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优越便利的生活使的人类停留在室内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研究表明,当今城市中,成年人80%~90%左右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而老年人和婴儿等行动不便的人更是高达95%以上。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了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甲醛和苯系物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研究甲醛和苯系物的去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臭氧催化去除法是控制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对于低浓度甲醛和苯系物的有效去除,目前少有成功的研究应用报道。本课题以开发高效甲醛和甲苯去除的催化剂为目标,采用自制反应装置,研究了活性组分、锰氧化物负载量、制备条件、气相组分和气流速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在ZSM5和MCM41催化剂表面负载MnO2可以提高催化剂对甲醛和甲苯的吸附,负载后两者对甲醛和甲苯的吸附效果均分别高于本身的分子筛和MnO2;2、制备负载型催化剂,MnO2的最佳负载量为10%,过高或者过低的负载量都会影响催化剂活性;3、催化剂和催化剂板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50℃左右,温度过低锰氧化物会形成其它价态产物,温度过高催化剂容易烧结;4、为保证较高的催化去除效率,污染物气体浓度有一定的范围要求;5、流速也是影响气相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风洞和测试仓试验中,较好的测试流速为0.6m/s~1.2m/s,也符合实际应用时净化器的流速要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引言1.2 室内空气中的主要VOCs 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2.1 室内VOCs 的现状1.2.2 甲醛与苯系物的来源与危害1.3 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方法1.3.1 吸附法1.3.2 吸收法1.3.3 光催化法1.3.4 臭氧氧化法1.3.5 其他常见的处理方法1.4 臭氧/催化去除有机物1.4.1 臭氧/催化去除有机物的机理1.4.2 臭氧/催化去除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1.5 锰氧化物1.6 分子筛催化剂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 实验部分2.1 催化剂制备2.1.1 化学试剂及载体材料2.1.2 催化剂的制备2.1.3 催化剂板制备2.2 效果评价装置及方法2.2.1 静态吸附实验2.2.2 动态吸附实验2.2.3 臭氧协同催化效果评价2.2.4 风洞测试2.3 催化剂的表征2.3.1 X-射线衍射2.3.2 比表面积测试2.3.3 红外测试2.4 本章小结2/ZSM5 催化去除甲醛'>第3章 MnO2/ZSM5 催化去除甲醛3.1 引言3.2 催化剂的表征3.2.1 催化剂的BET 表征3.2.2 催化剂的XRD 表征3.3 催化剂的甲醛吸附特性3.3.1 静态吸附分析3.3.2 动态吸附分析3.4 臭氧协同催化甲醛氧化反应3.4.1 不同负载量催化剂去除效率对比3.4.2 不同臭氧浓度下空速影响3.4.3 热处理温度对甲醛催化效率的影响3.5 风洞中测试3.5.1 负载不同催化剂的陶瓷板效果比较3.5.2 甲醛初始浓度的影响3.5.3 甲醛气体流速的影响3.5.4 甲醛的“吸附-平衡-反应”动态测试曲线及红外分析3.6 本章小结2/MCM41 催化去除甲苯'>第4章 MnO2/MCM41 催化去除甲苯4.1 引言4.2 催化剂的表征4.2.1 催化剂的XRD表征4.2.2 催化剂的BET 表征4.3 甲苯-臭氧的催化化反应4.3.1 分析方法4.3.2 甲苯浓度与峰面积的标准曲线方程4.3.3 静态吸附分析4.3.4 风洞中催化剂对甲苯的去除4.4 甲苯的“吸附-平衡-反应”动态测试曲线及红外分析4.5 两种催化剂对甲醛和甲苯处理效果的比较4.5.1 催化剂的吸附效果比较4.5.2 催化剂的臭氧协同去除效果比较4.6 小结第5章 测试仓的设计和混合气体的去除效果测试5.1 引言5.2 设计的思路5.3 测试仓的基本数据5.4 配套装置及测试仪器5.4.1 污染源发生装置5.4.2 测试点选择5.4.3 测试仪器选择5.5 对污染物的同时去除结果5.5.1 两块催化剂板排列顺序的影响5.5.2 污染物浓度影响5.5.3 气流速度影响5.5.4 催化剂稳定性5.6 小结第6章 总结与展望6.1 总结6.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室内空气净化论文; 催化论文; 甲醛论文; 甲苯论文; 分子筛论文;
室内空气中甲醛和甲苯的臭氧协同催化材料制备及性能评价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