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右束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eguero-Lo,Presti指数,左心室肥厚,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雯,张海涛[1](2019)在《应用Peguero-Lo 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应用Peguero-Lo 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LVH)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价值。方法:选取271例CRBBB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LVH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评价心电图各参数S_(V1)、S_(V2)、S_(V3)、S_(V4)、S_(V5)、S_(V6)、S_D、R_(aVL)、R_(V5)、及R_(V6)振幅、QRS波群时限、QTc间期,Peguero-Lo Presti指数(S_(V4)+S_D)、Sokolow指数(S_(V1)+R_(V5))、Cornell指数(S_(V3)+R_(aVL))诊断LVH合并CRBBB的准确性。结果:S_(V3)、S_(V4)、S_(V5)、S_(V6)、S_D、QRS波群时限、QTc间期和Peguero-Lo Presti指数(S_(V4)+S_D)均为诊断LVH合并CRBBB的可靠指标;其中Peguero-Lo Presti指数(灵敏度46.2%、特异度77.2%,AUC0.640)准确性高于Sokolow指数(灵敏度5.8%、特异度97.0%,AUC 0.598)和Cornell指数(灵敏度19.2%、特异度95.8%,AUC 0.626)。结论:Peguero-Lo Presti指数是诊断LVH合并CRBBB心电图参数中最准确的,其诊断价值高于Sokolow指数和Cornell指数。(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梁小凤,邓嘉敏[2](2019)在《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经静息心电图诊断为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老年患者,均给予运动心电图实验,在30天内进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运动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2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ST段水平或成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0.1 mV,未出现血压下降症状。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1.40%,准确性为71.7%,在运动心电图中的V5导联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2.03%。结论运动心电图可作为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中无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许北柱,李丽萍[3](2019)在《成人房间隔缺损发生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发生右束支阻滞(RBB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SD患者132例,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RBBB和非RBBB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筛选影响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BBB的危险因素。结果:RBBB组男性比例高于非RBBB组(P<0.05),活动时气促症状更多见(P<0.05)。RBBB组右房内径、右室舒末内径均大于非RBBB组(P<0.001),ASD亦大于非RBBB组(P<0.05)。RBBB组平均肺动脉压和Qp/Qs均高于非RBBB组(P<0.05和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RBBB的发生与右房中-重度增大(OR 6.8,P<0.01)、右室增大(OR 1.1,P<0.05)和高Qp/Qs(OR 2.7,P<0.05)密切相关。结论:较大的分流量和右心增大是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发生RBBB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兴杰,崔全新,张琛[4](2019)在《下壁导联右束支阻滞依赖性Q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依赖性Q波是否可出现于下壁导联(Ⅱ、Ⅲ、aVF)。方法在我科存档的532例间歇性RBBB及3550例房性激动伴RBBB型室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资料中查找出现于下壁导联的RBBB依赖性Q波。结果共找到8例出现于下壁导联的RBBB依赖性Q波。结论 RBBB不但可影响QRS波的终末部分,亦可影响QRS波的初始部分,从而导致下壁导联出现RBBB依赖性Q波。(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倪红林,张国强,张丽丽,汪涛[5](2019)在《警惕胸痛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右束支解剖电生理特点与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分析3例胸痛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发现胸痛伴新发CRBBB患者需警惕有无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或右束支损伤顿抑等情况发生。(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3期)
郑安然[6](2019)在《右束支传导阻滞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4.26岁。按照有无RBBB,分为研究组(RBBB)和对照组(无RBBB)。研究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40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6.56岁。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QRS波群时限、Tp-Te值、心率等心电指标,心功能Killip分级,以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ST段压低发生率及T波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92.5%vs 90.0%,77.5%vs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0.069,P> 0.05);而ST段压低程度较对照组显着(1.72 mV±0.37 mV vs 1.58 mV±0.22 mV;t=2.057,P <0.05)。研究组QRS波群时限较对照组长(133.26 s±9.65 s vs 129.47 s±5.67 s),Tp-Te值较对照组高(105.72 ms±13.65 ms vs 99.28 ms±7.97 ms),心率较对照组快(87.84次/分±6.55次/分vs 81.76次/分±6.01次/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2、2.577、4.326,P<0.05)。研究组心功能平均级别及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均高于对照组(2.25±1.21 vs 1.88±0.99,65.0%s 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7,χ~2=4.713,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30.0%vs 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 RBBB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示患者心功能较差,病情危险,易发生预后不良,需要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罗涛,刘鸣[7](2019)在《胸痛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掩盖平板运动试验缺血性ST段阳性改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可由运动诱发。平板运动试验中胸痛伴新发RBBB时ST段未见明显改变,由RBBB恢复正常QRS即刻出现下壁(Ⅱ、Ⅲ、aVF)及前壁导联(V_4~V_6) ST段压低0. 1 mm,表明RBBB可掩盖缺血性ST段阳性改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吴亚文,杨震[8](2019)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年后自行消失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退休人员,主因"发作性心悸3年余"于2017年3月9日在我院住院治疗,2017-03-10静息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反复多次复查静息心电图仍示心颤。患者自诉确诊房颤3年余,院外规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50/80mm Hg(1 mm Hg=0. 133 k Pa),口服坎地沙坦酯片(每晚8 mg),平时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否认冠心病及糖尿病(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蔡彬妮,李琳琳,孟凡琦,黄卫斌,郭晋村[9](2018)在《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右束支阻滞的起搏器置入患者房室间期设置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右束支阻滞(CRBBB)的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的优化程控模式。方法筛选符合心脏永久起搏适应证且合并CRBBB并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起搏频率60次/分,记录不同房室延迟(AVD)下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R间期或AP-R间期、自身QRS波时限以及不同AVD设置下起搏QRS波时限,获取最窄的起搏QRS波时限及对应的最佳AVD,计算最佳AVD与PR间期或AP-R间期的差值。结果共入选28例患者,其中男性占71.4%,平均(65.5±11.6)岁。病窦综合征合并CRBBB 12例,CRBBB合并间歇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心室电极3例放置于右室心尖部,25例放置于间隔部。自身QRS波时限135~169ms,平均(152±9)ms。设置感知房室延迟(SAVD)较PR间期缩短(43±6)ms或起搏房室延迟(PAVD)较AP-R间期短(21±4)ms时获得最窄的起搏QRS波,时限为93~120ms,平均(104±10)ms,较自身QRS波时限缩短30~71ms,平均(49±14)ms。优化后CRBBB图形"消失",QRS形态接近正常。结论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CRBBB的患者,右室起搏结合优化AVD既保留了正常的左室激动顺序同时纠正了原来滞后的右室激动,可获得接近正常的QRS波群。(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史飞[10](2018)在《运动心电图用于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在美国以及部分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首位,但是,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冠心病病死率呈现递减趋势,得益于那一时间段美国所采取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所作出的努力,大部分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的病死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万,城市高于农村,以男性居多。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叁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抽烟、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S1期)
右束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度疑似冠心病、经静息心电图诊断为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老年患者,均给予运动心电图实验,在30天内进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运动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2例患者均出现心电图ST段水平或成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0.1 mV,未出现血压下降症状。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1.40%,准确性为71.7%,在运动心电图中的V5导联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2.03%。结论运动心电图可作为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中无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束支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雯,张海涛.应用Peguero-LoPresti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2].梁小凤,邓嘉敏.运动心电图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3].许北柱,李丽萍.成人房间隔缺损发生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夏医学.2019
[4].李兴杰,崔全新,张琛.下壁导联右束支阻滞依赖性Q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9
[5].倪红林,张国强,张丽丽,汪涛.警惕胸痛伴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J].心电与循环.2019
[6].郑安然.右束支传导阻滞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对比[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7].罗涛,刘鸣.胸痛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掩盖平板运动试验缺血性ST段阳性改变一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8].吴亚文,杨震.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年后自行消失1例[J].心脏杂志.2019
[9].蔡彬妮,李琳琳,孟凡琦,黄卫斌,郭晋村.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右束支阻滞的起搏器置入患者房室间期设置的优化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
[10].史飞.运动心电图用于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标签:Peguero-Lo; Presti指数; 左心室肥厚;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