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研究

云南省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相关联的研究新兴于最近10年,是一个具备前瞻性的前沿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重点。在西方,已经有一些民族生态学家、生态人类学家和应用人类学家等开始这一方向的研究。在中国,随着极端气候和气候灾害发生频率的增高和造成危害的加重,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和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关联开始受到中国自然和社会科学界,特别是民族生态学和生态人类学的重视和关注。如何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成为了民族生态学和生态人类学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以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藏民族为具体案例,突破了以往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从民族生态学的视野出发,采取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与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探索建立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的理论,探索确立传统知识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模式,探索基于传统知识适应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实践方式。本论文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与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虽然气候模型能够制作气候变化的宏观景像,并且可以估计人类未来发展的不同趋势和后果,但对于区域的气候变化却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土著民族或者少数民族有关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这些知识依据的是比仪器复杂得多的生物和环境,恰恰是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珍贵来源渠道。德钦县藏民族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丰富而多样,这些传统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理解气候变化。第二,气候变化对与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研究。除了对观察及预测天气的传统气候和物候知识产生了影响之外,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方面。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讨论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并按照薛达元教授对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5个分类体系:传统利用农业生物及遗传资源的知识、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的知识、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创新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惯法、传统地理标志产品,来探讨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对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第三,传统知识与适应气候变化。与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对于减缓和适应当前以及未来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潜在作用和价值。本论文的另外一个研究重点针对基于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及其实践,以及如何通过传统知识与国家政策的结合来更为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论文从传统知识的分类体系出发,探讨基于传统知识的适应气候变化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在德钦县云岭乡藏族社区中的具体实践。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理论的探索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点。本论文在理论研究上有以下突破:首先,突破了以往纯自然科学领域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局限性,这类研究往往缺乏对土著或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重视和理解;其次,突破了社会科学领域对与气候变化相关传统知识研究的局限性,这类研究把这一传统知识仅仅理解为土著或少数民族预测气候和物候变化的知识和农谚。本论文按照传统知识的分类体系,在分析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现象对传统知识影响的基础上,确立了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研究理论。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理论及其框架的建立,为未来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和方向。由于传统知识主要基于相对和地方的经验,缺乏科学的基准和衡量尺度,所以长期以来如何在研究中实现对传统知识的定量分析和研究一直是一个学术问题和难点,并由此引起了科学界对传统知识可信度和价值的质疑。本论文在研究中探索实现传统知识的指标化和数据化,建立了传统知识定量分析和研究的框架。传统知识定量分析及其框架的建立,是对传统知识量化研究进行的创新和尝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知识的可信度和价值,为传统知识的指标化和数据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本论文同时探索了与气候相关传统知识的分类:某个特定区域的人们世代对当地气候和物候现象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现象的知识,这一知识分为气候和物候两个部分。本论文对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民族生态学和生态人类学研究者关注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从而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动态
  • 1.2.1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气候变化
  • 1.2.2 气候的传统知识
  • 1.2.3 气候变化与传统生计方式
  • 1.2.4 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的适应
  • 1.2.5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的学科研究
  • 1.2.6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关联研究的趋势
  • 1.3 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 1.3.1 气候变化
  • 1.3.2 传统知识
  • 1.3.3 生物多样性
  • 1.3.4 适应
  • 1.4 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分类体系和框架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
  • 2.1.1 区域概况
  • 2.1.2 选点意义
  • 2.2 研究框架
  • 2.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2 研究内容
  • 2.2.3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2.2.4 研究方法
  • 2.2.5 问卷设计
  • 2.2.6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第3章 德钦县气候变化与藏族传统知识的关系
  • 3.1 德钦县199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
  • 3.1.1 德钦20年气温变化特征
  • 3.1.2 年降水量、降水日数特征变化分析
  • 3.1.3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年最小相对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 3.1.4 小结
  • 3.2 德钦县近50年来的极端气候灾害
  • 3.2.1 德钦县的旱灾
  • 3.2.2 德钦县的水灾
  • 3.2.3 德钦县的雪灾
  • 3.2.4 德钦县的次生气候灾害
  • 3.2.5 德钦县极端气候灾害的特点和趋势
  • 3.3 云岭乡藏族关于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传统知识
  • 3.3.1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
  • 3.3.2 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其差异性
  • 3.3.3 对气候灾害相关的认知
  • 3.3.4 极端气候灾害认知的差异性
  • 3.4 讨论和结论
  • 3.4.1 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
  • 3.4.2 传统知识与极端气候灾害的关系特征
  • 第4章 气候变化对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的影响
  • 4.1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知识的影响
  • 4.1.1 传统利用牧草资源知识
  • 4.1.2 气候变化对牧草资源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3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牧草资源知识和轮牧方式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2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知识的影响
  • 4.2.1 藏医药药用生物资源知识
  • 4.2.2 气候变化对藏医药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 气候变化对传统技术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 4.3.1 传统畜牧业生计方式
  • 4.3.2 气候变化对牲畜育种知识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3 气候变化对牧草物候知识和转场技术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4 气候变经对牲畜疾病知识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4 气候变化对传统文化与习惯法的影响
  • 4.4.1 神山信仰中的气候变化
  • 4.4.2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仰仪式
  • 4.4.3 气候变化对神山信仰仪式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5 气候变化对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
  • 4.5.1 松茸产品
  • 4.5.2 气候变化对松茸产品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6 讨论和结论
  • 第5章 传统知识与适应气候变化
  • 5.1 传统利用生物及遗传资源知识适应气候变化
  • 5.1.1 草地共管与传统牧草资源知识的应用
  • 5.1.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 5.1.3 小结
  • 5.2 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知识适应气候变化
  • 5.2.1 退牧还草与传统藏医药用生物资源知识的应用
  • 5.2.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 5.2.3 小结
  • 5.3 传统技术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气候变化
  • 5.3.1 参与式技术发展与传统兽医技术的应用
  • 5.3.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 5.3.3 小结
  • 5.4 传统文化暨习惯法适应气候变化
  • 5.4.1 藏族传统神山信仰与传统社区组织
  • 5.4.2 适应所候变化的举措
  • 5.4.3 小结
  • 5.5 传统地理标志产品与适应气候变化
  • 5.5.1 传统社区资源管理机制
  • 5.5.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 5.5.3 小结
  • 5.6 讨论和结论
  • 5.6.1 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5.6.2 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步骤
  • 第6章 讨论和展望
  • 6.1 讨论
  • 6.1.1 与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
  • 6.1.2 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
  • 6.1.3 传统知识与适应气候变化
  • 6.2 研究创新
  • 6.2.1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理论的探索
  • 6.2.2 传统知识定量分析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 6.2.3 与气侯相关传统知识分类的探索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与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钦县:流通网络真便民[J]. 致富天地 2010(06)
    • [2].农业产业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德钦县为例[J]. 江西农业 2016(21)
    • [3].德钦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民营科技 2013(03)
    • [4].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J]. 种业导刊 2014(03)
    • [5].浅谈德钦县油橄榄产业发展思路[J]. 民营科技 2015(01)
    • [6].德钦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云南农业 2013(04)
    • [7].德钦县森林虫害基本情况[J]. 云南科技管理 2009(03)
    • [8].浅议德钦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J]. 云南科技管理 2009(03)
    • [9].建设一站 惠及两省——德钦县巴美普惠金融服务站见闻[J]. 时代金融 2019(13)
    • [10].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初步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04)
    • [11].危及德钦县城安全的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3(03)
    • [12].浅析德钦县核桃产业现状及改造措施[J]. 民营科技 2013(06)
    • [13].高质量创造高效益——德钦县各么茸村蜂产业发展侧记[J]. 致富天地 2015(05)
    • [14].纵向岭谷区从贫困走向小康的生计多元化特征——德钦县案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7(05)
    • [15].德钦县气候变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1)
    • [16].德钦县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 云南科技管理 2013(02)
    • [17].1971—2017年德钦县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2)
    • [18].以德钦县为例探讨高原牧区农村环境保护[J].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4)
    • [19].藏区稳定发展的坚强保障——德钦县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02)
    • [20].德钦县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突出矛盾及对策[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1].德钦县葡萄产业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分析——基于金沙江和澜沧江边的试验点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02)
    • [22].德钦县葡萄产业发展报告[J]. 酒世界 2015(07)
    • [23].德钦县封山育林现状及成效分析[J]. 绿色科技 2019(07)
    • [24].2012年云南省德钦县鼠疫疫源地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分析[J]. 疾病监测 2013(11)
    • [25].国家与地方的纠葛与想象——以民国期间的德钦县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4)
    • [26].澜沧江上游高山峡谷区粮食安全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分析——以德钦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 [27].康巴作家剪影[J]. 贡嘎山(汉文版) 2020(02)
    • [28].浅谈德钦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J]. 民营科技 2013(03)
    • [29].云南藏区德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03)
    • [30].云南德钦县某镇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J]. 云南医药 2008(02)

    标签:;  ;  ;  ;  ;  

    云南省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