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张焕磊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62500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CT资料,并与该患者的胸片结果作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周围型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资料与胸片在检测肺部肿块、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明显看出高分辨率CT扫描检出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在显示肺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优势明显,较胸片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高分辨率CT;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也使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以及吸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周围型小肺癌是一种病灶直径≤3cm的肺癌,其诊断难度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它能够对肺部小病灶内部的密度以及肿瘤-肺部交界处的征象进行显示,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高分辨率CT扫描,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中男70例,女34例;年龄37~82(56.6±12.3)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7±6个月;58例临床上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消瘦等症状,有56例患者为查体发现,未见临床不适症状。

1.2方法:所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率CT扫描。X线片检查取立位胸正、侧位片;高分辨率CT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进行扫描,常规扫描全肺部,再从胸腔上部肺尖扫描至肋膈角下,按照标准重建算法。发现病灶或可疑层面可行3~5mm薄层扫描。增强CT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碘比醇,剂量约100ml,注射平均速度为3ml/s,注药后25S开始进行扫描,重点观察病灶强化程度、强化形态及病灶内部结构。

1.3临床观察指标将患者的胸片和CT扫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显示判断周围型肺癌的情况差异。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CT扫描资料与胸片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高分辨率CT扫描与胸片对比,其阳性检出率更高,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讨论

3.1肿瘤-支气管关系

周围型小肺癌生长方式包括膨胀性与伏壁性两种。膨胀性生长方式为癌细胞快速增殖与堆积,最终靠近肺部组织。肿瘤包括支气管源性,可能导致接近肿瘤的支气管阶段,导致病灶在支气管内裸露,或支气管肿瘤呈锥状终端[2,3]。伏壁性生长则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及肺泡隔爬行,通过肺泡孔进行扩散,最终进入另一肺泡,而且也会通过淋巴管、小气道等方式到达其他肺小叶,支气管可以保持畅通,但是会出现含气性支气管病征。

3.2高分辨率CT表现

3.2.1肿瘤密度

结节内部出现小型透光区,呈现空泡情况,该情况主要在早期腺癌中出现几率较大。病灶<2cm的肺癌并不会出现钙化症状,而钙化症状在发生后,基本处于病灶中心位置,呈斑点状。在进展期的患者,病灶出现钙化的几率为8%~11%,而钙化形态为斑片状与结节状。斑片状钙化主要在病灶中心区域,在供血发生问题后,病灶出现坏死,最终引发钙化。结节状钙化主要在肿瘤边缘位置,肿瘤发展过程会导致肺部外部出现的钙化进入病灶内部。

3.2.2肿瘤边缘

周围型小肺癌外在表现为毛刺征与分叶征,病灶周围CT征象为:胸膜凹陷是最常见的周围型小肺癌影像,出现几率为55%,表现为肿瘤-胸膜出现锥形或线形影响,发生人群为腺癌患者。部分病灶血管会向病灶不断集中,肿瘤部位也会发生中断或贯穿的情况,涉及血管则包括肺静脉与肺动脉。

3.2.3转移征象

胸膜转移是病灶侵袭胸膜导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胸膜多发性结节数量大量增多,胸腔出现积液。在肺部病灶发生血行转移后,会出现多发性结节,结节形状为光滑或栗粒状。病灶在淋巴转移之后,则会发生支气管束增粗,出现小结节、细线、网状影像。病灶逐渐向胸内淋巴结转移,最终导致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灶继续向脑部转移,根据不同位置也会出现特殊的外在征象。在高分辨率CT重建图像后,可以通过轴状、矢状、冠状方法了解周围型癌症与支气管间的联系。在肿瘤与支气管的诊断上,前者使用局限性较大,而后者应用价值较高,使用高分辨率CT完成支气管镜活检,可以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也可以提高4级病变与5级病变的活检阳性率。

周围型肺癌是肺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征象,在晚期时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此时病情发展快,预后较差。因此,如何能够早期发现肺癌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最好办法,也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检查。由于胸片是把组织进行重叠成像,使图像的分辨率比较低,不能发现微小病灶,容易导致临床上的漏诊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所以,对于胸片上有显示有结节的,尤其是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的,均应行高分辨率CT扫描,行进一步明确。CT大大提高了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对于周围型肺癌,其在CT上的主要影像学特征为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纠集征、胸膜凹陷征及磨玻璃征等表现,具体各征象的影像学特点为:毛刺征:是指在肿瘤组织的周边可见细短毛刺样表现。分叶征:是指在肿瘤组织的边缘可见凹凸不平的分叶,对于分叶明显者是恶性的可能性更大。CT扫描的主要优势:(1)相对操作比较简单;(2)扫描速度比较快,且单次扫描就能够了解全肺情况;(3)可行肺部增强扫描:提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明确肿瘤组织的血供情况[8]。本研究把104例肺癌患者的胸片与高分辨率CT扫描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胸片对比,高分辨率CT扫描不仅能够发现胸片上不能发现的病灶,提高检出率;而且对于临床分期更加准确,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经对比,两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一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的同时行高分辨率CT扫描能提早检出肺部肿块或结节,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辜娓.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2):333-334.

[2]曹伟光.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6):79-80.

标签:;  ;  ;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