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结合立法思考

我国民事结合立法思考

论文摘要

社会正朝着价值多元化方向迈步前进,婚姻家庭领域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亦变得纷繁复杂。事实上,婚姻的属性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非传统家庭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给传统的婚姻家庭法提出了诸多难题,我国也面临着非婚同居带来的社会弊端和法律问题,非婚同居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性,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调控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外国相关立法,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实际,提出了我国民事结合立法的构想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借鉴国外民事结合制度的精髓,对我国民事结合立法的具体制度设计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论文共分为四章,约五万字:第一章:民事结合概述。阐释了民事结合的含义,并对其相关概念予以辨析,分析了民事结合的性质与民事结合制度的含义。“民事结合”概念是表达类似婚姻这种民事状态的术语之一,民事结合有两种含义:同性民事结合与非婚民事结合,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指非婚同居或同性同居。狭义的民事结合制度,既可指对非婚同居不分性别统一进行的立法,又可指单独对同性伴侣的立法。第二章:外国民事结合立法研究。根据民事结合制度的不同含义,把外国民事结合立法分为同性结合立法和非婚结合(包括异性非婚同居和同性同居)立法两种情况。并分别对外国同居现状和立法现状进行了说明。非婚同居在国外早已得到立法的规制,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民事结合立法。第三章:我国民事结合立法可行性研究。非婚同居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由于缺乏法律的调控,导致非婚同居的社会弊端和法律问题更为突出,对如何运用法律调整,是否立法,学界争议很大,鉴于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调控的必要性,本章对我国民事结合立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包括其社会基础和法理基础。第四章:我国民事结合立法设计。包括对我国民事结合立法模式的构想和具体制度的设计。笔者依据法律地位的理论,结合我国的法律传统,提出了对民事结合立法的模式的设想和建议,包括调整方式和调整范围。并根据这个立法模式,构建我国民事结合的具体制度,包括民事结合的定义、成立、效力、无效和解除五个部分的内容。整个制度设计,通过借鉴国外民事结合制度的相关规定,并经筛选或受其启发,结合我国的社会和法律实际进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导言
  • 第一章 民事结合概述
  • 一、民事结合的含义
  • (一) 同性民事结合
  • (二) 非婚民事结合
  • 二、民事结合相关概念辨析
  • (一) 同居(Cohabitation)
  • (二) 非法同居
  • (三) 非婚同居(Unmarried cohabitation)
  • (四) 事实婚姻
  • 三、民事结合的性质
  • (一) 民事结合的性质
  • (二) 民事结合与婚姻的性质比较
  • 四、民事结合制度的含义
  • 第二章 外国民事结合立法研究
  • 一、国外非婚民事结合立法类型
  • (一) 国外异性非婚同居现象
  • (二) 国外对非婚同居的民事结合立法规制
  • 二、国外同性民事结合立法类型
  • (一) 国外同性同居现象
  • (二) 国外对同性同居的民事结合立法规制
  • 第三章 我国民事结合立法可行性研究
  • 一、我国非婚同居现状及社会弊端
  • (一) 异性非婚同居现象及其法律调整现状
  • (二) 同性结合现象及法律调整现状
  • (三) 非婚同居的社会弊端和法律问题
  • 二、非婚同居法律调控的必要性分析
  • (一) 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调整的争议
  • (二) 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调控的必要性
  • 三、我国民事结合立法的可行性
  • (一) 民事结合立法可行性的社会基础
  • (二) 民事结合立法可行性的法理基础
  • 第四章 我国民事结合立法设计
  • 一、我国民事结合的立法模式
  • (一) 理论基础
  • (二) 调整方式
  • (三) 调整范围
  • 二、我国民事结合的具体制度
  • (一) 我国民事结合的定义
  • (二) 我国民事结合的成立
  • (三) 我国民事结合的效力
  • (四) 我国民事结合的无效
  • (五) 我国民事结合的解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民事结合立法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