒泉盆地地层分布及沉积特征

一、前震旦系

二、震旦系

三、寒武系

四、奥陶系

五、志留系

六、泥盆系

七、石炭系

八、二叠系

九、三叠系

十、侏罗系

十一、白垩系

十二、下第三系

十三、上第三系

十四、第四系

第三节 酒泉盆地红南次凹、大红圈次凹地质新认识

一、金海1井钻探结果分析及对红南次凹的新认识

二、青山1井钻探结果分析及对大红圈次凹的新认识

第四章 构造特征研究

第一节 区域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特征

一、震旦纪-早奥陶纪大陆边缘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

二、奥陶纪-志留纪活动大陆边缘阶段

三、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碰撞造山和前陆盆地阶段

四、中泥盆世-二叠纪造山后拉张断陷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五、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六、侏罗纪-白垩纪拉张断陷阶段

七、晚白垩纪末期—早第三纪挤压隆升、坳陷阶段

八、晚第三纪以来的强烈挤压变形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第二节 断裂系统及特征

一、中生代断裂体系

二、新生代的断裂体系

第三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一、早白垩世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二、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第四节 构造变形特征及盆地结构

一、中生代拉张变形形成北东向隆、凹相间的盆地结构

二、早第三纪弱挤压变形形成北西西向坳陷的盆地结构

三、晚第三纪强烈挤压变形形成北西西向的前陆盆地结构

第五节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及结构

一、至少发育三个逆冲推覆带

二、窟窿山逆冲推覆带与老君庙逆冲推覆带为侧向叠置关系

三、由于调节断层的分割,构造变形及结构在东西方向上具有分段的特征

四、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

五、每个逆冲推覆带的变形强度与中生代的构造格局有关

六、祁连北推覆体掩伏了较大面积早白垩世地层

第六节 盆地与造山带边界

一、酒泉盆地南部与祁连山褶皱带边界

二、酒泉盆地北部与北山褶皱带边界

三、酒泉盆地西部与阿尔金走滑带边界

第七节 构造样式

一、拉张构造

二、挤压构造

三、走滑扭动构造

四、反转构造

第八节 酒泉盆地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一、早白垩世凹陷控制了区内生油岩分布

二、早白垩世凹陷控制了下白垩统储集层分布

三、早白垩世凸起控制了志留系潜山分布

四、早第三纪的坳陷盆地控制了下第三系储盖组合分布

五、晚第三纪以来前陆盆地的持续沉降作用加速了烃源岩的演化

六、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

七、断层对于油气运移起通道作用

八、构造活动改善了储层的品质

第五章 重点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研究

第一节 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第二节 层序划分及特征

一、钻井层序划分及特征

二、地震层序划分及特征

第三节 体系域划分及特征

第四节 体系域沉积格架分析

第六章 石油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研究

第一节 烃源岩条件

一、酒西坳陷

二、酒东坳陷

第二节 储集层条件

一、志留系变质岩储集层

二、石炭和二叠系储集层

三、白垩系储集层

第三节 盖层条件

一、下白垩统泥岩盖层

二、下第三系白杨河组膏岩、泥岩盖层

三、上第三系泥岩盖层

第四节 生储盖组合

第五节 圈闭条件

一、圈闭类型多样

二、平面上圈闭成带分布

第六节 已知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一、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二、成藏主要控制因素总结

第八节 酒泉盆地主要勘探领域分析

第七章 酒泉盆地区带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

第一节 区带评价方法及结果

一、评价依据

二、评价结果

第二节 区带评价综述及勘探目标选择

一、酒西坳陷

二、酒东凹陷

第八章 勘探部署与建议

第一节 物探部署建议

一、部署思路

二、部署建议

第二节 井位部署建议

一、部署思路

二、部署建议

第三节 综合研究工作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6-09-01

相关论文

  • [1].酒泉盆地石大凹陷岩性油气藏识别及预测[D]. 王斌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2].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 朱利东.成都理工大学2004
  • [3].潍北凹陷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研究[D]. 张振宇.西南石油学院2005
  • [4].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与成藏研究[D]. 田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5].酒西坳陷的生烃条件与油气源研究[D]. 陈建军.西南石油学院2004
  • [6].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D]. 程晓敢.浙江大学2006
  • [7].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D]. 任战利.西北大学1998
  • [8].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湖相“白烟型”热水沉积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文华国.成都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  

酒泉盆地勘探目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