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应用行为管理的作用

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应用行为管理的作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采用行为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管理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行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接受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行为管理;护理环境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症候群,疾病特点体现为患者多次表现出上腹部不适感,并且出现器质性消化不了的情况,诸多因素会导致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以精神因素最为普遍[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腹部胀痛、胸闷以及胃部不适感为主。在这一病症影响下,患者难以保持正常进食,造成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正常工作劳动造成了极大影响。本研究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并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109例,女91例,患者平均年龄(48.63±3.21)岁。排除其他病症,例如胃溃疡等疾病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患者平均年龄(47.99±2.14)岁;管理组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患者平均年龄(49.31±2.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校教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入院检查,针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分析后,对两组患者分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行为管理,具体如下。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行为管理。常规护理行为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定期检查护理人员身体,保持护理人员形体健康。制定合理有效的轮班定岗制度。合理规划后勤管理系统,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并且及时关注护理人员情绪变化,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心理疏导。

1.2.2管理组

管理组护理工作行为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管理,具体细化到护理模式管理中每一细节中,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行为管理。护理人员具体分为护士长、护士层面进行行为管理。护士长要明确责任,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为根本,以公正、具有责任心为基础,从自身行为控制做起。具体分派护士进行患者护理工作,细化责任类型,做到知人善任的地步。

2.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在进行护理人员高标准高要求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护理人员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轮班情况,给予护理人员安抚。同时注重于以科学正确管理方式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杜绝出现以硬性要求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使护理人员非自发的提高护理质量。

3.采用多元化管理。在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医院要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建立多元化护理模式,护士长与护士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制定合理完善的护理工作计划,同时医院需要尽量满足患者以及相应护理人员需求,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当实际护理人员遇到困难时,要与上级工作人员紧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4.立体式护理管理。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人员,采用立体式护理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具体为以护士长、患者护理小组以及基层护理人员联合,形成相应的全方面、立体式护理管理体系,层层监督护理工作。基层护理人员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护理小组以及护士长,能够较快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由患者对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做出评价,同时由医院对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对比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类别。其中满意是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环境感到舒适;一般是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环境感到一般;不满意是指患者对护理全过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组患者满意63例,一般27例,不满意10例,总体满意程度9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0例,一般42例,不满意18例,总体满意程度8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普遍伴有食欲建托、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且反复发作,无论是工作、人际交往还是正常生活,都会深受影响,该病史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群[2]。这一疾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临床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相对较好,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常规护理无法准确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细节方面调整患者护理方案,同时无法对护理工作开展详细的监督工作。

而相对应的采用护理工作行为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整体提升患者护理工作。改变原有的护理管理方式,做到人性化管理,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3]。

本研究中,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了行为管理模式,对比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行为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治疗患者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红.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69-270.

[2]张晏慧.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10):57.

[3]黄君丽,周健.行为管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80-81.

标签:;  ;  ;  

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中应用行为管理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