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西方学者逐步放宽MM定理的理论假设,多角度的探索企业资本结构之谜,发展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与深入,西方财务学家们发现许多公司都选择在其股票被高估或股票市场价格整体上涨时实施增发;相反,在其股票价格被低估时选择回购。由此提出了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假说(Equity marketing timing)。Baker和Wurgler于2002年发表的“市场时机选择和资本结构”一文标志着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的形成,他们提出:资本结构是公司过去进行权益市场时机选择累积的结果,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资本结构的形成。Baker和Wurgler的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资本市场非完全有效下,资产定价偏差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的影响,已成为西方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目前处于在转轨经济阶段,由政府主导发展起来的中国股票市场,具有与发达国家市场显著不同的特征。市场方面,股权结构制度性分割使得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份不可流通,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定价体系。非流通股按每股净资产定价,而流通股按市场价格定价。由于流通股的规模偏小和上市资格的稀缺导致了股票供求关系的长期失衡,流通股自身的市价不仅长期被普遍高估,而且显著高于非流通股的每股净资产定价,理论上的市场时机普遍存在。投资主体方面,投资者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特质,普遍存在政策依赖性心理、过度自信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对近期信息的过度反应。这些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反应都导致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监管政策方面,再融资条件的设置,使得企业选择市场融资时机的自由度受到了制度性约束,市场条件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效果取决于股票市价与监管规则双重因素。本文基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理论,从我国股票市价普遍高估的现状、股权二元结构下的股票定价差异和再融资监管政策所形成的市场融资条件出发,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较为深入的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股权融资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从而不仅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视角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和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而且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再融资政策对企业选择股权融资时机的限制作用及其导致的资本结构差异。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将为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一些经验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