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埃德蒙德·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发起了一场独具特色而又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正是通过这场运动,现象学成为公认的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然而作为现象学标志性的内容却是它的独具特色的现象学方法。而事实上,为胡塞尔现象学铺路的现象学方法,其内容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现象学。也就是说现象学方法和现象学哲学是融为一体的。不透彻了解现象学,就不可能掌握现象学方法,同样,不掌握现象学方法,也不可能理解现象学。然而,胡塞尔对现象学方法的论述并不系统而是散见于其现象学思想的论述之中,并且这些片段的现象学方法的论述也并非易于理解。更为困难的是,胡塞尔对现象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更为我们掌握现象学方法带来了困难。然而,要正确理解现象学,掌握现象学方法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研究认为,要正确理解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必须从对胡塞尔现象学产生过重大启示的笛卡尔、康德等理性主义哲学中寻找理论源头,这样才能从历史的进程中理解并凸显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意义。并且,我们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具体来讲,我们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现象学的还原,它构成了现象学的逻辑起点,胡塞尔本人也认为这是最有现象学特色的方法,体现了现象学的“无前提性原则”;二是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现象学“原则的原则”,它是现象学的核心方法,;三是现象学的描述方法,是现象学“面对实事本身”的内在要求。同时在每一种现象学方法的介绍和研究中,我们也注意从历史的维度展现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发展进程。总体来讲,我们认为胡塞尔现象学还原为现象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对象,本质直观是直观对象本质的方法,而描述方法则是对直观对象的本质作如实描述。三种基本方法构成了现象学方法的整体,并且这三种方法以其鲜明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本文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以期增进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解,进而为我国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1章 胡塞尔主要思想简介
  • 1.1 哈雷时期与现象学的建立
  • 1.2 哥廷根时期与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 1.3 弗莱堡时期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 1.4 退休生涯与生活世界理论
  • 第2章 现象学的逻辑起点:现象学还原
  • 2.1 现象学悬搁
  • 2.1.1 “现象学悬搁”的含义
  • 2.1.2 现象学悬搁的原因
  • 2.1.3 “现象学悬搁”的主要对象
  • 2.2 先验还原
  • 2.2.1 先验还原的原因
  • 2.2.2 先验还原的通道
  • 2.2.3 “先验”及“先验还原”的内涵
  • 2.3 “先验还原”与“现象学悬搁”的比较及意向性理论
  • 2.3.1 “先验还原”与“现象学悬搁”的比较
  • 2.3.2 意向性理论
  • 第3章 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本质直观
  • 3.1 胡塞尔直观理论的源头
  • 3.1.1 康德的“感性直观”
  • 3.1.2 康德的“知性”及“知性直观”
  • 3.2 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理论
  • 3.2.1 胡塞尔的感性直观
  • 3.2.2 胡塞尔的范畴直观
  • 3.2.3 胡塞尔的本质直观
  • 3.3 本质直观的变更法
  • 3.3.1 “本质直观变更法”的基本内涵
  • 3.3.2 “本质直观变更法”的基本步骤
  • 3.3.3 本质直观变更的层次
  • 3.3.4 本质直观变更法的本质特征
  • 第4章 现象学的内在要求:描述方法
  • 4.1 现象学描述方法的内涵
  • 4.2 现象学描述的特点
  • 4.3 现象学描述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
    • [2].“客观性”问题及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之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J]. 创新 2017(04)
    • [3].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识分析理论梳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4].胡塞尔现象学语境中的张一兵“文本学”[J].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8)
    • [5].“历史”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两重性[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9(01)
    • [6].胡塞尔现象学的构造概念[J]. 黑河学刊 2010(04)
    • [7].胡塞尔现象学在台湾(1950—1980)[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09(00)
    • [8].胡塞尔现象学的“绝对意识”概念论争[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01)
    • [9].胡塞尔现象学的“苏格拉底转向”[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0].经验现象学心理学:乔治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与发展[J]. 心理科学 2017(06)
    • [11].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因果性问题[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5)
    • [12].论胡塞尔现象学视野下的学习观[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1)
    • [13].论先验还原作为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则[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4].“符号”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15].胡塞尔现象学的两种自然态度之悬搁[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6].从“象”的家族相似经验谈胡塞尔现象学的意义边界[J]. 现代哲学 2019(06)
    • [17].以胡塞尔现象学视角看奥古斯丁时间虚无性问题——以《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为基础[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9)
    • [18].马克思“感性理论”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9].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6)
    • [20].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原”问题探究[J]. 世界哲学 2017(03)
    • [21].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兼论梅洛-庞蒂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差异[J]. 世界哲学 2017(04)
    • [22].胡塞尔现象学反思概念的伦理向度[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4(02)
    • [23].胡塞尔现象学的非现象性与现象学的美学归宿[J].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2)
    • [24].论胡塞尔现象学中感觉材料与设定的关系[J]. 哲学研究 2009(03)
    • [25].重建世界形而上学——作为胡塞尔现象学之根本动机的“生活世界”[J]. 浙江社会科学 2015(06)
    • [26].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之比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7].无动感的内时间意识是可能的吗——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8].胡塞尔现象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德在利他行动——一种基于胡塞尔现象学视角的新型德性观的建构[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30].论洪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