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论文摘要

连梁是联肢剪力墙结构中重要的耗能元件,其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直接影响着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在抗震联肢墙或核心筒结构中,为了保证结构的侧向刚度或使用功能,经常采用小跨高比连梁。已有的试验研究表明,普通配筋小跨高比连梁为剪切破坏,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均较差,从而无法满足联肢剪力墙或核心筒结构对延性的要求。针对这一工程问题,本文进行了6个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试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这种连梁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优良,施工方便,是解决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借助ANSYS程序,对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桁架.拱模型以及本文和其他学者关于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的试验数据,提出了小跨高连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洞口连梁在联肢剪力墙体系中的作用
  • 1.2 连梁的震害
  • 1.3 国内外连梁的试验研究现状
  • 1.3.1 普通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2 斜对角交叉暗柱式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3 菱形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4 设置通缝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5 劲性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6 刚性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体系
  • 1.3.7 钢连梁
  • 1.3.8 新型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
  • 1.3.9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状配联肢抗震墙的连梁组合体
  • 1.3.10 钢管混凝土连梁
  • 1.3.11 沿梁截面高度将箍筋分成三层,箍筋之间通过梁腹构造钢筋连接的连梁
  • 1.4 中国现有规范有关连梁的设计规定及国外规范对连梁的设计规定
  • 1.4.1 中国规范关于连梁设计的要求
  • 1.4.2 国外规范对于连梁设计的规定
  • 1.5 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
  • 1.5.1 有待解决的问题
  • 1.5.2 连梁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
  • 2.1 试件设计
  • 2.1.1 设计参数的含义
  • 2.1.2 设计计算公式
  • 2.1.3 材料强度、配筋情况及构件的设计参数
  • 2.1.4 试件设计的计算方法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装置
  • 2.2.2 试验加载制度
  • 2.2.3 试验的失效准则
  • 2.3 试验的量测内容及方法
  • 2.3.1 量测得主要内容
  • 2.3.2 量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 2.4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 2.4.1 一般说明
  • 2.4.2 试件CB-04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4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4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2.4.3 试件CB-05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5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5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2.4.4 试件CB-06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6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6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2.4.5 试件CB-07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7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7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2.4.6 试件CB-08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8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8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2.4.7 试件CB-09的试验结果
  • 1.试件CB-09的破坏形态
  • 2.试件CB-09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3章 试验结果分析
  • 3.1 小跨高比连梁的破坏形态
  • 3.1.1 弯曲滑移型破坏
  • 3.1.2 剪切型破坏
  • 3.1.3 弯曲滑移型破坏
  • 3.2 新配筋方案连梁破坏形态
  • 3.3 设计参数对连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3.4 连梁抗震性能分析
  • 3.4.1 承载能力退化
  • 3.4.2 刚度退化v
  • 3.4.3 滞回性能和延性
  • 3.4.4 耗能性能
  • 3.5 结论
  • 第4章 小跨高比连梁新配筋方案的ANSYS分析
  • 4.1 引言
  • 4.2 ANSYS程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 4.2.1 单元类型
  • 4.2.2 混凝土单元的模拟
  • 4.2.3 钢筋单元的模拟
  • 4.3 连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1 连梁试件的截面面积和几何尺寸
  • 4.3.2 单元类型
  • 4.3.3 材料模型
  • 4.3.4 建立FEM模型
  • 4.4 有限元分析结构与试验结构的比较
  • 4.4.1 承载力分析
  • 4.4.2 裂缝开展情况
  • 4.4.3 连梁跨度方向应力
  • 4.4.4 连梁的第一主应力
  • 4.5 结论
  • 第5章 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
  • 5.1 基本假定
  • 5.2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
  • 5.3 桁架模型和拱模型的分析
  • 5.4 待定参数的确定
  • 5.5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跨高比连梁新配筋方案的纵筋配筋率影响分析[J]. 居业 2016(01)
    • [2].小跨高比连梁新配筋方案的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J]. 四川建筑 2011(05)
    • [3].板跨高比对振动频率舒适度关系研究[J]. 四川建材 2009(06)
    • [4].装配式无粘结预应力梁端界面竖向摩擦抗剪与梁跨高比关系分析[J]. 建筑科学 2019(09)
    • [5].小跨高比连梁新配筋方案的受力性能研究[J]. 工业建筑 2008(S1)
    • [6].不同连梁跨高比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8(S1)
    • [7].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允许跨高比[J]. 河南科学 2009(08)
    • [8].抗震剪力墙结构小跨高比连梁承载力计算分析[J]. 建筑结构 2010(01)
    • [9].连梁跨高比对临界肢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0].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受力性能探讨[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5(06)
    • [11].大跨高比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楼面梁设计与试验[J]. 建筑结构 2008(01)
    • [12].小跨高比连梁新型配筋方式及数值分析[J]. 山西建筑 2015(28)
    • [13].小跨高比混凝土简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04)
    • [14].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小跨高比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J]. 工程力学 2016(05)
    • [15].小跨高比连梁配筋方案的研究与发展[J]. 企业导报 2011(09)
    • [16].普通箍筋小跨高比连梁承载力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7].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有效性的有限元验证[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05)
    • [18].无粘结分段封闭箍筋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 2019(02)
    • [19].小跨高比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 2016(15)
    • [20].小跨高比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 2015(15)
    • [21].大跨高比平面钢闸门抗震性能模型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08)
    • [22].小跨高比对角斜筋连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模拟[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3)
    • [23].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方法研究综述[J]. 结构工程师 2016(01)
    • [24].钢筋混凝土联肢墙小跨高比复合斜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1(02)
    • [25].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J]. 建筑结构 2009(08)
    • [26].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09(12)
    • [27].剪力墙结构小跨高比连梁研究述评[J]. 建筑结构学报 2008(S1)
    • [28].小跨高比RC开口梁弹性扭转性能计算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0(08)
    • [29].跨高比对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3)
    • [30].小跨高比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 2014(14)

    标签:;  ;  ;  ;  

    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