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菌两个新基因的敲除和功能初探

香蕉枯萎病菌两个新基因的敲除和功能初探

论文摘要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为了给深入研究FOC与拮抗真菌,FOC与香蕉之间互作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4, FOC4)的基因库中挑选了推测的两个相关基因FOC4B001、FOC4B003,对他们进行基因敲除,分析它们的表型变化,初步确定它们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中的作用。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FOC4B001具有GTP结合位点、环化腺苷酸作用位点、G蛋白β-γ亚基复合体结合位点,假设的膜受体结合位点。同时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粗糙脉胞菌(Neurospora crassa)、木霉(Trichoderma)、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的G蛋白α亚基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但与已知的两个尖孢镰刀菌的G蛋白α亚基同源性较低,推测该基因为FOC4的一个新的G蛋白α亚基基因。基因FOC4B003为FOC4的特有基因,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产物具有一段约150个氨基酸残基大小的异核体不亲和蛋白(heterokaryon incompatibility proteins, HET)的保守基序,推测该基因与异核体不亲和相关。为了解这两个基因的作用,本实验对这两个基因进行基因敲除。首先利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原生质体转化,得到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FOC4菌株,确定了FOC4原生质体转化体系。随后构建了2个敲除载体,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用于转化的片段切下,通过原生质体转化,将含有同源序列的DNA片段转化至FOC4中,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其中FOC4B003基因缺失突变体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两个基因缺失突变体在菌丝形态上与野生型有些差异,并且都表现出耐热性的提高。而在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生长速率与野生型并没有太大差异。在与其他真菌的对峙培养实验中,FOC4B003基因缺失菌株表现出对供试的木霉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而野生型FOC4菌株没有抗性,表明该基因在FOC4与其他真菌的互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致病性上,两个基因缺失突变体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本实验通过分析FOC4两个基因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和利用基因敲除方法初步探索两个未知基因的功能,为深入研究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本实验还确定了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基因敲除体系,为该病原菌基因库中其他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香蕉枯萎病及其病原菌
  • 1.2 尖孢镰刀菌的侵染过程
  • 1.2.1 附着
  • 1.2.2 入侵
  • 1.2.3 定殖
  • 1.2.4 发病
  • 1.3 信号传导在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 1.3.1 MAPK途径
  • 1.3.2 G蛋白与G蛋白偶联途径
  • 1.4 异核体不亲和
  • 1.5 真菌的基因功能研究
  • 1.5.1 基因敲除
  • 1.5.2 RNA干扰
  • 1.5.3 超表达
  • 1.5.4 酵母双杂交技术
  • 1.5.5 转座子标签技术
  • 1.5.6 基因诱捕技术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
  • 2.1.1.1 菌种与质粒
  • 2.1.1.2 药品及试剂
  • 2.1.1.3 引物合成与DNA测序
  • 2.1.2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FOC4的活化与致病性验证
  • 2.2.2 FOC4的潮霉素抗性实验
  • 2.2.3 目的基因的PCR验证
  • 2.2.3.1 FOC4,FOC1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3.2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2.2.4 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5 基因敲除中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的确定
  • 2.2.5.1 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片段的获得
  • 2.2.5.1.1 pCT74质粒的提取
  • 2.2.5.1.2 pCT74质粒的酶切及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片段的回收
  • 2.2.5.2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FOC4原生质体转化
  • 2.2.5.2.1 原生质体的制备
  • 2.2.5.2.2 原生质体的转化
  • 2.2.6 敲除载体构建
  • 00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2.2.6.1 FOC4B00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2.2.6.1.1 同源臂的克隆
  • 2.2.6.1.1.1 同源臂的PCR扩增
  • 2.2.6.1.1.2 同源臂的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 2.2.6.1.1.3 回收产物的连接
  • 2.2.6.1.1.4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6.1.1.5 克隆载体的筛选与鉴定
  • 001A连接至载体pCX62'>2.2.6.1.2 FOC4B001A连接至载体pCX62
  • 001A和载体pCX62线性片段的获得'>2.2.6.1.2.1 FOC4B001A和载体pCX62线性片段的获得
  • 001A与pCX62片段的连接'>2.2.6.1.2.2 FOC4B001A与pCX62片段的连接
  • 2.2.6.1.2.3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6.1.2.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001B连接至载体FOC4B001A-pCX62'>2.2.6.1.3 FOC4B001B连接至载体FOC4B001A-pCX62
  • 001A-pCX62大片段与FOC4B001B片段的获得'>2.2.6.1.3.1 FOC4B001A-pCX62大片段与FOC4B001B片段的获得
  • 2.2.6.1.3.2 回收片段的连接
  • 2.2.6.1.3.3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6.1.3.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003基因的敲除载体构建'>2.2.6.2 FOC4B003基因的敲除载体构建
  • 2.2.6.2.1 同源臂的克隆
  • 2.2.6.2.1.1 同源臂的PCR扩增
  • 2.2.6.2.1.2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连接和转化
  • 2.2.6.2.1.3 克隆载体的筛选与鉴定
  • 003A连接至载体pCT74'>2.2.6.2.2 FOC4B003A连接至载体pCT74
  • 003A与载体pCT74线性片段的获得'>2.2.6.2.2.1 FOC4B003A与载体pCT74线性片段的获得
  • 003 A与pCT74片段的连接'>2.2.6.2.2.2 FOC4B003 A与pCT74片段的连接
  • 2.2.6.2.2.3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6.2.2.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003B连接至载体FOC4B003A-pCT74'>2.2.6.2.3 FOC4B003B连接至载体FOC4B003A-pCT74
  • 003A-pCT74大片段与FOC4B003B的获得'>2.2.6.2.3.1 FOC4B003A-pCT74大片段与FOC4B003B的获得
  • 2.2.6.2.3.2 回收片段的连接
  • 2.2.6.2.3.3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6.2.3.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2.2.7 敲除载体的FOC4转化
  • 2.2.7.1 转化片段的获得
  • 2.2.7.2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转化
  • 2.2.8 转化子的PCR鉴定
  • 2.2.8.1 转化子的小量DNA提取
  • 2.3.8.2 转化子的潮霉素基因PCR验证
  • 2.3.8.3 转化子插入片段的定点插入PCR验证
  • 2.3.8.4 转化子的基因PCR验证
  • 2.2.9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2.2.9.1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菌落形态及其生长速率的测定
  • 2.2.9.2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孢子形态观察
  • 2.2.9.3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菌丝形态观察
  • 2.2.9.4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热敏感性试验
  • 00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在显微镜下的观察'>2.2.9.5 ΔFOC4B00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在显微镜下的观察
  • 003基因缺失突变体与木霉的对峙实验'>2.2.9.6 ΔFOC4B003基因缺失突变体与木霉的对峙实验
  • 2.2.9.7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FOC4的致病力验证与再分离
  • 3.2 FOC4的潮霉素抗性实验
  • 3.3 目的基因的PCR验证
  • 3.4 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 3.5 基因敲除中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的确定
  • 3.6 同源臂的克隆
  • 001A-pCX62和FOC4B003A-pCT74的酶切鉴定'>3.7 FOC4B001A-pCX62和FOC4B003A-pCT74的酶切鉴定
  • 001AB-pCX62和FOC4B003AB-pCT74的酶切鉴定'>3.8 FOC4B001AB-pCX62和FOC4B003AB-pCT74的酶切鉴定
  • 3.9 转化片段的获得
  • 3.10 转化子的PCR验证
  • 3.11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菌落形态及其生长速率的测定
  • 3.12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孢子形态,菌丝形态观察
  • 3.13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热敏感性试验
  • 003基因缺失突变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观察'>3.14 ΔFOC4B003基因缺失突变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的观察
  • 003与木霉的对峙实验'>3.15 ΔFOC4B003与木霉的对峙实验
  • 3.16 目的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及入侵观察
  • 4 讨论
  • 4.1 FOC4的活化与与致病性验证
  • 4.2 FOC4的潮霉素抗性实验
  • 4.3 目的基因的PCR验证
  • 4.4 序列分析
  • 4.5 基因敲除转化体系的确定
  • 4.6 载体骨架的选择
  • 4.7 同源臂的克隆
  • 4.8 同源臂的连接
  • 001-AhphB和FOC4B003-Ahph-gfpB片段的原生质体转化'>4.9 FOC4B001-AhphB和FOC4B003-Ahph-gfpB片段的原生质体转化
  • 4.10 FOC4转化子的PCR鉴定
  • 4.11 目的基因的缺失对FOC4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的影响
  • 4.12 目的基因的缺失对FOC4抗热性的影响
  • 003与木霉的相互作用'>4.13 ΔFOC4B003与木霉的相互作用
  • 4.14 两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分析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本文所用的引物列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8)
    • [2].抗坏血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其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1(09)
    • [3].番茄茉莉酸缺失突变体灰霉菌侵染响应miRNA及其表达分析[J]. 园艺学报 2020(07)
    • [4].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治疗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9(05)
    • [5].植物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09)
    • [6].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J]. 作物学报 2011(01)
    • [7].灰葡萄孢侵染垫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1)
    • [8].水稻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表型性状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6)
    • [9].人RB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定位[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 [10].一株灰葡萄孢黑色素缺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5)
    • [11].Ⅰ型跨膜蛋白α亚型缺失突变体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03)
    • [12].对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的几个缺失突变体的活性研究(英文)[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8(07)
    • [13].菠萝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茎次生生长转录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
    • [14].乙型肝炎病毒3022~1787核苷酸缺失突变体编码蛋白具有抗α干扰素作用[J]. 微生物与感染 2009(01)
    • [15].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中间缺失突变体的构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6].ABCA1中间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砷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8)
    • [17].干旱胁迫下大麦蜡质缺失突变体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蜡质基因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1)
    • [18].Peat1蛋白及其3个缺失突变体的表达与热稳定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19].Max作用蛋白1-0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的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11)
    • [20].FKBP25缺失突变体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9)
    • [21].Peat1蛋白及其3个缺失突变体的表达与热稳定性分析(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01)
    • [22].Flotillin-1缺失突变体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中国兽医科学 2012(11)
    • [23].拟南芥茎表皮蜡缺失突变体cera蜡成分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10)
    • [24].黑曲霉缺失突变体菌株ΔsodC的构建[J]. 农业灾害研究 2018(03)
    • [25].UHRF2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01)
    • [26].TBK1相关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体和泛素样结构域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11(05)
    • [27].花色素苷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6(06)
    • [28].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04)
    • [29].补体成分C3及其缺失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及与CLIC1蛋白共定位的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11)
    • [30].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2(11)

    标签:;  ;  ;  ;  

    香蕉枯萎病菌两个新基因的敲除和功能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