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色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几类色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蓝藻果糖1,6-二磷酸/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Cy-F/SBPase,其中FBPase, EC:3.1.3.11; SBPase, EC:3.1.3.37)是蓝藻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中重要的催化水解双功能酶。蓝藻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y-FBAase, EC4.1.2.13),简称醛缩酶,它也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干扰这两种酶的功能将可能抑制蓝藻的正常生长。本课题组已经测得Cy-F/SBPase的晶体结构,基于Cy-F/SBPase的结构特征,本课题组前期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筛选出了两种骨架结构:色酮联苯甲酰腙骨架和苯并咪唑联呋咱骨架。对这两种骨架结构进行了定向合成,并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原理,对这两种骨架结构进行了适当改造拓展。].主要合成了四大类七种结构类型共252个化合物,其中231个是新化合物。所得到的终产物中,F系列145个,其中新化合物131个;G系列14个,全为新化合物;H系列19个,其中新化合物18个;Ⅰ系列20个,其中新化合物19个;J系列15个,其中新化合物14个;N系列11个,全为新化合物;Q系列28个,其中新化合物24个。2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在酶体水平上进行了对Cy-F/SBPase和Cy-FBAase抑制活性的筛选,在活体水平上进行了对铜绿微囊藻FACHB912和集胞藻PCC6803抑制活性的筛选。部分化合物还做了在酶体水平上对1,3,8-三羟基萘还原酶(THNR)抑制活性的筛选,在活体水平上进行了对稻瘟菌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1)对F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和活体测试,发现:F系列对Cy-F/SBPase的IC于30.00μM的化合物有34个,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是F162,其IC50最小,为2.41μM2-5)。F系列对Cy-FBAase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有32个,其IC50小于40.30μM之间,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F158,其IC50最小,为0.87μM(见表2-9)。F系列对铜绿微囊藻FACHB912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有19个,其EC50值在0.17~33.37μM,可以将这19种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抑制铜绿微囊藻FACHB912的抑藻剂使用(见表2-10)。F系列对集胞藻PCC6803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有19个(F120~F127, F129, F150~F159),其EC50值在0.80~29.80μM,可以将这19种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抑制集胞藻PCC6803的抑藻剂使用(见表2-11);另外这19个化合物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Cy-FBAase从而抑制集胞藻PCC6803的生长。(2)对G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测试,发现:G系列苯乙酰腙类化合物对Cy-F/SBPase的活性比对应的苯甲酰腙类化合物活性降低很多。(3)对H和I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测试,发现:H和I系列化合物对Cy-F/SBPase的活性没有对应的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好。只有两个化合物活性较好,为H15和I20。H15的IC50为26.71μM,I20的IC50值为27.401μM。(4)对J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和活体测试,发现:J系列化合物100μM对Cy-F/SBPase初筛抑制率,在90%以上的只有J16。J系列化合物对THNR100μM初筛抑制率,在90%以上的只有J6。J系列化合物100μM对稻瘟菌的初筛抑制率都不超过53.00%,因此活性不好。(5)对N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测试,发现:N系列化合物100μM对Cy-F/SBPase初筛抑制率N1-N10都在80%以上。三个化合物N4、N8和N9的IC50值在5.36~20.16gM之间,其中N9的IC50最小,为5.36μM。(6)对Q系列化合物进行酶体和活体测试,发现:Q系列化合物100μM对Cy-F/SBPase初筛抑制率普遍较低,都在55%以下,因此对Cy-F/SBPase活性较差。Q系列化合物中Q8、Q9、Q22、Q25对THNR的100μM初筛抑制率较高,都在80~90%。Q系列化合物100μM对稻瘟菌初筛抑制率不超过35%,因此活性较差。3.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学合成方法:(1)发现了一种经固相Fries重排等步骤合成6-羟基-3-甲酰色酮和6-羧基-3-甲酰色酮的方法。(2)发现了一种用[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BTI)或[二(乙酰氧基)碘]苯(IBD)作氧化剂,CH2C12作溶剂方便快速合成3-(5’-芳基-1’,3’,4’-噁二唑-2’-)色酮类衍生物的方法。(3)发现了一种用IBD作氧化剂,EtOH作溶剂方便快速合成苯并咪唑联色酮类衍生物的方法。(4)发现了一种四杂环并环特点的苯并咪唑并嘧啶并呋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发现其有强烈荧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蓝藻水华
  • 1.2 FBP/SBPase
  • 1.2.1 卡尔文循环
  • 1.2.2 FBP/SBPase
  • 1.3 FBAase
  • 1.4 噁二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4.1 1,2,5-噁二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4.2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5 色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5.1 色酮类化合物的活性
  • 1.5.2 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1.6 4-氨基-3-取代-1,2,4-三唑-5-硫酮衍生物研究进展
  • 1.7 论文设计思想和预期目标
  • 第二章 N’-色酮-苯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2.2.2 仪器及试剂
  • 2.2.3 中间体6-取代-3-甲酰色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2.2.4 目标化合物N’-色酮-苯酰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化学合成结果与讨论
  • 2.3.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色酮取代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3.2.2 仪器及试剂
  • 3.2.3 色酮取代的噁二唑啉类衍生物H的合成与表征
  • 3.2.4 色酮取代的噁二唑类衍生物I的合成及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化学合成结果与讨论
  • 3.3.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苯并咪唑联呋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4.2.2 仪器及试剂
  • 4.2.3 苯并咪唑联呋咱衍生物J的合成与表征
  • 4.2.4 含酰腙取代的苯并咪唑联呋咱衍生物N的合成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化学合成结果与讨论
  • 4.3.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含三唑硫酮的色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合成路线的设计
  • 5.2.2 仪器及试剂
  • 5.2.3 中间体3-取代-4-氨基-1,2,4-三唑-5-硫酮的合成与表征
  • 5.2.4 含三唑硫酮的色酮衍生物Q的合成与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化学合成结果与讨论
  • 5.3.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几个新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合成
  • 6.1 3-(3’-甲基-5’-硫酮-1,2,4-三唑-4’-基)-氨甲酰基色酮的合成及表征
  • 6.2 苯并咪唑并嘧啶并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6.3 苯并咪唑联色酮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6.4 呋咱并咪唑联呋咱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几类色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