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高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论文摘要

课堂话语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教师话语也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而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Leven & Long, 1987),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Freiberg & Driscoll, 1996),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互动形式。提问既为学生输入语言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又为学生输出语言提供机会,促进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提问在促进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启发学习者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教师提问一直是国外语言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为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讨论和研究(Ellis, 1994)。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有研究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实证性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提问行为,包括问题的类型及使用频率,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反馈形式和提问的分配。本文拟以输入假设,互动假设,输出假设和课堂会话模式研究为理论基础,以英语课堂提问为研究视角,通过课堂观察初步调查和研究高中优质课课堂中优秀教师在提问方面的特点,分析提问特点的潜在成因,希望能够为教师提问技巧的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在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暨研讨会”(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12名教师中随机选取6位教师的教学实录光盘作为样本,对其从提问类型与学习者输出、课堂会话模式,提问策略,提问后等待时间,教师反馈和提问分布情况六方面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高中优秀英语教师在优质课评比课堂中提问的基本特征。试验过程中作者对受试教师的教学实录光盘进行观察和资料的文本转写,依照研究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优秀教师优质课提问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如下:1)教师提问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在引发学生复杂输出方面的优势大于参考性问题,但是更多的简单句水平的输出是由展示性问题引发的,其中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对展示性问题引发输出产生了影响。2)就课堂会话结构而言,师生课堂会话结构多样,IRF会话模式占主导地位,但是I1R1 (InRn)F和IR1F1(RnFn)结构更有利于促进会话互动。3)提问策略形式多样,但是在各种策略使用的比例方面,教师使用较多的是重复策略。4)提问后等待时间充足,在4秒和8秒之间,平均等待时间为5.2秒。5)在反馈形式方面,教师以积极反馈为主,消极反馈(纠正性反馈)较少,而且均为隐性纠正反馈。积极反馈以简单反馈为最常见。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提出的反馈比较较及时。6)在问题分布方面,受试教师普遍倾向于在授课的不同的阶段的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与回答是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如何提问本身就是教学的一个研究问题。本文所研究的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的评比要求是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New Standard English (NSE))精神指导下进行设置的,新课标强调通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练习,讨论,合作与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者就此指出教师提问研究应以“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原则和方法为背景,综合课堂提问的各个相关的因素,探索提高教师提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积极鼓励和促进由学生发起的提问。作者关于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尽管参考性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复杂的话语输出,但是展示性问题在促进课堂互动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对于教师提问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提问类型的划分和讨论哪一种提问更能促进学习者产出复杂的输出,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如何能有效的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提问策略的使用和反馈方式的应用应该多样而不能流于简单的重复或者回应,应当更多使用促进学习者积极思考的策略和反馈方式,例如追问和反馈后紧跟进一步提问;保证充足的提问后等待时间和恰当的回答后等待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自信心,保持其学习热情;鼓励学习者提问。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本文只是对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相关的几个特征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所述特征与学习者口语输出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也没有对受试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因此文章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高中优秀英语教师提问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论文目录

  • Chinese abstract
  • English abstract
  • Abbreviations
  •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 Introduction
  • 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sis
  • 1.1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 1.2 Long’s Interaction Hypothesis
  • 1.3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 1.4 Class discourse pattern analysis
  • Chapter Two Previous studies on Teacher Questioning
  • 2.1 Functions of teacher questioning
  • 2.2 Research abroad on teacher questioning
  • 2.2.1 Question types
  • 2.2.1.1 Display and referential questions
  • 2.2.1.2 Other classifications of type
  • 2.2.2 Questioning strategies
  • 2.2.3 Wait-time
  • 2.2.4 Teacher feedback
  • 2.2.5 A selective summary of question studies at home
  • 2.2.6 Summary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Objective
  • 3.2 Subject
  • 3.2.1 Distinguished teachers
  • 3.2.2 Students
  • 3.2.3 Lesson type
  • 3.3 Research Method
  • 3.4 Procedure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5 Research questions
  • 3.6 Summary
  • ChapterFou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 4.1 Question types
  • 4.1.1 More display questions than referential questions
  • 4.1.2 The frequency of question types takes a great variety
  • 4.1.3 Teacher question types and students’production
  • 4.2 Frequency and ratio of three discourse patterns
  • 4.3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pplied in class
  • 4.3.1 Not apply questioning strategies to all questions
  • 4.3.2 Most repeating and redirecting
  • 4.4 Wait-time
  • 4.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edback
  • 4.5.1 More positive feedback than negative feedback
  • 4.5.2 Features of positive feedback
  • 4.5.3 Features of negative feedback
  • 4.6 Question distribu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 5.2 Suggestions
  • 5.2.1 Ways to pose questions
  • 5.2.2 TeacherTraining
  • 5.3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高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