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长跗跳甲饲养方法、主要生物学及寄主选择行为研究

双斑长跗跳甲饲养方法、主要生物学及寄主选择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双斑长跗跳甲Longitarsus bimaculatus Baly是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na.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本文观察了双斑长跗跳甲形态特征,研究了该虫饲养方法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并用“Y”形嗅觉仪法、风洞法和养虫笼法观察了该虫对6种树种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结果如下:1双斑长跗跳甲的形态特征体小型,褐色。翅缘深褐色,翅的中部有一横斑,褐色,两翅连接形成一横带;两翅肩角斜向内缘各有一颜色较深的斜纹,两翅连接成“V”字形纹。跗节式4-4-4,前足第3跗节几乎分为2叶,雄虫前足第1跗节呈梨形圆阔,雌虫第1跗节瘦狭。后足腿节发达,膨大,具跳器。2双斑长跗跳甲成虫的饲养方法及主要生物学2.1成虫饲养方法本试验采用3种饲养方法饲养双斑长跗跳甲,通过对该虫死亡率、成虫平均饲养寿命、产卵量、孵化率4个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罩瓶法饲养效果最佳,养虫笼饲养次之,广口瓶饲养最差。然而,在养虫笼饲养法中,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搜集卵的方法并为其很好的遮阳,则能达到与罩瓶法饲养相同甚至更好的饲养效果。2.2主要生物学特性2.2.1成虫双斑长跗跳甲食性较窄,但在寄主条件恶劣时也会取食同属的几种植物,如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等。成虫大部分在树冠下部危害,终日取食,多取食寄主嫩叶,幼龄树较老龄树受害重。大部分成虫下午交配。交配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少数在上午11时之前,阴天少有交配。交配时间为20 min到3 h不等,有的甚至更长。交配过程分为准备阶段、交配阶段、交配结束3个阶段。成虫产卵前期约510 d。产卵通常在下午4时以后,卵产于寄主根际周围的浅土层中。单雌一次产卵多在315粒,最多可达21粒以上,平均产卵量为16.1粒。另外,雌雄成虫有趋光性、趋黄性、向上性、假死性;成虫善跳,也可飞行,最远可飞行3m以上。2.2.2幼虫:幼虫不活泼,土中食根,幼虫可昼夜取食,孵化后取食根表皮或钻入表皮下取食皮层。3双斑长跗跳甲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嗅觉反应3.1“Y”形嗅觉仪法双斑长跗跳甲成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过程中,能被寄主植物释放的化学气味物质所吸引,不同植物对其引诱程度不同,其中美国白蜡和绒毛白蜡引诱作用最强,对其选择率分别为76.7%和65.0%,且对美国白蜡和绒毛白蜡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对水曲柳、流苏、雪柳,极显著高于对女贞的选择性。3.2风洞法双斑长跗跳甲成虫对美国白蜡表现出很强的趋向性,选择率达到73.3%,其次是绒毛白蜡、水曲柳,选择率分别为63.3%、63.3%。而对其他植物流苏、雪柳等的选择率较低,均在55%以下,且对美国白蜡、绒毛白蜡、水曲柳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对流苏、雪柳的选择性,极显著高于对女贞的选择性。该结果与嗅觉仪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3.3养虫笼观察法双斑长跗跳甲成虫对美国白蜡和绒毛白蜡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选择率分别为22.2%和15.7%。而对水曲柳、雪柳、流苏、女贞的平均选择率较低,分别为14.4%、13.3%、11.1%和4.4%。,且对美国白蜡和绒毛白蜡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对水曲柳、流苏、雪柳,极显著高于对女贞的选择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跳甲亚科研究概况
  • 1.2 跳甲亚科昆虫危害情况
  • 1.2.1 危害
  • 1.2.2 跳甲亚科昆虫的生活方式
  • 1.3 跳甲亚科昆虫形态特征
  • 1.4 跳甲亚科昆虫的饲养方法
  • 1.4.1 单管饲养
  • 1.4.2 插条法饲养
  • 1.4.3 培养皿法饲养
  • 1.4.4 种植供试植物小苗饲养
  • 1.4.5 田间饲养
  • 1.5 跳甲亚科昆虫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 1.5.1 生活史
  • 1.5.2 生物学特性
  • 1.6 跳甲亚科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
  • 1.6.1 寄主范围
  • 1.6.2 寄主选择机理
  • 1.6.3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寄主选择的影响
  • 1.6.4 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对昆虫寄主选择的影响
  • 1.6.5 外界环境对昆虫寄主选择的影响
  • 1.7 双斑长跗跳甲Longitarsus bimaculatus Baly 研究现状
  • 1.8 防治策略
  •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及器材
  • 2.2 方法
  • 2.2.1 形态特征观察方法
  • 2.2.2 饲养方法及主要生物学观察
  • 2.2.3 双斑长跗跳甲寄主选择性研究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双斑长跗跳甲形态特征
  • 3.2 饲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
  • 3.2.1 不同饲养方法对双斑长跗跳甲存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 3.2.2 双斑长跗跳甲主要生物学
  • 3.3 双斑长跗跳甲寄主选择性
  • 3.3.1“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
  • 3.3.2 风洞测定结果
  • 3.3.3 养虫笼测定结果
  • 4 结论
  • 4.1 形态特征
  • 4.2 饲养方法
  • 4.3 发生危害及主要生物学
  • 4.4 寄主选择行为
  • 5 讨论
  • 5.1 双斑长跗跳甲生物学特性
  • 5.2 双斑长跗跳甲的饲养方法
  • 5.3 双斑长跗跳甲食性
  • 5.4 双斑长跗跳甲寄主选择行为
  • 5.5 双斑长跗跳甲的预测预报
  • 6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莲草直胸跳甲的引种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5)
    • [2].防治跳甲虫要掌握“四个原则”[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4)
    • [3].黄曲跳甲危害严重原因及应对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5)
    • [4].女贞瓢跳甲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7(17)
    • [5].光周期对莲草直胸跳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4)
    • [6].利用光谱特征评价莲草直胸跳甲对喜旱莲子草的控制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02)
    • [7].女贞瓢跳甲生活史及系统发育分析[J]. 北方园艺 2018(05)
    • [8].3种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呼吸代谢的影响[J]. 武夷科学 2015(00)
    • [9].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存活和扩散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10].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与繁殖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11].花椒铜色跳甲发生危害对椒树的影响与综合管理[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02)
    • [12].寡毛跳甲属中国种类(叶甲科,跳甲亚科)记述[J]. 动物分类学报 2010(01)
    • [13].跳甲虫的为害及其科学防治[J]. 科学种养 2015(12)
    • [14].莲草直胸跳甲释放量对其种群构建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15].莲草直胸跳甲茎外化蛹饲养技术初探[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S1)
    • [16].异质生境对生防昆虫莲草直胸跳甲数量分布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9(03)
    • [17].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克隆及高温表达分析[J]. 核农学报 2014(06)
    • [18].胡椒害虫——突顶跳甲属及中国二新种记述[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2)
    • [19].花椒三种跳甲的无公害防治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1(02)
    • [20].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殖特性和卵孵化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2)
    • [21].凹唇跳甲属的中国种类(叶甲科,跳甲亚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04)
    • [22].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系统与繁殖特性研究[J]. 昆虫学报 2009(11)
    • [23].莲草直胸跳甲茎外化蛹条件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2)
    • [24].虫口密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生殖力和存活能力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5].莲草直胸跳甲Hsp70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4)
    • [26].喜旱莲子草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引种方法介绍[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04)
    • [27].莲草直胸跳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相关基因IGFALS和IMP3的表达模式[J].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2)
    • [28].铜色潜跳甲为害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5)
    • [29].莲草直胸跳甲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30].莲草直胸跳甲幼虫在黄瓜和豇豆上的安全性表现[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5)

    标签:;  ;  ;  ;  ;  ;  ;  

    双斑长跗跳甲饲养方法、主要生物学及寄主选择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