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斯《遮蔽的天空》的存在主义主题研究

鲍尔斯《遮蔽的天空》的存在主义主题研究

论文摘要

1949年,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因小说《遮蔽的天空》的出版而一举成名。作为他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遮蔽的天空》是鲍尔斯所有作品的典型,充分体现了他特有的创作主题。其探讨了大量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肯定了在虚无世界里确证生命意义的人生价值。本论文尝试运用存在主义的基本理论解读这部作品。论文主体分为三章。引言部分包括对鲍尔斯创作主题的介绍,尤其是其代表作《遮蔽的天空》,并通过和现有研究现状的比较阐述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第一章分析了保罗·鲍尔斯与存在主义的密切关系。二十世纪中叶存在主义思潮的兴起,鲍尔斯本人的童年生活经历也使得他与存在主义甚为投契。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对本真生存的追求,是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鲍尔斯小说创作中不懈探讨的主题。第二章主要对该小说主人公莫斯比夫妇在虚无中的生存境况进行了分析。两个主人公均作为“他者”被抛入到一个冷漠的生存环境中,由此《遮蔽的天空》颠覆了浪漫主义以及东方主义文学中的传统模式,而与存在主义关于人被抛入世的观点有了契合之处。莫斯比夫妇的沙漠旅行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实则具有了在虚无中进行生存抗争的意义。第三章着重探讨莫斯比夫妇探寻生命意义的努力以及各自失败的原因。波特孤立于其他人之外,他不由得被终极的事物所吸引,以至最后走到虚无的尽头。波特死后,吉特并没有对自己负起责任,而是在自欺中自我放逐,这最终导致她人格的解体。由此可见,鲍尔斯在该作中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的个体,自身与他人,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遮蔽的天空》透彻地审视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通过把莫斯比夫妇的生活环境推向极端,鲍尔斯直面绝望的深渊。但是《遮蔽的天空》并不能简单地被当作一部虚无主义作品,其在隔膜与悲观的外表下同时显现出了与虚无不屈不饶的抗争以及不懈追寻生命意义的深刻内涵。莫斯比夫妇面对虚无所表现出的绝望的勇气以及鲍尔斯对他们悲剧性追寻的深刻反思对今天的读者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部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保罗·鲍尔斯与存在主义
  • 1.1 时代对保罗·鲍尔斯的影响
  • 1.2 保罗·鲍尔斯的生活经历及其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 1.3 保罗·鲍尔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 第二章 虚无中的生存困境
  • 2.1 沙漠:对生存的审视
  • 2.1.1 对浪漫主义及东方主义传统的颠覆
  • 2.1.2 西方人作为"他者"在荒诞世界的处境
  • 2.2 遭遇虚无
  • 2.2.1 孤立的经历
  • 2.2.2 焦虑来袭
  • 第三章 对生命意义不懈地追寻
  • 3.1 波特的追寻:孤立的个体的命运
  • 3.1.1 对生命意义的主动追寻
  • 3.1.2 自我和他人
  • 3.1.3 孤立的个体被虚无吞噬
  • 3.2 吉特的放逐:自欺导致的人格解体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本人硕士学位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英文部分
  • Acknowledgments
  • Abstract(in English)
  • Abstract(in Chinese)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aul Bowles and Existentialism
  • 1.1 Influence of the Modern Epoch on Paul Bowles
  • 1.2 Bowles's Life Experience and its Congeniality to Existentialism
  • 1.3 Bowles's Existentialist Thematic Concerns
  • Chapter Two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in Nothingness
  • 2.1 Desert:a Close Inspection of Existence
  • 2.1.1 Subversion of Romanticism and Orientalism
  • 2.1.2 Westerners as the Other in the Absurd World
  • 2.2 Confrontation with Nothingness
  • 2.2.1 Experience of Alienation
  • 2.2.2 Affliction of Angst
  • Chapter Three Persevering Pursuit of the Meaning of Life
  • 3.1 Port's Quest:the Destiny of the Isolated Individual
  • 3.1.1 Voluntary Search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 3.1.2 Self and Other
  • 3.1.3 Isolated Stranger's Integration into Nothingness
  • 3.2 Kit's Exile:Loss of Identity Caused by Bad Faith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本人硕士学位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流散主体与植物他者:论理查德·鲍尔斯《上层林冠》[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0(02)
    • [2].鲍尔斯小说的道德回归[J]. 殷都学刊 2016(01)
    • [3].当一棵树倒下:评理查德·鲍尔斯的《上层林冠》[J]. 英语学习 2020(02)
    • [4].简论鲍尔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与教育结构的“符应”观[J]. 时代教育 2017(15)
    • [5].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微妙平衡——我眼中的理查德·鲍尔斯[J]. 译林 2008(02)
    • [6].神奇的上帝[J]. 微型小说选刊 2012(18)
    • [7].快乐源于基因?——读理查德·鲍尔斯新作《快乐基因》[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 [8].机器人能否表演?——卡特拉庄严剧院之《死亡与鲍尔斯》[J]. 戏剧艺术 2013(05)
    • [9].切斯特·鲍尔斯与美国对印经济援助(1951-1953)[J]. 历史教学问题 2008(03)
    • [10].基因科技的艺术节拍,历史书写的自我追求——评理查德·鲍尔斯新作《奥菲欧》[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5(04)
    • [11].鲍尔斯:耐心地扮酷[J]. 成功营销 2009(12)
    • [12].理查德·鲍尔斯小说的生态和科技话语权之辩[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13].生态批评理论关照下的理查德·鲍尔斯小说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14(12)
    • [14].英国增加“中六”阶段教育投入[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17)
    • [15].怀胎十月坚持跳芭蕾母亲称既利胎儿又利己[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01)
    • [16].鲍尔斯生态伦理思想在《回声制造者》中的体现[J]. 作家 2013(12)
    • [17].《遮蔽的天空》[J]. 杭州(周刊) 2019(13)
    • [18].英国重拳治理薄弱中学[J]. 教师博览 2008(10)
    • [19].美国国安局与“监听门”第二季[J]. 保密工作 2014(04)
    • [20].英国建首批零碳学校[J]. 节能与环保 2010(03)
    • [21].新观点[J]. 上海教育 2010(06)
    • [22].英国大力推动薄弱校改造[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15)
    • [23].英国重拳治理薄弱中学[J]. 山西教育(教育管理) 2008(09)
    • [24].英国:建首批零碳学校[J]. 教育 2010(13)
    • [25].中国代表团考察美国棉花农场[J]. 纺织服装周刊 2015(35)
    • [26].网上教芭蕾[J]. 创业邦 2012(Z1)
    • [27].英国大力治理薄弱中学[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8(Z5)
    • [28].后“9·11”伦理与《回声制造者》的隐喻叙事[J]. 东方论坛 2020(04)
    • [29].简论鲍尔斯关于美国学校教育文化研究视角的转向理论[J]. 教育现代化 2017(46)
    • [30].理查德·鲍尔斯的后现代现实主义书写[J].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4)

    标签:;  ;  ;  ;  ;  ;  

    鲍尔斯《遮蔽的天空》的存在主义主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