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九江市四家综合性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及归因方式、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九江市四家综合性医院37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于2008年7月中旬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调查问卷包括: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在国内已广泛使用的李永鑫博士中文工作倦怠问卷(CMBI);中文归因方式量表(A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1.九江市护士普遍存在工作倦怠。轻度倦怠占52.7%、中度倦怠占34.9%、重度倦怠占8.1%。2。婚姻、生育、技术职称、护理工作时间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未婚、未育、初级职称、工作1~5年的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年龄及学历与护士工作倦怠无关3.归因方式与工作倦怠相关。消极归因方式与情感耗竭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积极归因方式与人格解体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4.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有明显影响。情感耗竭(EE)与社会支持四项值之间均呈负相关;人格解体与客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个人成就感(PA)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正相关。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护士情感耗竭的因素依次为消极归因方式、客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影响护士人格解体的因素为积极—消极的归因方式;影响护士个人成就感的因素为积极—消极的归因方式和工作时间。结论:九江市护士群体存在工作倦怠,以轻中度倦怠为主。本研究中,影响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有归因方式、社会支持,护士采取的归因方式越消极,其工作倦怠水平越高;社会支持低的护士工作倦怠高。可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如归因干预或训练)来预防或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社会、医院和家庭应给予护士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采取上述综合干预措施,可望有效地预防或改善护士的工作倦怠,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