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作者: 翟书斌
导师: 张培刚,宋德勇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结构跨越战略,制度创新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必然要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去。但是,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完成,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和加快信息化进程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自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后,新型工业化就成为讨论的热点。中国新型工业化不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翻版,而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创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协调好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工业化、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以及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及运作框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作为视角,以中国经济结构跨越式升级及其制度安排为主线,对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的总体战略内容、产业融合、制度创新等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依据发展经济学家对工业化的研究,本文提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从有利于将中国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所走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其主要内容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由外生性生产要素变为内生性生产要素并渗透到主要生产要素之中,通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改变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提升传统产业的知识技术集约度,从而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结构和方法
2 工业化及其历史透视
2.1 工业化及其内容
2.2 工业化的历史回顾
2.3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透视
2.4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化
3 新型工业化: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创新
3.1 工业化的演进与中国工业化的阶段
3.2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3.3 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科学选择
3.4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战略定位与框架
4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结构跨越式升级
4.1 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与结构跨越式升级
4.2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
4.3 产业融合与结构跨越式升级
4.4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推进
4.5 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选择
5 新型工业化推进的制度分析
5.1 制度概述
5.2 企业制度与结构升级
5.3 融资制度与结构升级
5.4 就业制度与结构升级
5.5 技术创新制度与结构升级
6 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6.1 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结构跨越式升级的战略思路
6.2 适应结构跨越式升级的结构战略性调整思路
6.3 适应新型工业化结构跨越式升级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思路
7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 2006-04-12
参考文献
- [1].西部二次工业化问题研究[D]. 亢振峰.西北大学2004
- [2].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 郑海天.暨南大学2004
- [3].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杨磊.中共中央党校2004
- [4].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 冀纯堂.天津大学2004
- [5].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科技支持能力研究[D]. 曹霞.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6].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 杨民.华中科技大学2005
- [7].片段化生产、技术扩散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D]. 淡远鹏.复旦大学2006
- [8].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 宋帕婉.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