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龍蛇龜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图腾,在各类文献、各种民俗活动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龍蛇龜黽崇拜的信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龍蛇龜黽四个字,可见早在商代,龍蛇龜黽这四种动物就与先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了。龍蛇龜黽四类动物承载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虽然龍蛇龜黽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图腾,它们之间仍是有差异的。龍与蛇龜黽有着本质的区别。甲骨文中有“”(龍)字,但已找不到与“”字相对应的实实在在的动物,而蛇龜黽三种动物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龍看作是并不存在的、人们想象出来的神异之物,而蛇龜黽则是平常可见的动物。神异的“龍”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物,“龍”这种能够上天潜渊的神兽形象是经过怎样的变化才逐渐成型的呢?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了“龍”字的构字理据,并讨论了以“龍”作为语素的词汇具有的意义。随着以龍为语素的词汇量的日渐增多,“龍”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逐渐丰满。通过对“龍”字义、词义的分析,可追寻“龍”的文化意义逐渐丰满、定型的过程。“蛇”是一种既具有攻击力又能经常对人造成伤害的动物,先民对它的感情是既崇拜又畏惧的。“蛇”的这种特征造成“蛇”的语义朝两极化发展,蛇既能够指代尊贵神圣之物,又能表示鄙贱恶毒之物。“龜”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占卜的工具,古人崇“龜”,是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文化现象。“龜”带有尊贵、祥瑞、长寿义,后来甚至可以用来象征财富和权力。“黽”是具有超强的生殖能力的一类动物,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时代,大量繁衍后代是种族不灭亡的基本保证。古人对“黽”的崇拜,多表现为对生殖力的崇拜,于是“黽”在中国文化中,带上了性的色彩。龍蛇龜黽等字与其它语素结合成词语后,不仅有核心的理性义,而且还增加了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通过对龍蛇龜黽类词语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明晰的看到它们各自表现的文化意义。“龍”语义不断向阳刚、宏大的方向发展;与“龍”相比,“蛇”的语义表现得阴柔些;由于古代“龜”“黽”字形出现过混淆,从文字字形上不能够很清楚的把龜黽两字分开,但随着专门表黽类的蛙、蟾等字出现,通过对龜、蛙、蟾类词语进行分析,也能看出它们各自担当的不同的文化角色。文字、词汇、语言能够反映人们的思维。不同的文化中,同样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龍蛇龜黽代表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具体思维方式的反映。中国文化中“龍”形象具有的兼容性,“蛇”类表现出的看似柔弱却很有攻击力的矛盾性,“龜”“黽”类好隐匿的特性,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有所表现。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对龍蛇龜黽的文化意义作一个纵向的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并分析它们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希望能更明晰的认识理解这四个字蕴含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