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泰康——西超地区沉积相研究及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厉玉乐
导师: 王德发
关键词: 层序地层,基准面,可容纳空间,沉积相,隐蔽油气藏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紧密结合松辽盆地泰康-西超地区中部组合的油气勘探实际,通过岩心观察、岩心微相分析、单井相分析、层序地层学解释和沉积相分析,进行了储层预测、地层-岩性圈闭识别等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重要认识: 1.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建立了目的层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区内中部组合地层可划分为 5 个完整中期旋回和 1 个下降半旋回(底部)及 1 个上升半旋回(顶部);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 2 种类型的层序地层学模式; 2.通过对岩芯观察、描述和分析,将泰康-西超地区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嫩一段地层中划分出 14 种岩芯微相类型。它们在垂向上组成了 9 种典型的组合类型,不同的组合反映了不同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 3.依靠岩芯、钻测井、岩性组合和沉积旋回特征,确定了泰康-西超地区在青二、三段、姚一段、姚二、三段和嫩一段时期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各沉积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亚相及微相; 4.确定区内高台子油层组、葡萄花油层组和萨尔图油层组沉积时期发育北部沉积体系、西北沉积体系和西南沉积体系,在高台子油层和萨二、三组沉积时期还发育西部沉积体系。这 4 大沉积体系控制了区内砂体的发育和展布。 5.根据物源供应、沉积体系的展布、沉积相组成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建立了萨尔图油层低水位期和水进期沉积充填模式; 6.本区地层-岩性圈闭的类型主要有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和复合型岩性圈闭 4 种类型; 7.研究区储集层岩相主要为三角洲相、滨浅湖相砂体。岩石类型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其次是细砾岩; 8.中部含油气组合主要受四大沉积体系的控制。在不同沉积体系所控制的砂岩变化是有规律的,近物源处,砂体总厚度不大,层数少,分选差,但单层厚度大。中部砂岩累积厚度大,层数多,单层厚度稍小,岩性成熟度好于近物源区。沉积中心部位,砂组累计厚度和单层厚度均变小,呈带状发育于泥岩中; 9.研究区有 3 个重要的成藏规律:古隆起及斜坡带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断裂及不整合面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地层岩性圈闭是本区油气富集的重要圈闭类型。地层岩性圈闭在研究区主要有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复合型岩性圈闭; 10.预测出地层-岩性圈闭 31 个,其中 G 砂组 8 个;S2+3 砂组 7 个; S1 砂组 10 个; S0 砂组 6 个。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与工作成果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背景
2.2 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演化
第三章 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
3.1 基准面旋回原理
3.2 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比
第四章 研究区层序地层学特征
4.1 研究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划分
4.2 基准面旋回的对比
4.3 层序地层特征
4.4 层序地层学模式
第五章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5.1 岩芯微相
5.2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划分
5.3 沉积微相与沉积相垂向分布特征
5.4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5.5 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
5.6 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充填模式
第六章 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
6.1 地层—岩性圈闭类型及其成因
6.2 隐蔽油气藏砂体追踪预测
6.3 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6.4 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
第七章 勘探目标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二连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预测研究[D]. 梁宏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2].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 崔周旗.西北大学2005
- [3].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预测与评价[D]. 陈佳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典型沉积的储层分布、隐蔽油气藏形成规律[D]. 陶宗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5].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信息集成化研究[D]. 吴东胜.中国地质大学2005
- [6].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储层描述[D]. 陈克勇.成都理工大学2006
- [7].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模式研究[D]. 宋荣彩.成都理工大学2006
- [8].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D]. 金凤鸣.成都理工大学2007
- [9].歧口凹陷斜坡区隐蔽油气藏勘探与预测技术研究[D]. 郎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 [10].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勘探[D]. 丁晓琪.成都理工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研究[D]. 冯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2].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 郑秀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 曹国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二连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预测研究[D]. 梁宏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5].东濮及邻区中生界地层沉积相研究[D]. 张洪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6].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D]. 田军.西南石油大学2005
- [7].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D]. 刘辰生.中南大学2006
- [8].泌阳凹陷核三下段沉积相及有利砂体预测研究[D]. 余功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 [9].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冯娟萍.西北大学2008
- [10].吉林油田大布苏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D]. 蒋旭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