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论文摘要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其林分面积和蓄积分别占我国寒温带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的55%和75%。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天然资源受到破坏,人工兴安落叶松林面积不断增加,在区域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的生物量及碳平衡极为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固碳能力密切相关,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因而生物量与碳储量问题成为森林经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黑龙江东折棱河林场人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标准地生物量解析木数据与森林二类调查数据研究森林碳汇的方法,重点在兴安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区域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碳汇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精确估算区域森林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合适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分别对树皮、树干、树枝、树叶等组分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各组分生物量模型且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图形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生物量与林分活立木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得到估算林分生物量模型分别为:干材:B=0.397V+4.2046;树皮:B=0.0424V+2.6266;树枝:B= 0.083V + 4.9661;树叶:B = 0.0214V +1.627;地上生物量B = 0.5399V + 14.013。利用相关的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及论文中所建立的兴安落叶松模型对东折棱河林场的兴安落叶松的生物量与碳储量进行了估计。东折棱河林场兴安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为19537.995t,总碳储量是10181.249t,林分贮碳密度是24.183t/hm2。兴安落叶松的碳汇价值是1069.03万元。该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固碳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碳密度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应通过科学经营,提高东折棱河林场兴安落叶松的碳汇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 1.3.1 样地面积法和平均木法
  • 1.3.2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BEF)
  • 1.3.3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 1.3.4 遥感技术方法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的发展趋势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自然条件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土壤
  • 2.1.5 植被类型分布
  • 2.2 调查林分概况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方法
  • 3.1.1 样地设置
  • 3.1.2 植被调查
  • 3.1.3 解析木调查
  • 3.2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
  • 3.2.1 物种重要值
  • 3.2.2 物种丰富度指数
  • 3.2.3 均匀度指数
  • 3.2.4 物种多样性指数
  • 3.3 解析木生物量测定
  • 3.3.1 树干生物量测定
  • 3.3.2 树皮生物量测定
  • 3.3.3 枝叶生物量测定
  • 3.4 单木生物量模型
  • 3.5 乔木层生物量模型
  • 3.6 含碳率的测定方法
  • 3.7 碳储量、碳密度的计算方法
  • 4 兴安落叶松林群落物种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 4.1 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 4.2 直径结构
  • 4.3 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 4.3.1 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
  • 4.3.2 植物群落物种均匀度
  • 4.3.3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 5 兴安落叶松单木生物量研究
  • 5.1 兴安落叶松含水率分析
  • 5.2 解析木生物量回归分析
  • 5.2.1 解析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
  • 5.2.2 单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建立
  • 5.2.3 模型检验与评价
  • 5.3 兴安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分析
  • 5.3.1 胸径生长过程
  • 5.3.2 树高生长过程
  • 5.3.3 材积生长过程
  • 5.3.4 生长方程的拟合
  • 6 兴安落叶松林分生物量研究
  • 6.1 林分生物量与活立木蓄积量的关系
  • 6.2 兴安落叶松生物量与林分高度和林龄的关系
  • 6.2.1 兴安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高度的关系
  • 6.2.2 兴安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
  • 6.3 BEF 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的关系
  • 6.4 林分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
  • 6.5 兴安落叶松地上生物量
  • 6.6 林分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与平均增长量的关系
  • 7 兴安落叶松碳储量及固碳价值研究
  • 7.1 林分碳储量研究
  • 7.2 林分固碳价值研究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附表:样地主要植物种拉丁名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河市爱辉区国有天然林生物量分布及特点[J]. 林业勘查设计 2020(03)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一节的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7(08)
    • [3].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1)
    • [4].闽北不同海拔湿地松生物量模型构建及比较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 2017(02)
    • [5].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 [6].混合模型在福建省粗叶榕生物量模型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5)
    • [7].闽北邓恩桉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规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7(01)
    • [9].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11)
    • [10].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特点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8)
    • [11].塔里木河上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4(10)
    • [12].估测作物冠层生物量的新植被指数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2)
    • [13].浙江省毛竹竹秆生物量模型[J]. 林业科学 2019(11)
    • [14].干旱对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5)
    • [15].小麦生物量极化分解参数响应及反演[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16].广东红树植物木榄生物量模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17].不同退耕还林地生物量研究——以安定区为例[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6)
    • [18].杉木成熟林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6)
    • [19].3种异速生长方程对生物量建模的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01)
    • [20].不同树龄三倍体毛白杨生物量分布规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算参数[J]. 林业科学 2010(02)
    • [22].生物量统一模型构建及非线性偏最小二乘辩识——以毛竹为例[J]. 生态学报 2009(10)
    • [23].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9)
    • [24].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生物量[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5].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下灌草生物量模型构建[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模型及其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1)
    • [27].病害胁迫下棉花植株鲜生物量的高光谱提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 [28].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生物量的测定[J]. 吉林农业 2016(01)
    • [29].云南松不同群体苗木生物量与生长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6)
    • [30].氮、磷和铁对微拟绿球藻生物量和蛋白含量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5)

    标签:;  ;  ;  ;  ;  ;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