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参数模型建立——以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Ng3为例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以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Ng3为例

论文题目: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以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Ng3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张公社

导师: 颜其彬

关键词: 储层参数模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断块油藏,随机模拟

文献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针对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馆陶组油层目前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生产动态等区块实际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重建地层层序格架,开展沉积相的研究,应用随机建模技术,并将沉积学与储层建模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沉积、储层参数、储层非均质性等各方面对胜利油田老19块馆陶组的储层进行研究,最终建立起区块的地层层序、沉积微相和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并分析了储层有利的分布区和各单砂层的储层非均质性。 研究表明,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馆陶组可划分为上下两亚段,馆陶组上段划分为6个亚段,其中三亚段是研究区的主力油层,此亚段可再划分为2个砂组、6个单砂层;馆陶组上段三亚段属于低弯度河流洪水期心滩亚相砂与枯水期泥的沉积,心滩亚相的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成为老19断块馆陶组的主要油区;论文通过建立储层参数地质模型,定量地表征了储层参数的展布,综合分析了储层的非均质性,认为研究区馆陶组上段三亚段油层组层间非均质性程度较强;在层内非均质性方面,Ng31-3较弱,Ng32-2较强;在平面非均质性方面,各单砂层沿着北东—南西向的非均质性弱,而沿着西北—东南方向的非均质性最强。 通过论文的研究,建立了精确的油层储层参数模型,研究了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非均质性,深化了断块地质特征的认识,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断块油藏的建模方法和思路进行探索,从而对同类油藏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2.2 定量储层模拟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4.1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4.2 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 研究工区及勘探概况

2.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区域构造位置

2.1.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2.1.2 研究区构造位置

2.2 上第三系地层系统及其特征

2.2.1 第三系地层系统

2.2.2 上第三系岩性简述

2.3 勘探历程

3 地层对比与划分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简介

3.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3.1.2 高分辨率层序模型

3.2 馆陶组三级层序格架的建立

3.2.1 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

3.2.2 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确定与旋回特征

3.2.3 老19断块馆陶组地层划分方案

3.3 老19断块馆陶组上段三亚段单砂层对比研究

3.3.1 标志层的确定

3.3.2 对比方法简介

3.3.3 砂层划分成果

4 沉积微相研究

4.1 馆陶组沉积背景及研究区可能的物源方向

4.2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4.2.1 洪水期砂质微相

4.2.2 平水期泥质微相

4.3 沉积微相展布

4.3.1 沉积微相纵向分布

4.3.2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5 储层参数预测

5.1 储层基本特征

5.2 测井单井解释

5.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5.2.2 测井解释模型

5.2.3 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分析

5.3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原理

5.3.1 地质建模简介

5.3.2 随机建模方法分类

5.3.3 储层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

5.4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

5.4.1 储层预测单元划分

5.4.2 Ng3~2-2储层参数空间结构分析

5.4.3 随机建模方法的优选及Ng3~2-3参数模型建立

5.4.4 Ng3~2-2单砂层参数模型分析

5.5 应用

5.5.1 各单砂层储层参数空间结构分析

5.5.2 各单砂层储层参数模型建立

5.5.3 模拟结果与沉积相分布对比

5.5.4 沉积相控制下建模结果与一般建模结果比较

6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6.1 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参数

6.2 老19断块储层非均质特征

6.2.1 层间非均质性

6.2.2 层内非均质性

6.2.3 平面非均质性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1-11

参考文献

  • [1].用于储层参数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研究[D]. 高美娟.大庆石油学院2005
  • [2].致密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储层参数预测[D]. 刘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 [3].储层四维建模与剩余油仿真研究[D]. 潘少伟.中国石油大学2010
  • [4].基于智能计算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 吴秋波.成都理工大学2011
  • [5].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 张生强.吉林大学2014
  • [6].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油气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研究[D]. 邓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7].三肇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参数及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邓刚.大庆石油学院2010
  • [8].分层注水储层参数变化机理与配注参数动态调配方法研究[D]. 张玉荣.东北石油大学2011
  • [9].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高自然伽马储层成因及测井评价[D]. 刘航军.西北大学2013
  • [10].地震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与预测方法研究[D]. 贺懿.中国海洋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油藏开发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D]. 徐丕东.中国石油大学2008
  •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模[D]. 张尚锋.成都理工大学2003
  • [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D]. 古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郭刚明.西南石油学院2005
  • [5].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研究[D]. 任宝生.西南石油学院2005
  • [6].用于储层参数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研究[D]. 高美娟.大庆石油学院2005
  • [7].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 王向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研究[D]. 杨辉廷.西南石油学院2004
  • [9].碳酸盐岩缝—洞性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司马立强.西南石油大学2005
  • [10].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 李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标签:;  ;  ;  ;  ;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以胜利油田老河口19断块Ng3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