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空战环境对战斗机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飞机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通过研究随控布局飞行器(CCV)概念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将飞行控制学科综合到飞机的总体方案设计与评估中去。为此,本文进行了飞机总体设计中的飞行控制律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研究。 首先,详细讨论了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基本原理,建立了在飞机总体设计过程中,满足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综合分析要求的气动数据库。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针对飞机总体设计,特别是初步方案设计阶段,飞行控制律还没有设计或者没有设计完全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常规控制方法的简化飞行控制律模型和基于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通用飞行控制律模型。 其次,用最优二次型跟踪器(纵向)和特征结构配置方法(横航向)进行简化飞行控制律设计,用二层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增益调参设计,用等效系统拟配和Simulink数值仿真方法对简化飞行控制律进行验证;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进行通用飞行控制律设计,利用时标分离方法将飞机对象的状态变量和本体模型分别进行分组,按组分别设计控制律,用Simulink数值仿真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给出了用设计好的简化飞行控制律和通用飞行控制律来协调设计飞机总体设计方案的方法。 最后,通过一架算例飞机分别验证了简化飞行控制律设计与验证、通用飞行控制律设计与验证和飞机总体方案协调设计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飞机总体设计中的飞行控制律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是合理、有效、可行的。它还可以为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符号控制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律设计[J]. 飞机设计 2015(03)
- [2].简化飞行控制律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研究[J]. 飞行力学 2008(01)
- [3].基于多项式理论的飞行控制律性能评估[J]. 飞行力学 2018(06)
- [4].一种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评估方法研究[J]. 飞行力学 2010(01)
- [5].无人机横侧向自抗扰飞行控制律设计[J]. 无人系统技术 2020(02)
- [6].动态面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律的设计[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10)
- [7].改进的动态面鲁棒自适应飞行控制律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3(06)
- [8].基于μ分析的鲁棒特征结构配置飞行控制律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1)
- [9].一种动态面神经网络鲁棒飞行控制律设计[J]. 飞行力学 2010(06)
- [10].飞行控制律全包线鲁棒稳定性评估[J]. 飞行力学 2008(05)
- [11].基于积分器初值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律平滑切换方法[J]. 宇航总体技术 2020(04)
- [1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飞行控制律参数设计研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01)
- [13].飞机飞行控制律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4(02)
- [14].简化的鲁棒自适应动态面飞行控制律设计[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3(04)
- [15].无人直升机自动航线飞行控制律设计与仿真[J]. 直升机技术 2013(03)
- [16].定量反馈理论在鲁棒飞行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11)
- [17].自适应滑模容错跟踪飞行控制律的设计[J]. 航空计算技术 2009(03)
- [18].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在飞行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3(05)
- [19].约束反推自适应超机动飞行控制律设计[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4)
- [20].基于特征结构配置和直接自适应的侧向飞行控制律设计[J]. 测控技术 2009(08)
- [21].基于免疫粒子群优化的反演超机动飞行控制律[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03)
- [22].弹性飞行器低阶鲁棒飞行控制律综合[J]. 计算机仿真 2011(06)
- [23].侧向飞行控制律设计与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08(12)
- [24].基于分支裁剪的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10)
- [25].一种新型高隐身低阻尼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20(06)
- [26].基于任务评定的战斗机大迎角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06)
- [27].基于多模型的飞行控制律重构仿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3(12)
- [28].基于主-辅控制架构的无人机鲁棒飞行控制律设计[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 [29].飞行控制律机载软件三角函数实现方法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17(09)
- [30].飞机飞行控制律/操纵效率器多学科优化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