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自然发酵兔肉香肠等肉制品为材料,对其微生物构成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结果表明,乳酸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构成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对所得菌株使用选择性培养基MRS、MSA、YPD等经逐级筛选,得到发酵性能优良的单菌株,即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26、清酒乳杆菌(L.sake)L34、果糖乳杆菌(L.fructosus)L106,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C9、木糖葡萄球菌(S.xylosus)C18,德巴利汉逊氏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Y163,为发酵剂备选菌株。经生长试验表明,备选菌株生长都比较迅速,30℃培养8~10h均能达到对数期。不同培养温度试验表明,备选菌株在20~40℃之间都能很好的生长。L26对C9、C18、Y163无抑制作用,L34、L106均对C9、C18有抑制作用,C9对L34、L106有抑制作用,Y163对L26、L34、L106、C9、C18无抑制作用,据此选择L26、C18和Y163组成复合发酵剂。以L26、C18和Y163作为复合发酵剂加入兔肉肉糜,灌制香肠,三菌同时加入与分期加入比较,同时加入的香肠感官品质优于分期加入的产品,表现为结构紧密,色泽鲜艳;并以单菌发酵为对照,结果复合发酵兔肉香肠的外观品质优于单菌发酵;以L26︰C18︰Y163的菌数比为1︰2︰1复合香肠感官品质最好。结合响应面法设计得出,兔肉发酵香肠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107cfu/g,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1h。菌株L26发酵的兔肉香肠组织状态和气味较好,外观品质和滋味一般;蛋白质的水解能力强,其中谷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较高;二十碳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较高,分解脂肪作用不明显,可以提高兔肉发酵香肠M/S值、P/S值,有效降低脂肪酸粥样动脉硬化指数(IA)值、血栓指数(IT)值;烃类总峰面积最高,其次是酯、醇和醛类;亮度值L*最大。菌株C18发酵的兔肉香肠外观和组织状态较好,气味和滋味一般;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谷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的百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脂类物质分解能力,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较高,可以提高兔肉发酵香肠M/S值,有效降低脂肪酸粥样动脉硬化指数(IA)值、血栓指数(IT)值;酯类总峰面积最高,其次是烃、醛和醚类;红度值a*最大,色泽最好。菌株Y163发酵的兔肉香肠外观品质和滋味较好,组织状态和气味一般;胱氨酸生成量最大,谷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的百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脂类物质分解能力,二十碳一烯酸(C20:1)含量最高,可以提高兔肉发酵香肠M/S值,有效降低脂肪酸粥样动脉硬化指数(IA)值、血栓指数(IT)值;酯类总峰面积最高,其次是烃、醇和醚类;色度值偏低。复合发酵的兔肉香肠外观、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分值均高,感官品质好;谷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的百分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三菌复合发酵有利于游离脂肪酸生成,油酸(C18:1)含量最高,其次为棕榈酸(C16:0)和亚油酸(C18:2),复合发酵剂可以提高兔肉发酵香肠M/S值、P/S值,有效降低脂肪酸粥样动脉硬化指数(IA)值;酯类总峰面积最高;黄度值b*最小。复合发酵的兔肉香肠的感官品质优于单菌发酵组,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C18组和Y163组,其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各单菌发酵组差异显著(P <0.05),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其他单菌发酵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复合菌株发酵组由于菌群交替,在色泽上不占优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传统发酵香肠中几株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J]. 中国调味品 2020(01)
- [2].霉菌发酵剂对干发酵香肠的理化指标、氧化程度及风味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5)
- [3].市售西班牙自然发酵香肠的食用品质特征分析[J]. 肉类研究 2020(06)
- [4].“发酵剂”中微生物使发酵香肠美味可口[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8)
- [5].四川浅发酵香肠加工进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及其主成分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10)
- [6].清酒乳杆菌对发酵香肠食用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 2017(05)
- [7].土耳其研究酯化棕榈油替代牛脂肪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7(09)
- [8].不同脂肪含量对羊肉发酵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19)
- [9].西式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调查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09)
- [10].通过分离手段实现发酵香肠专用发酵剂的菌种培养[J]. 中国食品 2019(19)
- [11].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的研究[J]. 中国食品 2011(23)
- [12].基于RT-PCR与平板计数法对比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11)
- [13].不同配料及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滋味及香气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1)
- [14].传统四川腊肠及浅发酵香肠调料特性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20(07)
- [15].浅发酵香肠加工进程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发酵香肠中的镉[J]. 中国调味品 2018(03)
- [17].复合果蔬取代部分硝酸盐对降低发酵香肠中亚硝胺的作用[J]. 食品科学 2018(12)
- [18].外源酶加速半干发酵香肠成熟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5(03)
- [19].猪肉发酵香肠品质相关关键性理化特性[J]. 肉类研究 2013(11)
- [20].发酵香肠与发酵蔬菜[J]. 农产品加工 2012(12)
- [21].低脂发酵香肠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10)
- [22].商业发酵剂对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9(08)
- [23].猪肉副产物发酵香肠的研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7(01)
- [24].特色鱼肉发酵香肠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4)
- [25].不同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4(12)
- [26].糯玉米鸡肉发酵香肠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7)
- [27].鹅肉发酵香肠生产工艺研究[J]. 肉类研究 2011(02)
- [28].绿茶提取物对意大利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29].发酵剂及抗氧化剂对鲶鱼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09)
- [30].风味干发酵香肠的研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